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行至资溪县境,山势渐高,林木愈密。公路如一条灰白的丝带,缠绕在苍翠的山腰间。远处山坳里,一片白墙黑瓦红木门窗、栅栏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这便是新月村了。村口立着一块牌坊,上书"畲族新月村"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显示出几分古韵。</p> <p class="ql-block">新月畲族村位于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是资溪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畲民从浙江迁到资溪县大草湾。1994年12月,经资溪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月畲族村,建设了山哈广场、开发了畲族民俗生活体验、民族风情表演等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可达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p> <p class="ql-block">凤凰亭背靠青山,风格朴实,体现畲族"筑巢山坡"的传统智慧,<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子与山林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格局,构成资溪"汉畲文化共生"的人文特色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两层白墙灰基,山地干栏式建筑,底层抬高防潮,上层居住采用耐用的砖石混合材质。翘角屋顶,飞檐弧度较汉族建筑更为平缓,檐角装饰凤凰尾翼雕饰,红色窗框与花纹,畲族尚红,窗棂采用"卍字纹""盘王印"等吉祥图案,花纹隐喻畲族迁徙史诗《高皇歌》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村道两旁多为两层木楼,每户门前都挂着红布条和风干的玉米串,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资溪的畲族建筑更显"北派"特征,翘角弧度更小,窗花较少使用闽东地区的漆金工艺,体现出江西畲族受徽派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畲乡三月三广场,典型的中式古建形制,白墙黛瓦与飞檐翘角形成鲜明层次,红色立柱和雕花门楼互相映衬。牌坊式门楣设计融合了汉族牌坊与畲族图腾元素,檐角装饰含有凤凰祥瑞图案。采用畲族传统几何纹样与农耕元素,"醉美畲乡"字样点明这是民族特色村寨的文旅地标。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畲族祭祀仪式在此举行,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是畲族人祭祀的核心内涵。</p> <p class="ql-block">回龙山庙:1964年因兴建新安江水库,畲族村民从浙江省搬迁到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回龙庙”也随之迁来。搬来之前叫“盘龙山庙”,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寺庙搬迁后,畲族村民根据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状,将其取名为“回龙庙”。是一个道佛相融的寺庙,供有陈氏夫人、何伯公、雷法霖、蓝灵公、陈法清、观音娘娘等塑像。寺庙内无和尚、尼姑,日常工作全由老年村民管理。</p> <p class="ql-block">村史馆存有诸多古籍书本、古物等珍贵物品,是研究畲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畲族的历史、宗教、民俗等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山哈印象是典型的当代畲族文化展示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哈"(畲语"山客")是畲族自称,建筑</span>延续畲族"白墙为底"的传统,红色窗框与门联呼应畲族尚红习俗,彩绘包含畲族"凤凰纹"或"农耕图","心想事成鴻運開"采用汉字书写,四个酒坛象征畲族"四时祭祀"(春祭茶、夏祭禾、秋祭酒、冬祭祖),红底黑字标签符合畲族"红为吉,黑为肃"的色彩信仰。中式格栅纹样可能暗含畲族"竹编万字纹"变形,畲酒展示馆,兼营品酒、祈福活动,体现"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畲乡三月三 乌饭节工坊”活动展示牌,生动展现了畲族传统节庆文化,乌饭节畲族"三月三"最重要的节日,用乌稔树叶汁浸糯米蒸制乌饭,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抗粮起义,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火火宝"🔥 火塘文化,乌饭需用柴火蒸制,畲族视火塘为家庭核心🔥 火凤凰图腾:与畲族始祖传说相关,代表畲族"青山耕猎"的生存环境,与背景白墙黑瓦民居形成"蓝-白-黑"色彩三重奏,突出"祭祖+山耕"主题。</p> <p class="ql-block">向来以为,少数民族村落,大抵是风情园之类,资溪的畬族新月村,打破了这种偏见。村寨先后荣获“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