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8日早上,我们离开宁波,前往奉化溪口。溪口距宁波40多公里,一个小时车程。早上下了点小雨,空气变得很清新,远处的青山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路过一些小村庄,白墙黛瓦的老房子,看着觉得很亲切。村中偶尔有几栋三、四层楼的不中不洋的“别墅”,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不那么协调。</p> <p class="ql-block">溪口</p> <p class="ql-block">上午9时许,我们到达溪口镇停车场,停车场是地下的,上面有一个大广场。周边是商业街道,多是一些卖本地特产的小店,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色小吃、</span>土菜馆之类的餐饮店。</p> <p class="ql-block">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有小平原。奉化江支流剡(shàn)溪穿镇而过,独特的山水景观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色外,溪口还拥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这里曾是蒋介石的故乡,因此保留了许多与他相关的建筑遗址和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剡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今天到溪口古镇,主要是为了参观蒋氏故居。我以前因工作原因来过溪口,也游览过蒋氏故居,但都是来去匆匆。这次专门来此,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蒋氏家族的生活状态,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停好车,我们步行来到进入溪口古镇的主要通道,也是当地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武岭门”。此处原为一小庵,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930年,蒋介石回溪口扩建老宅时,拆除了小庵,新建了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楼式建筑</span>,取名武岭门。东面的门额“武岭”两字为于右任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彰显出浓厚的历史厚重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岭门不仅</span>见证了溪口古镇的沧桑巨变,现在又成了游客们的热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卡</span>地。</p> <p class="ql-block">武岭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武岭门,有一块刻着“溪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span>”字样的石头立在路旁。据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雪窦山是全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山上的雪窦寺是布袋弥勒的根本道场。2010年,宁波溪口-滕头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溪口与雪窦山及滕头全扯上了关系,官方说这叫品牌整合,我认为这是为了搭上“溪口”这趟旅游快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了这个石碑,往剡溪方向走,在溪边有一中一洋两栋别墅,“文昌阁”和“小洋房”。途中看到一</span>个“弹钢琴的女子”(鄙人命名)不锈钢雕塑,与谷歌总部的那个“女子”雕塑有点类似,不知道是哪个创作在先?还是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过了雕塑,不远处就是文昌阁。文昌阁是一座二层中式小楼,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供奉文昌帝君,是溪口文人雅士常聚之地,至民国已破败不堪。1924年蒋介石出资请其兄帮忙重建,次年建成。蒋将其更名为“乐亭”,还撰写了《乐亭记》,将文昌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变成了其私人别墅,</span>但当地人仍称“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1927年蒋宋联姻后,蒋介石曾携宋美龄来此小住。将一楼改成会客室,二楼为起居室和卧室。“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溪口雪窦寺前,曾在此被暂囚数日。 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7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位于溪口镇高处,登阁可俯瞰剡溪与溪南山色,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溪口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旁有一座小洋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称剡溪小筑或涵斋,</span>建于193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供蒋某人回乡时的陪同人员居住,1937年</span>蒋经国回国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偕妻方良、子孝文居住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的建筑风格以西式为主,平屋顶上有西式的栏杆和扶手,欧式的立面上融合中式的花纹浮雕、拱券等,与周围中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从小洋房退回,来到武岭路上。武岭路是一条融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缩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大道。我们沿着武岭路前往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位于武岭路北面,是蒋姓家族进行祭祖及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蒋氏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成。</span>老祠建于清康熙年间,新祠建于1930年代初,是蒋介石在扩建老宅时,为安放三房堂前迁出的先祖神位而建,因此也称“三房祠堂”。</p> <p class="ql-block">从蒋氏宗祠出来,往西走不远就来到“丰镐房”,这里是蒋介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兄长蒋介卿的住所</span>。之所以叫做“丰镐房”,是因为蒋介石在蒋氏家族中为“周”字辈,名蒋周泰,其兄名蒋周康。祖上分给他们的房子分别称为“丰房”与“镐房”,按周朝时周文王的京都“丰邑”与周武王的京都“镐京”起的名。1930年蒋介石重修房屋时,将两房合称为“丰镐房”。</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大门)</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蒋氏故居中最为核心的部分,</span>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50平方米。丰镐房为江南世家府第<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庭后堂建筑</span>格局,<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从南到北依次</span>为大门、前厅(花园)、内门(素居门楼)、内庭(东西厢房)、后堂及辅助建筑等。丰镐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既有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也融入了不少西式装饰元素,使得整体建筑既典雅富丽,又不失简约大气。</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现存的建筑中,大门、前厅(素居)、报本堂以及独立小楼都保留了原有的清代建筑特色。而其他建筑则是在1930年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重建的,还运用了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如月洞门、金银桂花树等,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内门(月洞门)</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的前厅门额题“素居”二字作为其宅名,这源于蒋介石祖父、母亲和前妻全都信佛、吃素念经的传统。前厅楼上设有佛堂,曾是蒋经国母亲毛福梅诵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前厅(素居)</p> <p class="ql-block">堂屋</p> <p class="ql-block">后堂名为“报本堂”,是祭祖享先之处,内部陈列着蒋氏四代神主,庄重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后堂</p> <p class="ql-block">报本堂西侧的西厢房为蒋原配毛福梅居所,在同蒋公离婚后,毛福梅离婚不离家,仍主持着丰镐房的家事。只是,已无夫妻名义,自然也就不能按照传统的习俗居住在东厢房里。而有着合法夫妻身份的宋美龄却不曾在东厢房居住,回溪口时,常常在文昌阁的“乐亭”居住。</p> <p class="ql-block">桂花树</p> <p class="ql-block">在西厢房的西侧,还有一幢独立的朱红色小楼,其楼上的廊道与西厢房相连通,那里是蒋介石母亲王彩玉的居所。小楼的楼梯宽度不足1米,传说这是蒋介石专为小脚母亲精心设计的,上下楼梯时可双手扶住旁边的栏杆,这小小的设计,透露出蒋介石对母亲的孝心。</p> <p class="ql-block">小楼梯</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的厨房为浙东地区农村常见布置形式,柴火灶台上还保留着“汤锅”和蒸笼等传统炊具。</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位于蒋氏故居景区靠西端,武岭路中街簟场弄口。大门在围墙右前方,石库门框架上刻有“清庐”两字,西侧墙角嵌刻有“玉泰盐铺原址”基石一块,落款为“中正”。这座盐铺见证了蒋氏家族的起源和发展,也是蒋介石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祖父的产业,后交给蒋介石父亲和大哥经营。盐铺为旧时商铺格局,</span>前后共两进,前进为二层楼房,楼下为堂屋和店面,楼上为家居;后进为平房,是作坊和仓库。玉泰盐铺主要售卖盐、酒,后又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p> <p class="ql-block">店面</p> <p class="ql-block">堂屋摆设着老式的太师椅,正面墙上挂着“德正业兴”的大匾,中堂画两边的对联是:“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流露出商家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和气生财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堂屋</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二楼东头的房间,是蒋介石的出生地。《蒋氏宗谱》上有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出生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读书的书桌</p> <p class="ql-block">从玉泰盐铺出来,雨下大了,我们在溪边的一个亭子里躲雨休息。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雨小了些,我们撑着雨伞慢慢往停车场方向走。在雨中漫步溪口古镇,剡溪两岸的街道和村子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远处的山头若隐若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会发现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和惊喜,深切</span>感受到这片土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妙和</span>神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