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二布达拉宫——拉卜楞寺

若水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1日,我们参观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交界处的郎木寺后,途经桑科草原来到了拉卜楞寺的山门前。海拔2960米的空气清冽如泉,呼出的白雾在朝阳下泛着金光。这座始建于1709年的藏传佛教圣地,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依然庄严地矗立在甘南的群山之间。</p><p class="ql-block">转过一道山梁,整座寺庙群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金顶红墙的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天神撒落在人间的宝石。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经堂的金顶,晨光中闪烁着神圣的光芒。这座始建于1710年的核心建筑,四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曾容纳过上千名僧人同时诵经。</p><p class="ql-block">走进大经堂,扑面而来的是酥油灯特有的温暖气息。殿内光线幽暗,数千盏长明灯在佛前摇曳,将鎏金佛像映照得庄严而神秘。我的目光被墙壁上的壁画吸引——那些用天然矿物颜料绘制的佛教故事,历经百年依然鲜艳如初。一位老喇嘛正在整理经卷,他枯瘦的手指抚过泛黄的经页时,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初生的花瓣。</p><p class="ql-block">"那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向导指着远处蜿蜒如龙的红墙说道。3.5公里的长廊上,2000多个转经筒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我们学着藏族同胞的样子,用右手顺时针转动每一个经筒。铜铃清脆的声响中,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阿妈,她黢黑的指尖在每个经筒上都停留片刻,仿佛要将一生的祈愿都注入这旋转之中。</p><p class="ql-block">在六大学院的建筑群间穿行,不时能听见僧人们诵经的声音。闻思学院里,年轻喇嘛们正在辩论佛经,他们时而击掌,时而高声论辩,充满活力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是修行之地。医药学院飘来阵阵药香,据说这里传承的藏医药学已有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登上寺庙南侧的山坡。从这里俯瞰,整个拉卜楞寺尽收眼底。86.6万平方米的寺院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微缩的圣城。我想起资料上看到的数字:鼎盛时期这里曾有3600多名僧侣修行,而今依然有1108名僧人在此研习佛法。</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白塔旁。几位小喇嘛正在草地上休息,他们红色的袈裟在绿草地上格外醒目。其中一个偷偷从袖中掏出口琴,吹起一支欢快的民谣。悠扬的琴声飘荡在寺院上空,为这座"第二布达拉宫"平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望暮色中的拉卜楞寺,经幡在晚风中猎猎作响。这座融合了藏汉建筑精髓的佛教圣地,不仅保存着古老的宗教文化,更延续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它像一本厚重的典籍,每一页都写满了信仰与智慧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