<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中国古代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而永恒的光芒。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当这些巍峨壮丽的建筑被浓缩于一枚枚精致的邮票之上,便在方寸之间,铺展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细细品味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与文化之韵。</p> <p class="ql-block"> 一、皇家建筑看故宫</p><p class="ql-block"> 故宫,皇家建筑的典范。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既是帝王生活的居所,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陆续发行了多套(枚)以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为主题的邮票,将这座宏伟建筑群的庄严与华美定格于方寸之间,让人们得以一窥昔日皇权的辉煌与宫廷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J.120)</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10日发行,全套4枚(连印)。</p><p class="ql-block"> 故宫俗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虽经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持原来的布局。它位于北京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以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建筑群、明清宫廷史迹和传承有序的历代内府珍藏为主要展示内容的故宫博物院,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它的建立,使封建时代的天子宫殿庭院、平民百姓禁地成为全体民众分享文化遗产场所。故宫博物院不仅为中华民族完整地保留下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宫殿建筑群,还收藏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珍品,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4—1丹阙凌云</p> <p class="ql-block">4—2太和晴旭</p> <p class="ql-block">4—3乾坤交泰</p> <p class="ql-block">4—4琼苑春晖</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2015—21)</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0日,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特发行此套邮票共4枚。</p><p class="ql-block"> 邮票采用横长的票幅表现了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布局规制,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该套邮票特别采用了主票加附票的形式,将相关文物在附票上加以展现。</p> <p class="ql-block">4—1午门+白玉镂雕龙凤壁</p> <p class="ql-block">4—2太和殿+水鼎</p> <p class="ql-block">4—3角楼+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4—4乾清门+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第二组)》(2020—16)</p><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11日发行,全套4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全社会的一件文化盛事。故宫博物院在“大庆之年”通过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突出故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p> <p class="ql-block">4—1金水桥</p><p class="ql-block"> 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4—2中和殿</p><p class="ql-block"> 中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p> <p class="ql-block">4—3乾清宫</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无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4—4千秋亭</p><p class="ql-block"> 千秋亭,位于御花园内澄瑞亭以南,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12街宝珠,亭子色彩绚丽,造型精美,与万春亭并称为宫中亭子之最。</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首都名胜》(特.15)</p><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15日发行,全套5枚。</p><p class="ql-block">5—5太和殿</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为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35.05米,宽约6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木构殿宇。</p> <p class="ql-block">《故宫与卢浮宫》(1998——20)</p><p class="ql-block">1998年9月20口,由中国与法国联合发行邮票,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2故宫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2008—20)</p><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24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2故宫角楼</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1996——3)</p><p class="ql-block">1996年3月18日发行,全套2枚(连印)。</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始建于1625年,1636年基本建成。它占地6万平方米,有300余房间,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建筑以金碧辉煌的太政殿为主体;中路建筑是沈阳故宫总体布局的中轴;西路建筑主体为文溯阁,是二楼三层建筑。沈阳故宫中楼阁耸立、殿宇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反映出满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就。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1沈阳故宫·东部建筑</p><p class="ql-block">2——2沈阳故宫·西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二、防御奇迹望长城</p><p class="ql-block"> 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北方崇山峻岭之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标志。邮票上的长城,沿着起伏的山势绵延不绝,烽火台傲然矗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抵御外敌的壮烈史诗。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更是一种民族意志的凝结,是中华文明不屈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长城》(2016—22)</p><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20日发行,全套9枚(连印)。</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被世人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则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中国古代民族问题在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主体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长城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5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的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9—1关山沧海 9—2蓟辽天堑</p><p class="ql-block">9—3燕赵雄风 9—4京畿屏障</p><p class="ql-block">9—5三晋重关 9—6长河飞龙</p><p class="ql-block">9—7高原北望 9—8大漠关城</p><p class="ql-block">9—9丝路古道</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普28第一枚)</p><p class="ql-block">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全长10.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续建、改建。由于戚继光在山上修建了雄壮的敌楼——大金山楼和小金山楼,由此得名金山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普28第二枚)</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明万里长城东部最重要的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这里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古人称之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图为“天下第一关”城楼。</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普28第三枚)</p><p class="ql-block"> 老龙头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渤海之滨。万里长城犹如巨龙在此跃入大海,构成了古代严密的海防要塞,因此被称为“老龙头”。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全国唯一深入到海中的一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古北口(普29第一组)</p><p class="ql-block"> 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县北45公里处,原名“虎北口”。古北口长城是控制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中的长城要塞,素有“燕京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黄崖关(善29第二组第一枚)</p><p class="ql-block"> 黄崖关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30余公里,为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口。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景色极佳。因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反射万道金光,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由此得名“黄崖关”。</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普29第二组第二枚)</p><p class="ql-block"> 八达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距市区70余公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北面的哨口,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依山而建,是明长城中现今保存得最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八达岭长城南通北京,北往延庆,西去宣化、大同等地,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普29第二组第三枚)</p><p class="ql-block"> 居庸关位于北京城西北50多公里的昌平县境内,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关隘之一。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徙居庸徒”,即驻扎在此的都是强征来的民夫士卒,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紫荊关(普29第二组第四组)</p><p class="ql-block"> 紫荊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荊岭而得名。紫荊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号称“内三关”,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军事要塞,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门口(普29第三组第一枚)</p><p class="ql-block"> 从山海关向北沿长城走15公里,就是著名的九门口长城。九门口长城坐落在河北省抚宁县黄土营乡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交界处,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娘子关(普29第三组第二枚)</p><p class="ql-block">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40公里处,原名苇泽关,相传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驻防,创建关城,由此得名。它是万里长城在太行山上最重要的关隘,出入山西的咽喉,是京畿重镇。</p> <p class="ql-block">偏关(普29第三组第三枚)</p><p class="ql-block"> 偏关位于山西偏关县黄河边,它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是外三关中最西边的一座。因关城东仰西伏,状如人首之偏,故称为偏头关,后来习惯称为偏关。</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普29第三组第四枚)</p><p class="ql-block"> 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是代州城内一座雄伟的古建筑。此楼坐北朝南,俗称鼓楼。边靖楼为当时指挥作战,了望敌情,击鼓联络之所,取边塞安靖之意而名,意为守卫北边使之安宁。</p> <p class="ql-block">《虎山》普29第四组第一枚</p><p class="ql-block"> 虎山长城位于距辽宁省丹东市20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隶属辽东镇,主要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而建。此为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普29第四组第二枚)</p><p class="ql-block">图案为“天下第一关”城楼与角山长城。</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普29第四组第三枚)</p> <p class="ql-block">慕田峪(普29第四组第四枚)</p><p class="ql-block">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是现存万里长城中保存得最好的地段之一。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荵郁,万里长城自东南而西北在丛山峻岭中蜿蜒。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普29第四组第五枚)</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丘县与繁峙县交界处,古称瓶形寨,后改为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明朝修筑的内长城自紫荊关一路向西,到达繁峙县境内,经过平型关,在关岭上修建关楼。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平型关。</p> <p class="ql-block">得胜口(普29第四组第六枚)</p><p class="ql-block"> 得胜口位于山西大同城北约45公里,是外长城的重要隘口,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普29第四组第七枚)</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又名“西陉关”。著名的军事重镇雁门古塞就高踞在峻拨的雁门山脊。雁门山古称勾注山,群峰挺拔、依山傍险,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天南雁北飞,到此盘旋半晌方可过关,故称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镇北口(普29第四组第八枚)</p><p class="ql-block"> 邮票主图所展示的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榆林古镇的红山最高处,东西有长城相连,踞险临下,控榆林南北往来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是万里长城上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p> <p class="ql-block">黄花城(普29第五组第一枚)</p><p class="ql-block"> 黄花城位于北京市西北,每到仲夏时节,这里的屋宇村舍被淹没在漫天的黄花之中,因而得名“黄花城”。黄花城关地处京师北门,东有慕田峪、北古口,西有居庸关、八达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花马池(普29第五组第二枚)</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为“花马池城”所在长城。“花马池”与“花马池城”是两个概念。“花马池”位于陕西定边县的一个湖泊,以盛产食盐而著名;“花马池城”则是花马池西面位于宁夏东部盐池县的明代古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曾在花马池修筑盐场堡及长城,但今已大部坍塌或被沙漠流沙侵袭掩埋。</p> <p class="ql-block">三关口(普29第五组第三枚)</p><p class="ql-block"> 三关口位于宁夏银川市西永宁县与内蒙古交界处,是从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必经之地,是贺兰山诸隘口中最重要的一处,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因自贺兰山口从东向西用三道城墙将隘口隔断堵塞,被称作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关城中间设有关门,“三关口”之名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普29第五组第四枚)</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万里长城自山西省往西,过陕西,走宁夏,穿越大沙漠,盘桓贺兰山,绵延数千里,沿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直抵嘉峪关。它是明长城西端最后一座关城,紧扼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它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城。</p> <p class="ql-block">《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J.1)</p><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15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3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祖国风景图案》(普21)</p><p class="ql-block">1981年9月1日发行,全套17枚。</p><p class="ql-block">17—7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古代建筑》(1996—8)</p><p class="ql-block">1996年5月6日,由中国与圣马力诺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中国长城</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T.38)</p><p class="ql-block">1979年6月2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北京八达岭一段长城,为明代修筑的。城墙平均高7米,顶部宽约5.7米。</p> <p class="ql-block">4—1长城之春</p> <p class="ql-block">4—2长城之夏</p> <p class="ql-block">4—3长城之秋</p> <p class="ql-block">4—4长城之冬</p> <p class="ql-block"> 三、岁月留痕观古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在冷兵器时代,它曾是抵御外敌的坚固屏障,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宁;在和平年代,它又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记录着朝代更替、商贸繁荣与市井烟火。邮票上的古城,不仅展现了建筑之美,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2002—9)</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1日发行,全套3枚,小全张1枚。</p><p class="ql-block">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明代初具規模。“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没有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形、水势、沟渠建房布街。道路亦结合水系坡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被誉为“高原姑苏”。城内及四周名胜古迹颇多,城西北玉龙雪山高5596米,终年积雪。丽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3—1四方街</p> <p class="ql-block">3—2古城清流</p> <p class="ql-block">3—3纳西民居</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2009—9)</p><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23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省凤凰县的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尤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大成殿、万寿宫、沈丛文故居等建筑,无不具有古城特色和古城风情。</p> <p class="ql-block">3—1北门</p> <p class="ql-block">3—2虹桥</p> <p class="ql-block">3—3古街</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2023—27)</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3日发行,全套3枚,小全张1枚。</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建城池,是现今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建设,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3—1迎薰门</p> <p class="ql-block">3—2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3—3日昇昌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1997—19)</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24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西安城墙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其周长约14公里。城墙建有四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宁,北名安远。每门门楼有三重:城楼、箭楼、闸楼。城楼在外,四周围墙,箭楼在中,闸楼在里,箭楼与闸楼之间的围墙是为瓮城。沿城墙外侧有98座(现存93座)向外突出的实心台,称为敌台。它可供守城将士休息和观察敌情之用。</p> <p class="ql-block">4—1西安城墙·瓮城</p> <p class="ql-block">4—2西安城墙·箭楼</p> <p class="ql-block">4—3西安城墙·敌台</p> <p class="ql-block">4—4西安城墙·角台</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2010—23)</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13日发行,全套4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4—4香格里拉·雪域古城(独克宗古城)</p> <p class="ql-block">《喀什风光》(2018—14)</p><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喀什古城</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名楼》(T.121)</p><p class="ql-block">1987年10月30日发行,全套4枚,小全张1枚。</p> <p class="ql-block">4—1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北武汉,始建于汉代。</p> <p class="ql-block">4—2岳阳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三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4—3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西南昌,始建于唐代。</p> <p class="ql-block">4—4蓬莱阁</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蓬莱,以“仙境”著称。</p> <p class="ql-block">《钟楼与清真寺》(2003—6)</p><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15日,由中国与伊朗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西安钟楼</p><p class="ql-block">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街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84年),在古代楼上悬钟用以报时。楼顶覆以碧色琉璃瓦并饰以金箔,飞檐重楼,庄严瑰丽。</p> <p class="ql-block">《鸛雀楼与金门》(2009—17)</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14日,由中国与乌克兰两国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鸛雀楼</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南黄河东岸,前对东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常有鸛雀梄与其上,故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年),废毁于元初。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鸛雀楼复建动工,2001年完工,现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登楼观大河,气势依旧雄伟壮观、令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城市风光》(1996—28)</p><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9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9日,由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2苏州盘门</p> <p class="ql-block">《台湾风光》(T.42)</p><p class="ql-block">1979年10月20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3赤嵌楼</p><p class="ql-block"> 赤嵌楼原为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后兴建的官署;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为郑成功官邸,改名为承天府。楼中现存有历史上许多碑石等,为台湾重要的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四、古塔寺庙显神韵</p><p class="ql-block"> 古塔与寺庙,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文化,是中华建筑艺术中的瑰宝。邮票将这些庄严肃穆的建筑呈现在方寸之间,让人们得以一窥其深邃的精神内涵与厚重的历史积淀。透过一枚枚邮票,仿佛能听见寺庙中悠远的梵音,感受到古塔静默中蕴含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塔》(1994—21)</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1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我国现存的这些古塔都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物,来源于佛教。它们根据我国南北各处建筑风格、佛教宗派的习惯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样式。古塔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系统,即佛塔和风水塔。</p> <p class="ql-block">4—1西安慈恩寺大雁塔</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永徽三年,共七层,高64米。它反映了唐代木构佛殿建筑形象,是研究唐代建筑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4—2泉州开元寺镇国塔</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咸道六年,为木塔,后几经改造为石塔,用大型花岗石砌造,表面雕刻花纹极其齐整精美。</p> <p class="ql-block">4—3杭州开化寺六合塔</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开宝三年。为镇压江潮而建。各层都有外廊通至最高层,可眺望钱塘江上风帆片片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4—4开封祐国寺塔</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庆历元年。十三层,高57米。塔的外壁面全部镶嵌褐色琉璃砖,辉煌灿烂,是宋代一座精美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1995—14)</p><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30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2少林寺塔林</p> <p class="ql-block">《大理风光》(2000—8)</p><p class="ql-block">2000年4月1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2崇圣寺三塔</p> <p class="ql-block">《傣族建筑》(1998—8)</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12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4塔</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2003—13)</p><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26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3崆峒山·塔院</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2009—23)</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26日发行,全套6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6—1燃灯塔</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通州。</p> <p class="ql-block">同上</p><p class="ql-block">6—5文峰塔</p><p class="ql-block"> 位于扬州市南郊宝塔湾。</p> <p class="ql-block">《孔庙、孔府、孔林》(2010—22)</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28日发行,全套3枚,小全张1枚。</p><p class="ql-block">3—1孔庙</p> <p class="ql-block">《泰山》(T.130)</p><p class="ql-block">1988年9月14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岱庙晴雪</p> <p class="ql-block">《衡山》(T.155)</p><p class="ql-block">1990年11月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大庙巍峨</p> <p class="ql-block">《嵩山》(1995—23)</p><p class="ql-block">1995年11月10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中岳古庙</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建寺1500年》(1995—14)</p><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30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少林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五台古刹》(1997—11)</p><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26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山中寺庙林立,清流潺潺,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五台山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6—1台怀镇寺庙群</p> <p class="ql-block">6—2南禅寺大殿</p> <p class="ql-block">6—3佛光寺东大殿</p> <p class="ql-block">6—4显通寺铜殿</p> <p class="ql-block">6—5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6—6镇海寺</p> <p class="ql-block">《恒山》(T.163)</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20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悬空古寺</p> <p class="ql-block">《峨眉风光》(T.100)</p><p class="ql-block">1984年11月16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峨眉山麓报国寺</p> <p class="ql-block">同上</p><p class="ql-block">6—2绿荫笼罩雷音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与大菩提寺》(2008—7)</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6日,中国与印度联合发行,全砻2枚。</p><p class="ql-block">2—1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的原建筑极为雄伟,屡经战乱,数度兴衰。为保护这一著名的文化古迹,进行多次修善。现在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山门左右有两匹相对的石马。</p> <p class="ql-block">《正定隆兴寺》(2016—16)</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26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的正定隆兴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燕慕容熙的龙腾苑,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作为千年古刹,是一座珍藏无数中华瑰宝的艺术宫殿,寺内现存大小殿宇十余座,汇集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碑碣等宝贵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2—1摩尼殿</p> <p class="ql-block">2—2大悲阁</p> <p class="ql-block">《承德普宁寺和维尔茨堡宫》(</p><p class="ql-block">1998—19)</p><p class="ql-block">1998年8月20日,由中国与德国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2承德普宁寺</p><p class="ql-block"> 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约2300平方米,综合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寺内有巨大木雕佛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比例匀称,造型雄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普陇秀色》(1999—6)</p><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3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普济寺</p> <p class="ql-block">同上</p><p class="ql-block">6—6法雨寺</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2010—23)</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13日发行,全套4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4—1香格里拉·霞蔚古寺(噶丹·松赞林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2000—9)</p><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1357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大师宗喀巴诞生于此。1379年建圣塔,1560年建寺,先有塔,后有寺,故有塔尔寺之称。整个寺院以宫殿式建筑与平顶式建筑相结合,融藏汉两族艺术风格,以供奉菩提塔的大金瓦殿为中心,以显宗、密宗、医明、时轮四大学院经堂为重点,依山起势,巧妙布局,结构严谨,错落有致,红墙碧瓦,金项绿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4—1如意宝塔</p> <p class="ql-block">4—2大金瓦殿</p> <p class="ql-block">4—3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4—4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2009—16)</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2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内,是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藏经最多的寺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学学府。寺院以其精堪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是一座当之无愧的集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中国小西藏”和“东方梵蒂冈”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2—1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2—2贡唐宝塔</p> <p class="ql-block">《南华寺》(2013—22)</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7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市曲江县,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1500年的历史,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中国佛教名寺之一,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南华寺是写下千古绝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敖禅宗六祖惠能传授佛法37年的寺庙,有南禅“祖庭”之称。</p> <p class="ql-block">4—1曹溪门</p> <p class="ql-block">4—2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4—3灵照塔</p> <p class="ql-block">4—4祖殿</p> <p class="ql-block"> 五、古桥奇观天堑通</p><p class="ql-block"> 古桥,是古代建筑中实用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是凝固的历史,是跨越江河的纽带。它们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明的延续。邮票上的古桥,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也传递着连接天地、沟通人心的文化意蕴。</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桥》(特.50)</p><p class="ql-block">1962年5月1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我国桥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在设计工艺,还是在建造技术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创造了大量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4—1赵州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汶河上。原名安济桥,俗称赵州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由李春设计。桥全长50.82米,宽9.6米,净跨37.35米,拱圈高7.23米。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桥。此桥系“敞户拱”型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p> <p class="ql-block">4—2宝带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葑门外大运河旁边的玳玳河上,建于唐代初期,相传唐刺史王仲舒曾捐宝带助资修建。后多次重建,现存为清所建。桥长317米,是我国古代石拱桥中较长者。有53个桥孔,中间三孔较大,每个桥墩下打有60根20来厘米粗的木桩。</p> <p class="ql-block">4—3珠浦桥</p><p class="ql-block"> 又叫安澜桥。坐落在四川省灌县城郊的岷江上。桥上500余米,最大跨径61米。此桥为悬桥形式,以竹为缆,木桩为墩,上铺木板,连贯而成。始建于宋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4—4程阳桥</p><p class="ql-block"> 又称程阳风雨桥或永济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竹溪河上。建于1916年,桥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属“廊屋桥”类型。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楼阁。</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桥—拱桥》(2003—5)</p><p class="ql-block">2003年3月2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世界上的桥梁大国,拱桥在桥鿄史上出现较晚,但流派和风格所及主导了古代桥梁的发展。中国古代桥梁建设中采用最普遍的是石拱桥,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技术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4—1枫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苏苏州市阊门外西3.5公里的运河上,为单孔椭圆形石拱桥。始建于唐代,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桥长约26米。</p> <p class="ql-block">4—2小商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南漯河市郾城县与临颖县交界的颖河上,为敞肩式石拱桥,其结构型式与著名的赵州桥相似。隋开皇四年(584年)建,元代重修。桥长约21米,宽约7米。</p> <p class="ql-block">4—3卢沟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为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桥长266.5米,宽9.3米,下分11个涵孔。桥的两侧各有石望柱140根,并都刻有石狮,两端桥头上,还分别建有碑亭,立有石碑、华表、石狮和石象。</p> <p class="ql-block">4—4双龙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建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沪江、塌冲两河交汇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蜒衔接,故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17孔联拱石桥,全长148米,宽3—5米。桥上建有亭阁3座,中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20米,层檐重叠,壮丽巍峨。</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2009—28)</p><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16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广济桥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四大古桥。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集鿄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中伊建交50周年》(2021—29)</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1日,为纪念中国与伊朗建交50周年而联合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2009—23)</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26日发行,全套6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6—6拱宸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端。</p> <p class="ql-block">《侗族建筑》(1997—8)</p><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2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3跨河风雨桥</p><p class="ql-block">4—4田间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六、名亭意境诗意浓</p><p class="ql-block"> 名亭,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吟诗作赋的所在,是诗意与建筑的交融。邮票上的古代名亭,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意境巧妙结合,勾勒出一幅幅静谧而深远的画卷。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沉淀,成为方寸之间最具诗意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中国名亭(一)》(2004—27)</p><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6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亭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亭子建筑风格各异,现已成为华夏神州的风景名胜。</p> <p class="ql-block">4—1爱晚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清风峡中,由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得名。</p> <p class="ql-block">4—2琵琶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江西九江长江之滨,为纪念诗人白居易在此写下《琵琶行》而始建于唐。</p> <p class="ql-block">4—3兰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浙江绍头西南渚山麓间,相传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4—4醉翁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麓,欧阳修常来此亭饮酒作诗,此亭取名“醉翁亭”,并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使此亭闻名。</p> <p class="ql-block">《中国名亭(二)》(2022—22)</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3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亭,是古建筑类型中造型最富变化、分布广泛、风格灵活的一种。在宫殿、坛庙、寺观、园林等建筑群中,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4—1知春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小岛上,始建于乾隆年间,据说“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座重檐攒尖四方亭,有桥堤与岸相连。冬去春来之际,此处冰融绿泛春汛先知,是颐和园赏春、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4—2水流云在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澄湖北岸,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亭额“水流云在”,取唐朝杜甫诗《江亭》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意境命名。</p> <p class="ql-block">4—3万寿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景山中峰,三重檐四角攒尖,黄琉璃瓦覆顶,绿剪边装饰,气势雄伟,为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由此俯视紫禁城,眺望京城全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4—4双环亭</p><p class="ql-block"> 双环亭原址在中南海,1976年移建于天坛公园。由两个重檐八柱圆亭套合而成,上重檐为孔雀蓝琉璃瓦黄剪边,下层檐为黄瓦,为国内古建筑仅存的一例。</p> <p class="ql-block">《傣族建筑》(1998—8)</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12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3亭</p> <p class="ql-block"> 七、园林佳境风光秀</p><p class="ql-block"> 园林,是中华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邮票中的园林,无论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婉约的江南园林,皆被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智慧。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处处皆景,咫尺之间尽显风光之秀。</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2008—10)</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0日发行,全套6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留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达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穿越了250多年的岁月风云,堪称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园内亭台、长廊、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山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其中有景点建筑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古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6—1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6—2长廊</p> <p class="ql-block">6—3石舫</p> <p class="ql-block">6—4谐趣园</p> <p class="ql-block">6—5玉带桥</p> <p class="ql-block">6—6后湖</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T.164)</p><p class="ql-block">1991年8月10日发行,全套3枚,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东北。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清代帝王避暑行宫,是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分宫区和苑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达十公里的石砌宫墙。北山面湖,多亭台楼阁,湖中洲、岛罗列,有“万壑松风”“梨花伴月”等“七十二景”之胜,为我国著名古园林。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3—1万壑松风</p> <p class="ql-block">3—2水榭环碧</p> <p class="ql-block">3—3青枫绿屿</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澄湖叠翠 无暑清凉</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留园》(T.56)</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2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留园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改称留园。东部多厅堂、轩、斋,间以奇峰巨石;中部为池塘,临水设置山石楼阁;西部漫山枫林,绕以清溪。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远翠阁、楠木厅、鸳鸯厅、冠云楼等。园中小桥、长廊、漏窗、龙墙依势起落,相互联系而分隔形成无数幽深庭院。布局紧凑,富有变化,充分体现园林艺术中分合、高深、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不失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4—1春到曲溪楼</p> <p class="ql-block">4—2远翠阁之夏</p> <p class="ql-block">4—3涵碧山房秋色</p> <p class="ql-block">4—4冠云汉峰晴雪</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拙政园》(T.96)</p><p class="ql-block">1984年6月30日发行,全套4校。</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代为大宏寺;明嘉靖初年,御史王献臣创建。太平天国时期(1860—1863)曾加以修建,保存有太平天国的彩画、石刻等遗物。环池有远香堂、小飞虹、见山楼、香州等。布局以水为主,有聚有分,山经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山光水色,自然景色秀丽,为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4—1宜两亭前望倒影楼</p> <p class="ql-block">4—2枇杷园景物</p> <p class="ql-block">4—3小沧浪水院</p> <p class="ql-block">4—4远香堂与倚玉轩</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网师园》(2003—11)</p><p class="ql-block">2003年6月29日, 为纪念第2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而发行,全套4枚(连印)。</p><p class="ql-block">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其花圃名为“渔隐”。清乾隆年间重建后,借原“渔隐”之意,取名网师园。园分三个景区:东部住宅区、中部山水景物区、西部内园区。全园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假山、水池互相衬托,厅台楼阁,参差错落,比例合适,有迂回不尽之致,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致”,为古典园林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4—1殿春簃</p> <p class="ql-block">4—2月到风来亭</p> <p class="ql-block">4—3竹外一枝轩</p> <p class="ql-block">4—4万卷堂</p> <p class="ql-block">《扬州园林》(2007—7)</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8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 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其园林有“北雄南秀”之美,曾有“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的说法。扬州园林“以园胜亭”、以低桥为美,充分利用遮隔艺术,在自然风貌与人工山水的结合上有匠心独运的创造,庭廊楼阁或依山而筑、或傍水而建,桥连廊接,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3—1何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3—2个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扬州市盐阜东路,园内有多种竹子,竹叶形状似“个”字,故名。</p> <p class="ql-block">3—3徐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扬州市瘦西湖长堤上,占地9亩有余。</p> <p class="ql-block">《豫园》(2013—21)</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7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豫园位于上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园林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4—1湖心亭与九曲桥</p> <p class="ql-block">4—2大假山</p> <p class="ql-block">4—3卷雨楼</p> <p class="ql-block">4—4玉玲珑</p> <p class="ql-block">《岭南庭园》(1998—2)</p><p class="ql-block">1998年1月18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岭南庭园是指广东省中部、东部的清代古典园林。岭南庭园既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又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乡土文化的影响,从而具有地方特色。岭南庭园一般占地面积并不大,但将大自然中的春华秋实、山高水长浓缩在一园中,有“缩龙成寸”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4—1可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东莞市区南部,始建于1850年。</p> <p class="ql-block">4—2梁园</p><p class="ql-block"> 是佛山梁氏宅园总称,于1821年由当地书画名家梁九华精心营造。</p> <p class="ql-block">4—3清晖园</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顺德市大良镇华盖里,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家园。</p> <p class="ql-block">4—4余荫山房</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番禺市南村镇,始建于1867年。</p> <p class="ql-block"> 八、民居风情遍九州</p><p class="ql-block"> 民居,是中华大地上最贴近生活的建筑形式,承载着各地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文化传统。邮票上的传统民居,不仅展现了各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它们是凝固的生活记忆,是千百年来百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4—13)</p><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2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省黟县的西递、宏村,是中国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西递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余年,目前仍完好地保存着典型明清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宏村人独出机杼,开“仿生学”之前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人工水系。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2000年,西递和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4—1牌楼</p> <p class="ql-block">4—2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4—3南湖</p> <p class="ql-block">4—4月沼</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2021—8)</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从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逐渐成熟,是以石为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大型民居建筑,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乃至几百户人家生活居住在那里,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的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它有着奇特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而闻名遐迩,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202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4—1振成楼</p> <p class="ql-block">4—2二宜楼</p> <p class="ql-block">4—3田螺坑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4—4承启楼</p> <p class="ql-block">《侗族建筑》(1997—8)</p><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2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增冲鼓楼</p><p class="ql-block">4—2百二鼓楼</p> <p class="ql-block">《傣族建筑》(1998—8)</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12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楼</p> <p class="ql-block">内蒙民居</p><p class="ql-block"> 内蒙民居(1分)俗称蒙古包,直径4—6米。以木条为骨架,外覆毛毡,顶部有天窗供采光和通风。蒙古包拆装方便,随时移动,适合游牧生产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西藏民居</p><p class="ql-block"> 西藏民居(1.5分)分为农民和牧民民居,邮票上的图案是农居。居室由砖石垒成,高两米五,平顶,整齐,厚墙,坚固,门窗上端拱斗作檐极富装饰性,民族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东北民居</p><p class="ql-block"> 东北民居(2分)选择两种。上部是四面坡草的朝鲜族民居,一般为四或两开间,无院墙。住宅室内铺设地板,进屋脱鞋,席地而坐。票面下部是东北民居的主要形式:一明两暗3间房,中间为厅堂及厨房,有灶台,两侧是居室,灶台烟道通过居室的炕再从墙内的烟道冒出屋外。有的齐炕侧有火墙,用作冬天取暖,非常适合寒冷的气候。</p> <p class="ql-block">湖南民居</p><p class="ql-block"> 湖南民居(3分)比较高大,为的是空气流通,散潮降温。由于村镇住宅密集,院落靠近,为防失火,在山墙高出屋顶以挡住火势蔓延,因此称为封火墙,山墙附青瓦,随地势起伏错落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江苏民居</p><p class="ql-block"> 江苏民居(4分)邮票图案为苏南民居。苏南多河,人家多枕河而居。门前是街,后门临河。垒石为基,白墙青瓦,主屋为两层,一层为过厅,有后门道往河道,方便洗衣洗米及蔬菜等;二居居住,辅助房略低。</p> <p class="ql-block">山东民居</p><p class="ql-block"> 山东民居(5分)邮票是典型胶东沿海地区民居。房屋简洁朴素,以石垒墙,房顶就地取材以海草代瓦覆盖,为防止海风,屋顶用绳网罩盖;为防潮房基教高,所以屋顶较厚,山墙顶部开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北京民居</p><p class="ql-block"> 北京民居(8分)——四合院是北京及北方最具特色的典型民居。四合院大门开在一角,大门正对厢房的山墙,进大门与门道并排的一排南房,通常是佣人的住所。二门是彩画垂花门,门内有影壁,使外人不能直接看到里边。正对影壁之后是正房3—5间,东西是厢房,正房两侧是耳房。院内种花草树木。在耳房或开一过道,或门首侧墙开一门,直通后院或跨院,后院多为三合院或排房,侧跨院多为四合院。四合院给人一种宽松协调、宁静典雅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居</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居(10分)以傣族竹楼最具特色。西双版纳竹楼平面呈方形,楼下一层架空,四周开放,用以养畜,放柴草杂物等。楼上有很大厅堂和一间卧室,老少分账而居;瑞丽竹楼二层四周围栏,在院落里盖平房,做为厨房、库房。卧室分为数间。全楼以竹为骨架,竹片为屋墙及屋顶竹瓦。</p> <p class="ql-block">广西民居</p><p class="ql-block"> 广西民居(15分)多以竹木为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分为全楼居、半楼居和地居开间三合院等几类。全楼居进深四间面阔3—6开间不等,底层养牲畜和卫生间,二层居住。半楼居下部夯土垒砌,二层中堂两侧是居室,也有建在中堂之后的。地居是受汉族影响,建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但材料以竹木为主,屋子宽敞,保持了民族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上海民居</p><p class="ql-block"> 上海民居(20分)邮票上是典型的“石库门住宅”。它分为新、老二式,因院落出入口都建成“石库门”形式,故名。石库门住宅为2—3层的三合院或曲尺形,是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楼正开,门楣上方有半圆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建筑纹饰。院内正面三开间,左右两厢两开间,外装饰欧化,平台转角处常建“亭子间”,这是此类住宅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宁夏民居</p><p class="ql-block"> 宁夏民居(25分)多是院内一面或两面建房,屋顶坡面较大,或是硬山一面坡。这和西北少雨,收集雨水有关。正房为“虎包头”形式,即缩进,两侧突出,成“凹”字形。一面坡房式,正房则较高,进深大;杂物房较矮进深略㳀。院落因地制宜,不受任何约束,以实用功能为先。</p> <p class="ql-block">安徽民居</p><p class="ql-block"> 安徽民居(30分)大多靠山临水,因地狭人稠,街巷狭窄,相邻住宅只能让出一个屋檐,为防火,家家户户、一屋一室都建高七八米的“防火墙”,高低错落成阶梯状,叫“五山屏墙”。一般为二层小楼的三合院,中为天井。门楼木雕砖刻,色彩淡雅素静,玲珑华丽。正房一层中为厅,两侧为卧室;二楼中是供祖先的祖堂。隔墙木雕精美,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居</p><p class="ql-block"> 陕北民居(40分)地处黄土高原,因雨量少,少林木,土层厚,人们在土崖面纵挖窑洞,横向排列,洞顶呈圆拱型,窑洞内侧墙可再以窑洞门相通,成为里外屋的格局。里屋到炕靠窗,外屋锅台待客。如是单间则一半为顺炕,挨炕灶台。一半是起居室。门脸砌砖起拱,上为窗下为门。也有用砖石起拱成窑洞,上面再附土以保温,一般可使用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四川民居</p><p class="ql-block"> 四川民居(50分):吊脚楼是川东地区典型民居。吊脚楼采用吊、叠、挑手法分层建筑,占天不占地,随地形空间的大小将二层或纵或横拉长,挑出楼面,楼上重楼,增大面积。一层为厨房、客厅或店铺,二层卧室,三层起居,眼界宽阔。</p> <p class="ql-block">山西民居</p><p class="ql-block"> 山西民居(80分)有着独特的古朴风格,高大简朴的围墙,大门多没在东南角,除大门外不另开门。院落呈狭长的四合院制式,封闭性强,宛如一座城堡。正房房基高,一般为三间开面,前有廊。东西厢房及倒座均为三间,略低于正房。大宅门则有跨院,形成三进或五进院落;最后一进的被房常做成楼房,为看家楼,便于瞭望守卫。</p> <p class="ql-block">台湾民居</p><p class="ql-block"> 台湾民居(90分)中轴线明确,受闽南影响,大门与正房正中相对。正房中部为厅,厅分前后,前厅供祖先牌位,后厅有后门或开窗,是妇女活动场所。厅左右是居室,大的也分前后居室。两侧称为横房。院落天井较小,房檐较大,雨天可在檐下通往各室,飞檐吊角,显得十分庄严秀丽。</p> <p class="ql-block">福建民居</p><p class="ql-block"> 福建民居(1元)俗称“土楼”,当地叫“围楼”。有方形及圆形两种。邮票上是圆形土楼。土楼从里到外有3—5围。外围最高,为三、四层楼,很象一座大堡垒,防御能力强,号称水、火、盗三不入。一、二层不开窗,作为杂物房等,三、四层开小窗作为居室。内围为平房,楼中央是水井。常几十家住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浙江民居</p><p class="ql-block"> 浙江民居(1.10元)讲究严整对称的格局,运用木石雕刻、彩画装饰门楼、厅堂,显得十分威严肃穆,借以宣扬主人的社会地位。中小型民居天井较小,布局不强求对称,居室以厅堂为中心,组成住宅群,运用均衡、连续、重复、交错等韵律手法、对比手法,形成房舍整体轻巧淡雅,活泼秀丽的外观风貌。</p> <p class="ql-block">青海民居</p><p class="ql-block"> 青海民居(1.30元)房屋多为平顶三开间,前出廊,中间为通堂。因受藏族影响,院墙红色,四角顶部放白石头。在林木多的地方,多修建2—3层楼,一层实体砖土红墙,二、三层外挑楼台,以木为栏,门窗敞亮,一般一层为厅堂和厨房,二层为居室。整个外观宁重整齐。</p> <p class="ql-block">贵州民居</p><p class="ql-block"> 贵州民居(1.60元)受汉文化影响,房屋为全楼居木结构形式,居室面宽三开间,进深四间,底层养畜,放杂物。二层“望楼”、堂屋相连,堂屋两侧是子女住房。阁楼作为贮藏室。二层以上多空透,以利通风。贵州民居建筑虚实对比强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江西民居</p><p class="ql-block"> 江西民居(2元)全貌严整庄重,高大宽敞的厅堂,严谨的阁楼,遵循“三间五架”传统明代风格。院落围绕天井平面呈“∏”、“日”、“目”或“H”型。堂屋一般为三开间高大平房,是全家起居活动中心,宽敞开阔,前设轩廊,厢房是单体2—3层小阁楼。</p> <p class="ql-block">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系列邮票,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教科书,让我们在欣赏邮票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参考邮票发行介绍等有关资料。</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歌曲《万疆》。</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30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