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散记·小秦的烦恼

刘博温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刘博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唯一一次见到小秦,是在对面小学的操场上,她看着八岁的女儿在小小的儿童乐园快乐地玩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秦是个极普通的女子,从中国的东北来。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只有一个理由:为孩子上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温哥华,我见过许多“陪读妈妈”,孩子这么小就出来留学的不多,尤其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女儿在滑梯上上来下去,小秦的眼神里透着慈祥和一份疲惫。她说她们来了两年多了,她想回去。可是孩子的爸爸不同意。两个人经常隔着一个地球吵架怄气。“我实在是待腻了。”小秦无奈地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们是两年前来的,为的是赶上孩子一年级上学。我问她有没有办移民,有没有枫叶卡(加拿大绿卡),她说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身份,就意味着要交学费。到加拿大留学的小学生,如果学校是公立的,学费大概在每年1.2到1.7万加币之间,如果是私立的,大概在每年2万4万加元之间。加元兑人民币在一比五点二左右。是一笔不小的开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秦笑笑说,她们不用交学费的。我有点儿吃惊,怎么会?小秦说他有工作签证,因此孩子上学享受当地孩子的条件,免学费。我不晓得还有这样的途径。说这样挺好。你上班挣钱,还免学费。小秦摇摇头说,班儿倒不用上,就是找个企业老板给你开个证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倒是挺好。”我说。小秦叹口气说,也不容易。一年签一次呢。再说人家老板也不会给你白开证明啊。我明白了,我不说。大家都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边租房子也挺贵的”。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小秦说,她在旁边的楼上买了一套一居室的小房子。然后补充说,因为没有身份,所以还多交了20%的外国人买房税。我不好问房子多大,心里大概算了一下,至少六七十万加币,人民币三四百万的样子。看样子她老公能挣,不差钱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不是挺好,干嘛想回去呢?”我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秦叹气说,孩子上了学,我一个人没事干,无聊啊。我默然。很多的陪读妈妈都是这样。她在这里没有朋友,英文又不好,虽说这个小城中国人有一大半,但是基本的英文不会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我理解她的无聊,在这里,很多人都很无聊。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好山好水好无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女儿跑过来叫她,开口说英语,说完了意识到妈妈听不懂,就改了东北话。我听着亲切,也为小秦感到难过。小秦无奈地摇摇头说,你看,她都不愿意跟我说中文了,以后可咋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闲扯了一会儿,她说要回家做饭,就带着孩子走了。打那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她们娘儿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忽然想起她们,是因为加拿大政府改了政策,大部分人的工签不给延续了。估计小秦的工签也不会再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边替小秦难过一边又为她开心。难过的是,如果工签没了,若还想叫孩子继续上学,每年就要付一大笔学费。开心的是,这大概是最好的理由让小秦说服她老公同意她们回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自己的想法,还是回去吧。孩子太早出来不好,不是钱的问题。未来的事儿不细说,用一个词来形容,叫“细思极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6.29温哥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