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流量狂欢下的道德清醒:我们该为谁点亮人生的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夜刷手机时,一条"香港四大才子蔡澜离世"的消息突然弹窗。点开评论区,满屏都是"活得通透""潇洒不羁"的溢美之词,甚至有人将他与鲁迅、巴金并列,称其为"大师"。我盯着屏幕里那些模糊的旧照——穿花衬衫的老者搂着浓妆女子在澡堂谈笑,镜头里的他眯眼笑着,身后是堆成山的红酒瓶。这场景突然让我想起老家巷口卖假古董的贩子,总爱给破铜烂铁镀层金漆,喊着"祖传宝贝"骗路人。</p><p class="ql-block"> 所谓"四大才子"的说法,本就是个笑话。金庸先生虽争议颇多,至少用一支笔构建过江湖;倪匡写科幻、做编剧也算各有建树;黄霑填词作曲,留下"沧海一声笑"的绝唱。可蔡澜呢?除了在专栏里写些"食色性也"的俏皮话,除了把三级片当生意经,除了把年轻女孩的人生当谈资,真有什么值得被反复咀嚼的"才"吗?更荒诞的是,当他的死讯被包装成"大师陨落",当他的荒唐事被美化成"活得通透",我们突然惊觉:原来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连"才子"的标签都能批量生产,连"通透"的定义都能随意篡改。</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整理旧书时,翻到一本1980年代的《明报》。金庸在副刊写社论,字里行间是对家国的关切;查良镛(金庸本名)的文章里有侠骨,更有柔肠。再看蔡澜同期在《东方日报》的专栏,标题多是"如何哄女孩子开心""约会地点推荐",内容里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评判——"腿长不过膝的没趣味""哭起来像猫叫的才招人疼"。这样的文字,在当时的香港或许能博眼球,可放到今天,与那些教女性"如何取悦男人"的毒鸡汤有何区别?</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那些被曝光的"往事"。舒淇曾在采访中提及,早年因参演蔡澜参与制作的电影,被舆论骂作"脱星",她在浴室里哭着撕掉所有海报,用了二十年才洗掉"艳星"标签;陈宝莲的悲剧更令人唏嘘,15岁被模特公司发掘,17岁拍三级片,20岁因舆论压力精神崩溃,最终从29楼跃下。她生前曾对朋友说:"蔡先生总说'漂亮的女孩不用读书',可我现在才明白,他所谓的'通透',不过是教我们用青春换钞票。"这些被伤害的灵魂,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某些"才子"嘴里的"通透"有多廉价——那不过是把女性当玩物的遮羞布,是把堕落美化成"自由"的遮眼法。</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蔡澜不过是商人,谈不上"恶"。可当他的电影公司用"艺术"包装低俗,当他把"性解放"包装成"人生智慧",当他教年轻人"及时行乐才是真谛",这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就像当年美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时,商人口中说的是"自由贸易",背后却是摧毁一个民族的阴谋。文化领域的渗透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把"活得通透"的标签贴在一个靠消费女性上位的人身上,当我们把"大师"的称号送给一个用低俗牟利的人,我们其实是在给青年们递上一杯掺了迷药的酒——他们以为喝到的是"自由",醒后才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早已被偷梁换柱。</p><p class="ql-block">去年参加大学讲座,有学生问:"现在流行'躺平''摆烂',是不是应该像蔡澜那样'活得通透'?"我指着投影里的蔡澜旧照说:"真正的通透,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是经历繁华后依然守住底线;是被命运捶打后依然相信美好。而不是把人生过成一场交易,把青春标成商品价格,把堕落粉饰成洒脱。"台下有个女生举手:"可他说的'及时行乐'听起来很轻松啊。"我笑了笑:"轻松的背后,是无数人用后半生的悔恨买单。你以为'活得通透'是捡了便宜,其实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爆款"带偏方向。当某个争议人物的死讯被包装成"文化事件",当他的荒唐事被剪成"人生指南",当他的价值观被包装成"青年必修课",我们必须清醒地问一句:谁在定义"通透"?谁在塑造"榜样"?谁在悄悄改写我们的道德坐标?</p><p class="ql-block">想起去年冬天在故宫看到的"状元卷"。明代状元赵秉忠的试卷上,写着"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君子慎独",讲"见贤思齐"。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通透",从来不是放纵欲望的借口,而是约束自我的自律;真正的"潇洒",从来不是游戏人生的轻佻,而是坚守底线的从容;真正的"大师",从来不是靠低俗博眼球的投机者,而是用思想照亮他人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容易了。他们面对着内卷的压力,承受着物质的诱惑,渴望着被理解、被认同。这时候,如果有"人生导师"站出来说"别那么累,及时行乐才是真",很容易就会击中他们的软肋。可我们要告诉年轻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放弃原则去迎合世界,而是在认清世界的复杂后依然选择善良;真正的成熟,从来不是变得麻木不仁,而是在见过黑暗后依然相信光明;真正的人生赢家,从来不是活成了别人眼里的"通透",而是活成了自己内心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蔡澜的离开,本应是一声警钟。它提醒我们:在流量的狂欢里,更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信息的洪流中,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在价值观的碰撞中,更要坚守正确的方向。那些把低俗当有趣、把堕落当潇洒的人,终将被时间淘汰;那些真正用心生活、用爱温暖世界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的青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通透"——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标签,而是活成自己生命的主角;不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而是用理智驾驭人生的船;不是在放纵中寻找快乐,而是在克制中收获成长。毕竟,人生不是一场可以重来的游戏,而是一次必须认真作答的考试。我们交出的每一份答案,都会成为未来的自己回望时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也温暖身边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