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时代,日本人把钱存哪里了?

长江外汇

<p class="ql-block">一、银行存款:日本人为何死守"亏钱账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很有可能会加速走向零利率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定有很多朋友担心,到时候我们应该去哪里存钱,或者说我们该怎么打理自己的财富。幸运或者不幸的是,在这方面我们正好有个可以学习的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家刚刚走出“失去的三十年”,如今已经重新步入增长的轨道。而且他不仅有跟我们相似的文化,更有相似的社会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这个国家就是日本。</p><p class="ql-block">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前,一年期存款利率高达6.08%,此后仅用了5年时间,这个利率就降到了百分之零点几。到了2023年,已经只有0.003%了。按照这个利率,100万存款放进银行,一年只有30块钱的利息。这还是商业银行的利率,此时日本央行的利率是多少呢?-0.1%,这就是我们听说的日本负利率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在这样的零利率时代,日本人是如何理财的。</p><p class="ql-block">银行存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查一下大数据,有个数字是你绝对想象不到的,在整个失去的三十年,日本人持有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比例从来没有低于过50%,很多年里都接近60%,这其中银行存款的占比超过40%,比现在中国的存款占比39.7%还要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即便是在零利率时代,日本人也会把大部分的钱放在银行里面。</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 被吓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市、房市暴跌,很多人都是血本无归。这一段经历给整整一代人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安全第一,保本要紧!我以前说定存的时候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利率再低,也总比拿出去亏了强。</p><p class="ql-block">二、"渡边太太"暴击华尔街!主妇如何用买菜钱赚出学区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渡边太太"不是一个人,是指一群以日本家庭主妇为代表的精明的理财群体,实际不止有太太,也有大叔。她们的理财方式分三步,跟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数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借日元:在日本国内,用很低的利息(接近0%)借到日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换外币:把这些借来的日元换成美元、澳元等利息更高的货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买资产:用这些外币去买外国的高息存款、国债(比如美债)、甚至股票基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赚的钱由两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①利差:外国资产的利息(比如4%)远高于借日元的成本(接近0%),稳稳赚差价。就像现在,如果你有一张汇丰或者恒生银行的卡,可以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一年期的利率也得在3%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汇差:当美元理财或者存款到期的时候,换回日元。如果这时候日元贬值(低迷经济时代大概率事件),能够换回除利率收益之外的更多的钱,相当于赚双份。</p><p class="ql-block">这个“太太”群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当她们大规模借日元买外币时,会压低日元汇率。当她们需要还钱(卖外币买日元)时,又会推高日元,有时甚至能引发全球市场的波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我私下揣测一下,我们现在应该也有一些张太太李太太群体,不然那么多有钱人老去香港干啥呢?反正我知道的一个事情是,汇丰或者恒生的卡在大陆是办不了的,香港能办。</p><p class="ql-block">现在内地不少高净值人群也在玩类似操作。比如通过香港账户换美元存汇丰,年息超3.5%。不过要注意外汇管制风险。</p> <p class="ql-block">三、百货公司竟成"理财神器"?日本主妇的薅羊毛大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利率时代一定伴随着低需求和低消费,所以东京、大阪等一些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比如三越、伊势丹)也开始卷各种促销,就像现在打开短视频软件经常会看到一些饭店以不可思议的价格推套餐一样。这些百货公司推出一种叫做“友之会”的存款,具体操作流程就是家庭主妇们每月定时去存一笔钱(比如1万日元),连续存满12个月。到期后,她们能拿到价值比存款总额高出8%的购物券,比如存了12万日元,可能拿到价值13万日元的券,算下来年化利率相当于8%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个券只能在本百货店买东西,但柴米油盐、衣服化妆品总是要买的,这可比存银行划算太多了。所以就成了主妇圈里流行的“土办法理财”。</p><p class="ql-block">这种模式依赖商家信用,国内曾有健身房跑路前搞充值返现,大家要擦亮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给中国家庭的3条生存指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安全垫法则:至少保留50%资金在存款/国债,别让本金冒险</p><p class="ql-block">2、 全球资产配置:适当配置美元资产对冲汇率风险(年换汇额度5万美元)</p><p class="ql-block">3、 警惕"高息陷阱":凡是承诺超过4%的无风险收益,99%是骗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家扩展:零利率下的财富新风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日本经验,倩倩研究发现两个新趋势:</p><p class="ql-block">1. 保单贴现暴利机会</p><p class="ql-block">欧美富人正疯狂收购"寿险保单"——比如用50万买下百万保额保单,等投保人身故后兑付。疫情期间这类基金年化收益达12%,但国内政策尚不明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数字游民套利</p><p class="ql-block">深圳程序员小林,靠远程工作拿美元薪资,再利用日元贬值定居冲绳,生活成本直降40%。这种"地理套利"在Z世代中悄然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