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觅回音(33)十三. 安曼——建在七座山丘上的城市(上)

又一村

<h1><br></h1><h1></h1><h3>【又一村】摄图漫笔</h3><br> <font color="#167efb"><b>《千年一叹》觅回音(33)</b></font><br><br><h3>【昵 称】又一村<br>【美篇号】1358843</h3><br><b><font color="#9b9b9b">三.以色列篇</font></b><br><div><b><font color="#9b9b9b"><br></font></b></div>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十三. 安曼——建在七座山丘上的城市(上)</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曼是一座山城,安曼城市现已扩展到14个安曼山,著名的有安曼山、侯赛因山和勒维伯得山等。最高处海拔918米。 城堡山,是安曼的制高点,曾是公元前11世纪阿蒙王国的都城,历经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如今仅剩残垣断壁,却仍能让人感受到三千年的沧桑巨变。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对约旦安曼城堡山的描写充满了对历史层积与文明兴衰的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br>  城堡山是安曼最高的一座山丘,也是最古老的七座山丘之一,是安曼的制高点,它曾经是安曼最初的要塞,与安曼的历史息息相关。早在公元前13世纪,城堡山周围居住一群信奉阿蒙—太阳神的部落。到公元前11世纪,阿蒙人建立了拉巴斯•阿蒙王国,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当时人们把首都称为“阿蒙”,后来逐渐演变成安曼。城堡山自阿蒙人后均为历代城市的中心,其残存的文物古迹反映了各个历史年代的面貌。<br><br> <br>  清晨5点起床,去安曼城堡山拍日出,半个小时就上了城堡山山顶。但见天色灰暗,只有地平线处有一点桔色,预示着东方,云层浓厚,不下雨已经是上上大吉了。 <br>  城市建筑在周围7座小山岗上,随着山势起伏,街道两边式样各异的楼房从山下到山上整齐地排列着。在古城堡的断墙残垣的映衬下,旧城区充满着浓厚的阿拉伯风土气息,这里保存有很多罗马帝国时代的遗迹,斗兽场、露天剧场、老宫殿、清真寺历历在目城堡山也是俯瞰安曼市区最好的地点。登上山顶,整个安曼一览无余,市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展开在眼前,老城的这根旗杆据说是全世界最高的国旗旗杆,足有187米高。<div><br><br></div> 城堡山景点要八点半才开门,没有日出可拍,因此有两个小时可以在山顶闲逛。我沿着城堡山的城墙边缘,一直走到尽头,找个位置,安静地坐一坐。身后是千年古迹,前面是今日安曼,历史和现实在这里汇合纠缠。 <br>  安曼是个山城,山顶上老城区的街巷异常冷清,近乎死寂,只有上学的儿童三五结对,蹦蹦跳跳,从身边走过.<div><br></div> <div><br></div><br><div> 街边的墙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涂鸦。感觉这是一个有点混乱的城市。街上几乎见不到休闲和娱乐的市民,偶有擦肩而过的行人,眼神也是冷漠的,也不够友善,难道与安曼曾经多次遭到外来的侵略有关?<br><br></div> <div><br></div> 天色阴沉沉的。一架大型轰炸机在头顶掠过,战争的阴云似乎在约旦的上空久久未散。<div><br></div> <br> 我喜欢鸟瞰一个城市的风光,据说在山顶可以俯瞰死海和约旦河谷,天气晴朗时可眺望耶路撒冷。老天有眼,在8:00时分,头顶终于开亮,阳光在云层的缝隙中穿行,把山脚下的城市变得忽明忽暗,层层叠叠千变万化,阴天的城市是睡着的,是平面的,在阳光下他变成立体的,站立了起来。<div><br></div> <br>  从安曼古城上看安曼老城, 侯赛因的行宫和巴勒斯坦难民营。层层叠叠的山坡上布满楼房,密密麻麻,如火柴盒似的。由于大都是用当地出产的白色大理石来建筑,放眼望去,这座城是一片白色,有西亚的“白城”之称。楼的密度很大,特别是旧区。街道随着山势蜿蜒起伏,坡度不小,对开车的人要求很高。两边的房子从山下往山上铺展,鳞次栉比,白色民房蒙上了灰,变成了沙漠的颜色。 <br> 古罗马剧场坐落于安曼城堡山脚下的老城区,建于公元2世纪,整个建筑依山而卧,设计风格与约旦杰拉什的古罗马剧场极其相似,可容纳6000人。剧场呈圆形,建造者在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声学原理,不论坐在剧场何处,舞台上歌唱、朗诵、讲演的声音均可清楚地听到。可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头顶上回荡。<div><br></div> <br> 城堡山目前残存的地面建筑包括了罗马时期的海格力斯神庙,伍麦耶时代的艾米尔宫殿群,以及一座拜占庭教堂。考古发掘也发现了大量罗马、拜占庭以及早期伊斯兰教的遗物。<br>  海格力斯神庙建于公元161~166年,是马库斯•奥里利乌斯大帝再为时修建的。建立于公元4世纪的拜占庭教堂,虽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它昔日的壮观。最值得一提的是,遗址之上,几根科林斯巨石圆柱,擎天而立,直入云霄,两圆柱间高高架着海格力斯神庙的巨石横梁,上千年托举在安曼的最高点上,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它都岿然不动。<div><br></div> <br>  在城堡山周围,用大块石头建成了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要塞或了望塔,昔日城堡,现在都已经剩下断壁残垣。一切的辉煌都成为过去,只有巨大的罗马石柱高高耸立在安曼山上,给人们讲述着这里的故事。<br><div><br></div> <br> 站在山顶俯瞰安曼,余秋雨注意到城市的白色建筑群与远处的古罗马剧场形成时空交错——剧场依山而建,至今仍能完美运用声学原理举办演出,而城堡山却只剩下“碎石与柱基”。他沉思道,历史总是选择性地保存某些片段,而更多的文明“像被风沙抚摸的石头”,沉默地见证征服与遗忘。<div>  而阿拉伯伍麦叶王朝的宫殿废墟,则让他联想到文明更迭的必然性:<font color="#9b9b9b"><i>“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i></font>最终,他以侯赛因国王简朴的陵墓为喻,感叹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让辉煌归于肃静”,如同这座山,承载无数王朝,却最终以废墟的姿态教人敬畏时间。</div><div><br></div>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