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看世界》88期 <p class="ql-block">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有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须弥福寿之庙,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 它就像一颗遗落在时光长河里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是久已向往,六月中旬终于成行。</p> <p class="ql-block"> 这座行宫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自己的七旬庆典,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的。这可不是简单的仿建,其中还藏着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呢!</p> <p class="ql-block"> 当时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大寿,长途跋涉2万余里前来承德,乾隆帝极为重视,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只为给班禅大师一个舒适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 一走进班禅行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碑亭 ,红墙黄瓦,透着皇家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上方悬挂着乾隆御笔题额“智光普照”,瞬间感觉佛的智慧之光把我笼罩,浑身都充满了神圣感。</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一座由“赑屃”驮着的8米高石碑稳稳矗立,碑文是乾隆四十五年御制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用满、藏、汉、蒙四种文字镌刻,记载着修建此庙的缘由,仿佛在向我诉说着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穿过碑亭,沿着石阶而上,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楼出现在眼前,这琉璃牌楼可不得了,上面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皇家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 牌楼上嵌着的白石匾额,刻着乾隆御笔“总持佛境”,意思是佛居住的胜境统领天下万法,让人感觉瞬间来到了佛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便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高三层,规模宏大壮观,它可是融合了汉、藏两族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壁面上还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黄绿的琉璃色和大红的壁面搭配,竟然毫无违和感,就像两个原本不同世界的元素,在这里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中央,便是大名鼎鼎的妙高庄严殿,它可是班禅行宫的“明星建筑”。这座殿高29米,一通到底,殿顶鎏金铜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刺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p> <p class="ql-block"> 脊上的8条金龙更是霸气,每条用铜1吨,四上四下,张牙舞爪,仿佛下一秒就要腾云驾雾,飞向天空,据说这是乾隆为了表示以身护法,特意命人浇铸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殿内,第一层供着释迦牟尼像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其东为六世班禅诵经的宝座,让人不禁想象当年班禅大师在此讲经说法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大红台的西北方向,有一座方5间的二层殿,名为吉祥法喜殿,这里是六世班禅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 重檐歇山顶,上复銮金铜瓦,光彩夺目,富丽豪华。殿前的白石台与大红台相连,站在台前,仿佛能看到当年班禅大师在此踱步思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逛完这些主要建筑,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目睹了那段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处建筑都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关于班禅行宫,还有一些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班禅两次来此讲经,天空中都出现了佛光,引得众人纷纷跪地朝拜,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背靠金顶,就能福寿无边,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给这座行宫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藏传佛教中,班禅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班禅全称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相当。</p> <p class="ql-block"> 这次游览班禅行宫,就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还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宗教的神圣力量。</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来这里走一走,说不定也能收获一段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注:部份图片选自网络,谨此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