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仪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是一座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古镇。以昆曲发源地、书法艺术之乡和并蒂莲故乡闻名,兼具交通枢纽与鱼米之乡的地理优势,保留着原生态的市井风貌。古镇被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誉为 “阳澄湖畔的明珠”,也被著名画家杨明义形容为 “被遗落的江南水乡明珠”。</p> <p class="ql-block">走在老街的路上,看到很多晒面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寿安桥:是正仪古镇现存的历史古桥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字来源于建桥人顾原纯的字,</span>始建于明代初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见证了当地农民抗租斗争等历史事件,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景福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老街中段,横跨正仪浦河(亦称渭塘河),始建于元末明初,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当地人朱光远主持改建为单孔石拱桥。该桥全长24.4米,宽2.42米,采用花岗岩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工艺,桥联"千家景福乐尧天,百姓寿安歌圣世"将桥名与相邻寿安桥巧妙嵌合。</p> <p class="ql-block">正仪太平桥:这是一座普通的平板桥,其桥栏和望柱是一体刻制的。</p><p class="ql-block">作为正仪古镇"走三桥"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景福桥与寿安桥、百禄桥共同构成象征"福禄寿"的文化景观。2009年被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充满古老韵味的小街,中午时分,一些原住民的屋子里炊烟袅袅,春天的景色绿意盎然,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正仪老街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人间烟火的地方。漫步在正仪老街,你会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江南水乡风貌。这里没有任何的商业化,朴实无华,非常舒适。<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正仪火车站旧址是沪宁铁路上的历史遗存,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名真义站,由英国人设计建造,1908年正式启用,1976年结束运营。作为苏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它见证了江南铁路交通的百年变迁,是近代工业文明与抗战历史的双重见证者。</p><p class="ql-block">走近到了正仪火车站旧地,依然还是破败荒凉的样子,后面就是高铁、绿色皮火车呼啸而过,古老与现代短暂交织。</p> <p class="ql-block">正仪火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1908年建成的沪宁铁路老站,保留两幢日式平房候车厅及铁轨遗迹。作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见证地,此处可拍摄高铁与绿皮火车同框的时空交错画面。</p> <p class="ql-block">正仪老街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它曾是昆山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见证了江南水乡的繁华与变迁。老街依河而建,水陆并行,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江南水乡风貌。沿街老宅多为明清建筑, 白墙黛瓦,雕花木窗,有些还保留着当年的商铺招牌。斑驳的砖墙、雕花的门窗,拱桥流水,波光粼粼,每一块青砖都是时光的信笺,镌刻着这座城的前世今生,每一处场景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正仪老街上的居民大多是原住民,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氛围,也没有刺鼻的气味,却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老街分为上塘街和下塘街两条,虽然并不繁华,但这里却有着别样的宁静与舒适。</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老街上,我竟然看到了正仪影剧院,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正仪老街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逛正仪老街是一种心灵的旅行,它让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沿着老街的一条小巷发现那些隐藏在老街中的秘密和惊喜。火车站旧址见证老街的历史变迁;老人默默坐在柜台前刷这手机怡然自得;偶尔的两三家咖啡店顾客寥寥;泡泡馄饨和大排倒是能让人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老街很短,历史很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