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多去过台北的朋友都说,在台北周边一日游的打卡点中,野柳地质公园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事实上,这片临海而生、奇岩遍布的地质奇观,在台湾本地早已享有盛名——每年接待的游客接近三百万人次,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作为参照,美国德克萨斯州广袤壮丽的大弯国家公园,年游客量仅约五十多万人;即便是鼎鼎大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年游客数也大约在四百多万之间。而按规模划分,野柳地质公园在美国顶多也就算是一个州立公园而已。</p> <p class="ql-block">野柳地质公园位于新北市,是台湾北海岸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之一,属于大屯山脉延伸出海的岬角。公园约1,700米长、200米宽,从高处俯瞰宛如一只潜入海中的巨龟,因此又称为野柳龟。它的地层经过千万年的海蚀、风化和地壳运动,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岩层与地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野柳地质公园在台北市东北方的万里区,车程不到一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我的运气实在不佳,游览野柳地质公园时正好遇上阴天,海边风大浪高,还不时飘着淅淅沥沥的阵雨。</p><p class="ql-block">海风吹得人有些站不稳,但眼前这片自然景观仍让我感到震撼。那些岩石经过千万年风化和海蚀,各种奇形怪状,仿佛大自然亲手刻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园内著名的地标“女王头”静静伫立,像一位古老的女王端坐在风雨之间,四周的奇岩怪石姿态各异,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人类再精巧的雕刻,也很难复制出大自然这种岁月留下的痕迹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野柳地质公园的全景图。</span></p> <p class="ql-block">女王头这块历经千万年风化的岩石静静地伫立,仿佛在注视着翻涌的太平洋。她的颈项细长、线条柔美,却早已被岁月蚕食。公园的导览介绍说,再过几十年,风化有可能使她“折颈”而亡。由此让人不禁心生悲哀,她看上去不再只是奇观,更像是一位正在告别世界的女王。</p> <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台湾的科技人员正设法以现代技术为她加固根基,对抗侵蚀,抵御台风,延缓她的风化进程。希望这位凝望大海的“女王”,在人类的呵护下,还能在风雨中多挺立几年,多看一眼人间。</p> <p class="ql-block">女王头是公园里最具代表性的蕈狀岩,高約3米,于1962年命名后迅速走紅,是台湾的象征性地标。</p> <p class="ql-block">起名字,真是门大学问。</p><p class="ql-block">这块奇石,说穿了,不过是略有些像古代的侍女或贵妇侧影而已。但自从被命名为“女王头”,还隐喻成古代埃及那位传奇女王的身影,立刻就多了几分神秘与尊贵。</p><p class="ql-block">从此,这块奇石就有了故事,有了身份,有了遥远文明的投影。它的名声,也就随风雨飘扬,远播四方。</p><p class="ql-block">如今游客慕名而来,不只是为了看一块石头,而是想亲眼见见——那位在太平洋边伫立千年的女王。于是,野柳地质公园也一同被托举上了浪头,想不出圈都难。</p> <p class="ql-block">不过,如果不在特定的角度观察,女王头就是块普通的奇石。</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名叫俏皮公主的奇石被视为女王头的接班人,它外形宛如扎马尾的少女,公园也以它來分散游客对女王头的注意,减少风化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这块奇岩形似仰头张望的俏皮岩兽,线条自然、姿态生动,仿佛随时要跃出岩体奔向苍穹。它是野柳地质公园无数风蚀奇石中的一员,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也像是沉默的守望者,注视着波涛不息的海岸线。</p> <p class="ql-block">其实,野柳地质公园本就是时间的作品。它的岩层,是两千万年前沉积在海底的砂岩与页岩交错层。地壳抬升、风雨侵蚀、海浪冲刷,还有盐雾中的化学作用,这些不动声色的力量雕刻出了眼前这些奇岩怪石。有的如烛、有的似鞋、有的孔洞密布、像蜂巢一般——它们不是石头,而是地球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野柳并非只为一块女王头而来。那一片岩岸,是风化的奇迹,是地球留下的雕刻。</p> 乌云密布,风大浪高。不过阴天游览也有好处,就是避免了被太阳暴晒,因为公园里没什么可以遮阴的。 如果是日落或是日出,这景色应该更有吸引力。旅游摄影的一大遗憾,就是有啥拍啥,没法等待理想的天时。 <p class="ql-block">这座弧形人行桥是进出野柳地质公园的通道之一,在灰蓝色的云天衬托下更显温润质朴。桥的尽头连接着风景如画的岬角和奇岩群落,仿佛通往另一处时间缓慢流动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天气不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哪都人头涌涌,想捏张干净的无人风景照都要大费周章。</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其它奇石,诸如“蜂窝岩”、“仙女鞋”、“烛台石”等,每块岩石都有它的名字,也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它们原是海底的砂岩页岩层,历经两千万年的地壳抬升、风化、海蚀,才有今日这般奇形诡状。它们不仅是石头,更是岁月本身。</p> <p class="ql-block">这座渔民雕像右手握网,左手叉腰,眼神坚定地望向海天一线。他脚下是象征海浪的鹅卵石基座,头顶恰巧落下一只海鸟,为这庄重的姿态增添了一份闲趣。这雕像象征着台湾早期渔民的坚韧与勇气,也映射出野柳人文精神的根基。</p> 不知道这些游客凑在一起打什么卡。 <p class="ql-block">一对游客伫立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与风雨欲来的乌云,大自然的壮美与人的形成强烈对比,也唤起人们对生命与自然力量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空旷的海边难免让画面显得寡淡,这两人的友情出镜,不但填补了构图上的空白,照片也添加了故事性。如果女士有红色的服饰,那画面会更有美感。</p> <p class="ql-block">离开野柳地质公园前,最后又看了一眼女王头。她仍旧立在风中,不动也不语。那一刻内心的感受就是:风雨游野柳,女王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女王头不仅仅是一块岩石,还是千年风雨里,大自然沧海桑田变迁留下的图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