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里沅江之上,居水陆要冲的沅陵,旧称辰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为五溪山水交汇之所、荆南要冲雄峙之地。这里有一座隐藏千年的古刹,竟然是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书院——龙兴讲寺。</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敕建,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 作为南方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寺庙建筑群之一。龙兴讲寺融合了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实物载体。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被称为“湘西一带禅林”、“江南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左右有黔王宫、东岳庙、旎檀阁、弥陀阁、妙空禅师基塔及东西厢房等,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主体架构、梭柱、木櫍、斗拱和彩绘等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旁边几棵古树苍劲挺拔。</p><p class="ql-block">寺后为虎溪书院旧址。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曾在该书院寓居讲学(下一专辑——虎溪书院)。</p> <p class="ql-block">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随时要展翅飞去。几位游客站在殿前拍照,我也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仰望着这座千年古寺的庄严与沉静。殿前的几株绿植修剪得齐整,石板铺就的地面干净而古朴,让人仿佛一脚踏入了另一个时空。</p> <p class="ql-block">殿门历史与建筑特色,仿佛听见了千百年来僧人们在这里诵经修行的声音。风轻轻拂过,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里走,一座介绍韦陀殿的牌匾立在殿前,同样用中英文写着这座殿宇的结构与装饰特点。牌匾下方,一张红色木雕长凳静静地躺在那里,龙形雕刻依旧清晰可见。我坐在凳子上,感受着木纹的温润,仿佛与这座古寺有了更深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红色的门,眼前是一座粉红色的古建筑,门楣上挂着一块中文牌匾。几位游客站在台阶上,像是在等待什么。我走近一看,才发现这里正是讲寺中一处重要的殿堂,台阶上斑驳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望出去,透过红色的栏杆,远处的建筑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几个行人缓缓走过,前方一个大陶罐叫——海鲜生物碎屑化石缸,静静立在石板路上围栏中,我站在那里,仿佛听见了时光的脚步声,慢悠悠地从身边走过。</p> <p class="ql-block">海洋生物碎屑化石缸用中英等三国文字简单介绍,最有古老价值的莫过于那个化石缸,简介上描述这个石缸是由化石打造而成,距今已有3-5亿年。在缸的表面能看到类似贝壳的化石。</p> <p class="ql-block">一扇黑色的木门旁,立着一块介绍牌,写着关于东、西厢房的简介。我驻足阅读,才知这里曾是僧人起居之所,如今虽已空置,但门框上斑驳的漆色仍透着当年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飞檐翘角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龙兴讲寺的核心建筑,虽历经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体木构架、柱、梁、枋等,经碳14测定,皆系唐代遗存。大殿面阔五间,明间特大,超出次间、稍间之和,重檐歇山顶,下檐左右硬山,形成歇山与硬山结合的特殊形制。其斗拱硕大,出檐深远,色调简洁明快,门窗朴实无华,体现了唐代建筑恢弘大气、严整开明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二檐上悬挂“眼前佛国”的匾额,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记载,为明朝礼部尚书、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明崇祯十年(1637年),董其昌奉旨到云南视察,路经沅陵,不幸患上眼疾,得到本寺一位高僧的治疗。董其昌感慨丛生,写下 “眼前佛国” 四个大字,以表示对高僧的感谢和对龙兴寺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走进讲寺内部,红色的柱子和栏杆显得庄重典雅,天花板上的木雕装饰精美繁复。殿内八根楠木内柱,直径80多厘米,收镡成梭柱,柱极部与础石之间,嵌鼓状木技,石础为覆佃莲花状,系唐代建筑遗存。龙兴讲寺的莲覆盆木柱主要见于其核心建筑大雄宝殿,其特色为覆盆莲花式柱础与梭柱木櫍的组合,是南宋至元代木构建筑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木柱架构被鉴定为南宋遗物,但柱础可能保留更早的唐代风格,体现历朝修缮的层叠痕迹。藻井彩绘与柱础雕刻精美,木櫍的保存完好度极为罕见,反映了古代工匠对木材防潮、承重技术的精湛掌握。</p> <p class="ql-block">莲覆盆木柱是龙兴讲寺“镇寺之宝”之一,其技术细节与历史沉淀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厅内,一座石质文物被玻璃罩保护着的物品为石雕香炉座,周围红色木制围栏环绕,旁边立着介绍牌。深红色的墙壁与灰色石板地面相映成趣,整个空间显得庄重而古朴。我站在玻璃前,看着那件文物,仿佛看见了千年前的匠人正一凿一凿地雕刻着它。</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中央的石雕香炉座分上下层,整座石雕釆用镂空雕刻认手法,炉身刻有该寺寺名。带座炉南宋晚期已出现,以元代为多见造型粗犷,形制大小皆有,主要用途为祭祀供器。香炉,焚香之器具,与“焚炉、烹茶、挂画、抚琴”并称中华民族文化四艺。</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质的指示牌立在中央,上面详细介绍了石雕香炉座的历史与用途。该香炉座不仅是唐代佛教仪轨的实物见证,更通过多朝代艺术层累,成为研究古代建筑史与宗教文化的重要标本。</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雕刻艺术,主要为木雕和石雕。我沿着指示继续前行,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听他们讲述这座古寺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一扇红木门半掩着,门上镂空的花纹透出庭院的光影。我轻轻推开,走进去,庭院中有几人正在行走,绿树与古建筑的屋顶交相辉映,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假山与池塘错落有致,一座红色亭子静静伫立。几个人在亭子旁参观,背景是白墙与绿树,环境清幽宜人。我坐在亭中,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心中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中式红门建筑映入眼帘,门楣上写着“国学讲堂”四个大字。门前几级台阶旁有石凳,门口挂着红灯笼。几位游客正进进出出,像是在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p><p class="ql-block">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途经辰州(沅陵),曾在龙兴讲寺内讲授《致良知》一个月 。</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木结构建筑立于庭院之中,门上悬挂着“旃檀阁”的牌匾,旁边立着一块红色的指示牌。几位参观者正细细阅读介绍,我也凑上前去,了解这座楼阁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质介绍牌立在旃檀阁前,中英文文字详尽地介绍着这座建筑的历史与特点。我读着介绍,抬头望向那座红墙建筑,心中对这座千年古寺的敬意又深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又是一座木结构建筑,门上写着“弥陀阁”,门前有石凳,旁边同样立着一块红色指示牌。几位游客正在拍照,我站在一旁,听着他们低声交谈,仿佛也融入了这片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块木质介绍牌立在弥陀阁前,中英文文字详尽地介绍着这座建筑的历史与特点。我读着介绍,抬头望向那座红墙建筑,心中对这座千年古寺的敬意又深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讲寺的每一处角落都透着古朴与庄严。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在石板路上行走,周围是高大的树木与红色的装饰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陆离。我坐在石凳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拱形石门,门洞内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灰色石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几位游客从门洞中走过,我也跟了上去,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古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不妨来龙兴讲寺走一走,看一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化的魅力,让心灵在千年古韵中得到滋养和升华。</p> <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墙壁与红色屋顶的建筑静静伫立,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庭院中几盆修剪整齐的盆景与灌木丛相映成趣,显得雅致而宁静。我站在那里,仿佛听见了风吹过屋檐的声音,轻柔而悠远。</p> <p class="ql-block">在龙兴讲寺的静谧中,倾听内心的声音,体验佛教信仰的内涵与价值。</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人从一座圆形石门下走过,石门上方雕刻着繁复的图案,门后是一条铺满石板的小路,两旁绿意盎然,远处的建筑在树影中若隐若现。我跟在老人身后,脚步轻缓,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龙兴讲寺,亭台楼阁、山水园林与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的壁画描绘着古代农耕生活的场景,从播种到收获,人物动作生动,背景还有文字说明。几位游客站在壁画前讨论着,我也凑过去看,仿佛看见了古人辛勤劳作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开阔的庭院,绿色的草坪与红色石板小路相映成趣,中央一座雕像被木栅栏围起,显得格外庄重。远处的古建筑在阳光下静静伫立,我站在庭院中,感受着这份千年不变的宁静与安详。</p> <p class="ql-block">龙兴讲寺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更是一个文化的殿堂。这里曾是古代佛教高僧的进修场所,也是传播佛学经典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地方 。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历,并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和墨宝。</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9.22</p><p class="ql-block">地点:龙兴讲寺</p><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p><p class="ql-block">拍照、编辑、文字:蒋蔓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