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蔡家煮茶论英雄

在山上

<p class="ql-block">今天紫氣東來,高朋滿座,群星璀璨,相互輝映⋯⋯ 故事精彩驚艷,人生經歷豐滿⋯⋯有蔡先生前面引路,有侯教授加持護駕,有諸位各路神仙的參與,大家能量爆滿,我自己收穫多多!多謝各位賞光前來,真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p><p class="ql-block">召集人,劳峰(Larry Lao)给了精彩的开幕词,介绍了每一位来宾。请欣赏文采飞扬,恭维含蓄的赞美之词;</p><p class="ql-block">「蔡家煮茶論英雄」6/28/2025 Saturday</p><p class="ql-block">嘉賓介紹</p><p class="ql-block">各位尊敬的嘉賓、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真可謂高朋滿座、群英薈萃。這是洛杉磯地區難得一見的華人菁英大聚會,也是我們「蔡家煮茶論英雄」的高光時刻。能夠在這裡與各位共度美好時光,是我們莫大的榮幸。讓我向大家隆重介紹今天到場的每一位嘉賓——</p><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要感謝這場盛會的東道主——蔡建中先生</p><p class="ql-block">蔡先生是國際知名的紡織業翹楚,擁有超過五十年的產業經驗。他曾三度帶領不同團隊在香港成功上市,包括天時(Timeless)、福田紡織以及互太紡織控股有限公司,堪稱業界傳奇。蔡先生不僅以卓越的企業遠見推動中國紡織產業走向國際,他熱心公益,積極支持教育與社區事業,多年來,光是在洛杉磯地區,就已經捐贈近兩千萬美元鉅款給Occidential College,USC, Caltech 以及一些南加州的校友會組織和社會群體捐贈支持,是我們華人社群的典範。</p><p class="ql-block">蔡先生有幾個常人沒有的經歷:曾經是廣東省400米中欄紀錄保持者;參加全國運動會時被華工建築系同班同學選為右派,被趕出學校勞動,對自己成為右派自豪。「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包容」是蔡先生的座右銘,而「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則是蔡先生一生的寫照。 他希望他的朋友們都能夠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p><p class="ql-block">接下來,讓我們歡迎來自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兩位重量級院士,華人科學界的驕傲 ——</p><p class="ql-block">侯一釗院士(Thomas Yizhao Hou),</p><p class="ql-block">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雙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應用與計算數學講座教授。侯教授在多尺度分析、流體力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特別是在三維歐拉方程奇點問題上取得突破,獲得晨興數學金獎等多項國際榮譽,是全球華人學術界的驕傲。</p><p class="ql-block">侯教授還是一位持齋多年,佛緣深厚的修行者。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謙謙君子,在國際數學界有著崇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汪立宏院士(Lihong V. Wang),</p><p class="ql-block">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與電氣工程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汪教授是光聲成像技術的開創者,發明了世界最快的相機,推動生物醫學成像革命。他的技術廣泛應用於癌症診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發表論文超過600篇,獲獎無數,是醫學工程界的領軍人物。</p><p class="ql-block">他在 Nature、Science、PNAS 等國際頂級科學期刊上發表了超過海量的經同行評審的論文。他的 Google Scholar h-index 和引用次數非常高,根據 Stanford/Elsevier 的數據,他被評為光學領域引用次數排名第一、核醫學和醫學成像領域排名第四的科學家。</p><p class="ql-block">在媒體領域,我們有幸邀請到AM1300「今日話題」的兩位資深主持人——</p><p class="ql-block">中訊先生,</p><p class="ql-block">長年深耕美國華人媒體,擅長時事評論與深度訪談,是南加州華人社區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人之一。中訊是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能夠過渡到美國中文媒體的行業自然有其功力和機緣。</p><p class="ql-block">高寧先生,</p><p class="ql-block">與中訊搭檔多年,專注新聞解讀與社會觀察,深受聽眾喜愛,是華人社區的重要意見領袖。高寧先生是山西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能和中訊搭檔三十年,不僅僅是兩位互敬互愛,也一定是英雄惜英雄的機緣巧合了!</p><p class="ql-block">我們每天都聽到兩位精彩的「今日話題」的精彩對話,包括昨天的自動駕駛和西北大學畢業生講演,但是卻對高高在上的主持人了解不多,等一下希望能過聽到他們更詳細的個人經歷。</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科學與工程領域,我們有兩位來自南加州大學(USC)的傑出教授——</p><p class="ql-block">應其龍教授(Qilong Ying),</p><p class="ql-block">國際頂尖的幹細胞科學家,首次建立大鼠胚胎幹細胞系並培育出基因敲除大鼠,成果入選《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突破。他獲得麥克尤思創新獎(McEwen Award),長期致力於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信號通路研究,推動幹細胞在疾病治療上的應用。應教授專注行業深耕,不為名譽和利益所動,令人敬佩有加!</p><p class="ql-block">我們瞭解到,McEwen Award 的前一位得獎者後來得到了諾貝爾奬 -- 我們也希望看到應教授以後的研究更加輝煌,給人類健康帶來實質性的改進,也能贏得行業的最高獎項,包括諾貝爾奬!</p><p class="ql-block">陳勇教授(Yong Chen)</p><p class="ql-block">USC航太與機械工程、工業與系統工程及生物醫學工程教授,3D列印(增材製造)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他專注於微尺度與中尺度的數字設計與製造,發表180餘篇論文,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CAREER獎等多項榮譽,是3D打印技術的領軍人物。</p><p class="ql-block">陳教授在十多年前曾經為華工校友會做過一次3D打印的報告,讓大家眼界大開,是我們校友會的老朋友。十多年前在他的實驗室,我就發現了他在做的項目是在火星上用3D打印技術造房子。我們今天要聽一下他的最新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在創業與科技領域,我們有來自DigitBridge的兩位創新者 -</p><p class="ql-block">朱武濤先生(Petersen Zhu),</p><p class="ql-block">Vibes Base Enterprises創始人,曾帶領Vibes成為美國hip-hop服裝產業的領導品牌。現為DigitBridge創始人兼CEO,專注雲端與電商平台,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中美創業界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勞暉(Eric)先生,</p><p class="ql-block">DigitBridge核心成員,曾經是加拿大BMO銀行的高級架構師和雲計算安全專家,目前移居到洛杉磯工作,專注於數字轉型與企業創新,以及標準化,自動化和AI技術的應用落地,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另外,他還是一個修行近三十年的修行者,行走於這個世界和高維度世界之間。</p><p class="ql-block">DigitBridge是一個致力於打破由Amazon和Gooogle 壟斷的「現代商業模式」,通過Dropship的途徑使得產品和用戶直接見面的「生態鏈技術平台」;它不僅是通過網紅經濟讓用戶不再僅僅執著於廉價的「產品使用功能」上,而是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滿足用戶在傳統和歷史的傳承的需求,對非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的獨特魅力的需求等等方面。Petersen的 理念是,美國創造力的活力來自於社會獨特的小企業文化,比如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Apple就是來自於車庫文化,還有其他的小作坊文化。DigitBridge的誕生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讓這種企業和社會文化能夠生生不息,使美國社會能夠持續繁榮下去。</p><p class="ql-block">在環境工程與社區服務方面,我們有 -</p><p class="ql-block">江東先生,</p><p class="ql-block">洛杉磯大都會環衛局高級工程師,負責全縣污水與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的設計與管理。江先生長期參與"國際中學生科工大賽"(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以前是"西屋獎, Intel ISEF", 現主要贊助商是Regenron,去屆3000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國。他在推動環保與科學教育的活動,深受業界與社群肯定。</p><p class="ql-block">江東一星期前自己獨自一人,完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110公里的朝聖之旅,令人驚嘆!</p><p class="ql-block">在無線通訊與藝術領域,我們有 -</p><p class="ql-block">趙國慶先生(Walter Zhao),</p><p class="ql-block">Kaito Electronics創辦人,專營無線電通訊設備。他設計生產的手搖收音機曾協助美軍沙漠風暴戰爭,並在全球多次災難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現任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會長,積極推動華人攝影藝術交流,是企業與藝術界的雙棲領袖。</p><p class="ql-block">退休後,他走南闖北,花多眼亂,不思進取,可以說是誤入歧途了。。。</p><p class="ql-block">最後,還有我們「蔡家煮茶論英雄」的骨幹成員——Larry,</p><p class="ql-block">是華南理工大學南加州校友會的骨幹,也是這個「蔡家煮茶論英雄」的主要組織者之一。</p><p class="ql-block">華南理工校友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校友組織,希望以後能夠有機會邀請諸位參加我們的活動,讓眾多校友也見一下在我們身邊的洛杉磯名人。</p><p class="ql-block">這裡其實還有很多人是校友:</p><p class="ql-block">- Petersen 朱武濤和 陳勇教授是浙江大學的本科校友</p><p class="ql-block">- 汪教授和陳勇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讀碩士的校友 </p><p class="ql-block">- 應其龍教授曾經是做過十多年的腦神經外科手術的醫生,是第一軍醫大學畢業</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基本上是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友</p><p class="ql-block">「蔡家煮茶論英雄」這個茶會講壇,秉持著「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的座右銘,這句話在物質與精神層面的應用,深刻體現了茶會的核心理念:</p><p class="ql-block">「何止於米」 意指我們所追求和討論的,遠不止於物質層面的溫飽與財富累積。茶會的參與者固然關心生活所需,但其視野和追求超越了基礎的物質滿足。我們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聚集,更是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而交流。</p><p class="ql-block">「相期以茶」 則強調了茶會在精神層面的深層聯結與共同期許。茶本身就是一種媒介,它代表著雅致、靜思與分享。我們以茶會友,不僅是品茗的雅集,更是以茶為載體,促成心靈的碰撞、思想的激盪,彼此期待在精神層面相互啟迪、共同提升。 因此,這個座右銘完美詮釋了茶會「以茶會友、以心相交」的宗旨,將物質與精神的關係融入其中。在這裡,不僅是品茗的雅集,更是思想的盛宴。我們關注物質與精神的平衡與昇華,討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人生大事,也熱議中美關係,分享各自生活中的奇聞軼事,無所不包。茶會旨在促進學術與思想交流,凝聚華人社群,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輕鬆氛圍中啟迪智慧、拓展視野,彼此成就,共同成長,達到超越物質的更高境界,並在精神層面相互滋養,共同邁向卓越。</p><p class="ql-block">今天,十二位嘉賓齊聚,既有學界泰斗,也有媒體名人,還有業界精英與創新創業者。大家因為對知識的熱愛、對交流的渴望走到一起。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下,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留下美好的回憶。歡迎大家的到來,也預祝今天的聚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蔡先生 张开臂膀,欢迎大家。</p> <p class="ql-block">蔡先生的故事太励志,听者无不动容。</p> <p class="ql-block">蔡先生的致辞,不仅让大家了解到九十人生的坎坷,成功,更是给大家以启迪,善良,谦卑,忍让,大爱,不仅仅是标签,是他一辈子的信奉和实践。</p> <p class="ql-block">在生命科學與工程領域,我們有兩位來自南加州大學(USC)的傑出教授——</p><p class="ql-block">應其龍教授(Qilong Ying),</p><p class="ql-block">國際頂尖的幹細胞科學家,首次建立大鼠胚胎幹細胞系並培育出基因敲除大鼠,成果入選《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突破。他獲得麥克尤思創新獎(McEwen Award),長期致力於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信號通路研究,推動幹細胞在疾病治療上的應用。</p><p class="ql-block">另外,McEwen Award 的一位得獎者後來得到了諾貝爾奬,我們也希望看到應教授以後的研究更加輝煌。</p> <p class="ql-block">Larry Lao正襟危坐,一副正经模样。</p> <p class="ql-block">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今天的感悟太多。</p> <p class="ql-block">侯一釗院士(Thomas Yizhao Hou),</p><p class="ql-block">華南理工大學校友;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雙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應用與計算數學講座教授。侯教授在多尺度分析、流體力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特別是在三維歐拉方程奇點問題上取得突破,獲得晨興數學金獎等多項國際榮譽,是全球華人學術界的驕傲。</p><p class="ql-block">侯教授還是一位持齋多年,佛緣深厚的修行者。知行合一,謙謙君子。</p> <p class="ql-block">侯一釗教授除了数学厉害,他的佛法修炼和文字功底都是十分了得。他的善良为人在众多学生里有口皆碑。</p> <p class="ql-block">汪立宏院士(Lihong V. Wang),</p><p class="ql-block">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與電氣工程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汪教授是光聲成像技術的開創者,發明了世界最快的相機,推動生物醫學成像革命。他的技術廣泛應用於癌症診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發表論文超過590篇,獲獎無數,是醫學工程界的領軍人物。</p><p class="ql-block">在 Nature、Science、PNAS 等國際頂級科學期刊上發表了超過600篇經同行評審的論文。他的 Google Scholar h-index 和引用次數非常高,根據 Stanford/Elsevier 的數據,他被評為光學領域引用次數排名第一、核醫學和醫學成像領域排名第四的科學家。</p> <p class="ql-block">听中迅讲故事,风趣幽默如同在电台里一样,他的忠实粉丝范雪红慕名而来,她12年前在超市里听到中迅大哥跟儿子的对话认出中迅。实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郭中迅老师不仅言语风趣,也是性情中人,言情随着他的喜乐,不断变化,一个有趣的人!</p> <p class="ql-block">郭太太也是摄影爱好者,玩索尼。</p> <p class="ql-block">腼腆的高宁老师依旧是文质彬彬,说起话来情真意切。</p> <p class="ql-block">Peterson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做成了实体经济,又在软件上发力。Vibes Base Enterprises創始人,曾帶領Vibes成為美國hip-hop服裝產業的領導品牌。現為DigitBridge創始人兼CEO,專注雲端與電商平台,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中美創業界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Peterson美丽的太太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是他的坚强助手。</p> <p class="ql-block">江東先生,</p><p class="ql-block">洛杉磯大都會環衛局高級工程師,負責全縣污水與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的設計與管理。江先生長期參與"國際中學生科工大賽"(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以前是"西屋獎, Intel ISEF", 現主要贊助商是Regenron,去屆3000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國。他在推動環保與科學教育的活動,深受業界與社群肯定。</p><p class="ql-block">江東一星期前自己獨自一人,完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110公里的朝聖之旅,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勞暉(Eric)先生,</p><p class="ql-block">DigitBridge核心成員,專注於數字轉型與企業創新,以及標準化,自動化和AI技術的應用落地,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另外,他還是一個修行近三十年的修行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igitBridge是一個致力於打破由Amazon和Gooogle 壟斷的「現代商業模式」,通過Dropship的途徑使得產品和用戶直接見面的生態鏈技術平台;它不僅是通過網紅經濟讓用戶不再僅僅執著於廉價的「產品使用功能」上,而是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滿足用戶在傳統和歷史的傳承的需求,對非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的獨特魅力的需求等等方面。Petersen的 理念是,美國創造力的活力來自於社會獨特的小企業文化,比如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Apple就是來自於車庫文化,還有其他的小作坊文化。DigitBridge的誕生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讓這種企業和社會文化能夠生生不息,使美國社會能夠持續繁榮下去。</p> Caltech 加州理工教授汪立宏 Caltech 汪立宏 教授 <p class="ql-block">陳勇教授(Yong Chen),</p><p class="ql-block">USC航太與機械工程、工業與系統工程及生物醫學工程教授,3D列印(增材製造)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他專注於微尺度與中尺度的數字設計與製造,發表180餘篇論文,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CAREER獎等多項榮譽,是3D打印技術的領軍人物。</p><p class="ql-block">陳教授在十多年前曾經為華工校友會做過一次3D打印的報告,讓大家眼界大開,是我們校友會的老朋友。十多年前在他的實驗室,我就發現了他在做的項目是在火星上用3D打印技術造房子。</p> AM1300著名主持人高宁 <p class="ql-block">茶室主任人 蔡建中先生</p> Helen, 范雪红 AM1300 高宁 侯一钊 教授 侯教授<div>Dear Larry,<br><br>今天的聚會真是難得一見的人文盛會,雅士雲集,星光熠熠,令人回味無窮。承蒙蔡先生雅量東道,您巧思策劃,化繁為簡,使這場「煮茶論英雄」不僅是一場品茗論道的雅集,更是一場思想與情感的盛宴。<br><br>您即興寫下的文字文采斐然、氣韻悠長,將我們這次聚會的高光時刻描繪得淋漓盡致,也讓我再次感受到彼此交流所激盪出的靈光與共鳴。<br><br>這次聚會最大的收穫之一,是有幸近距離聆聽汪立宏教授與應其龍教授分享他們在光聲成像與幹細胞研究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令人驚嘆,更具有開創性和深遠的醫學應用潛力。若未來能摘下諾貝爾獎桂冠,必屬實至名歸。他們的努力與遠見,讓我們見識到科技如何真正改善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br><br>此外,AM1300《今日話題》的兩位資深主持人中訊先生與高寧先生也為此次聚會增添了許多光彩。他們與我們分享了在華語廣播領域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幕後趣事,讓我們得以一窺每日節目製作的巧思與挑戰。他們對於新聞敏銳的觀察與深入的分析,令人佩服不已。特別是昨天他們播出的節目,討論了西北大學哲學系畢業生 Clary Doyle 的畢業演講,引起了現場多位嘉賓的共鳴與熱烈討論。不少人昨天就聽了該期節目,今天更特別與主持人們面對面交流,備感親切與榮幸。<br><br>其中最動人的一幕來自我們華工校友范雪紅(Helen, Peterson's wife),她特別帶著外孫前來,只為一睹自己長年敬仰的主持人中訊與高寧的風采。由於今天早上需照顧外孫,她特別請兒子陪同來照看孩子,好讓她能與兩位主持人交流和合影。更令人稱奇的是,Helen 12年前第一次在超級市場「見到」中訊,竟是透過聲音就認出他來!當時中訊的兒子也在場,對於父親竟然「聲音出道」而被粉絲認出來深感驚訝,這一幕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電台節目對聽眾生活的深遠影響與情感連結。<br><br>能與如此多才多藝、背景多元又充滿熱情的朋友共聚一堂,我深感榮幸與感動。「蔡家煮茶論英雄」不僅讓我們以茶會友,更以心相交,凝聚起一股溫暖而強大的正向能量。誠願這樣的聚會能常常舉辦,香火不斷,薪傳不息。<br><br>衷心感謝蔡先生的熱情款待和您的用心安排,盼來日再聚,茶香再溫</div> 中讯<div><br></div><div>一席清談,一頓素筵,信息傳遞,受用十年!感謝蔡前輩打開家門,讓我們「居高臨下」,觀景交流。對我們電台工作者是意外的收穫,給我們的知識結構充電,擴大我們的思考空間,提醒我們需要補課的領域和做人需要的謙卑。聆聽你們每個人帶有激情的分享,給我們機會窺看到成功人士的心聲。感謝、感謝、再感謝!</div> 蔡先生:<div>@中迅 緣也:今早剛聽到西北大學女生的演講,感受至深,佩服你倆的分享與互動,今午各位對科學與人生都有共識,真巧!非常感謝你們的光臨!人文薈萃,蓬蓽生輝!</div> 王立宏:<div>亲爱的朋友们:非常感谢蔡先生的热情招待,让我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也要感谢劳先生精心准备的介绍,让大家彼此更加了解。同时,也感谢侯教授的同行,以及大家对我们工作给予的鼓励和分享的宝贵经验。希望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聚!</div><div><br></div><div>还要感谢赵先生送给我这本非常漂亮的影集。</div> 江东: <div>蔡先生开门纳贤,玉成美事。感谢!</div><div><br></div><div>Larry, 侯教授,<br><br>你们写得真棒!<br><br>你们真是“理工”出身的吗?!<br>理文双修的大才子!<br><br>今天群贤毕至,能恭逢其盛,深感荣焉。谢谢大家!</div> 侯教授:Dear Dung, Thanks a lot for your kind words and complements. "I know I know nothing and I know what I don't know". As someone who has difficulty with Pin Yin, writing in Chinese is not my strength. But I know how to use ChatGTP to help my Chinese writing with English as . So a lot of credit goes to the modern technology.<div><br></div><div>我再锦上添花一句:我們要學習蔡先生的智慧和他的利他精神,遵循「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福報自然来,这正是蔡先生成功的秘诀。</div> 高宁:<div>非常感謝蔡先生今天的茶敘和午餐款待,能有此機會與各位共聚一堂,實感榮幸。<br>特別感佩蔡先生分享的人生哲理,言談之間蘊含深刻智慧,令人受益良多。同時,亦對各位在科技領域的開創性的研究與卓越成就感到由衷敬佩。今天的交流令我收穫豐富。<br><br>這次相聚,不僅是一場思想與知識的饗宴,更是一段難得的人文交流體驗。衷心感謝各位的熱情分享與款待,期盼未來還有機會再度聚首。</div> Petersen:<div>今天一席清茶仍清香环绕,可惜无福下半场素筵的甘味。感谢@L²⁰²⁵🐎一🐉Larry勞峰華南理工 精心组织,感恩蔡先生精舍祥迎!庆幸这么多精英共襄盛举,既有在原子世界里努力突破科学边界的领军者,又有在量子世界叱咤风云的媒体名人和资深灵修人士,还有以蔡先生为首的服务芸芸众生的商业管理和技术精英,大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分享人生和职业经历和体验,也共同感受着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魅力。蔡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道自己哪些不行…”我今天有个新的体会:在坐的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专注于自己最擅长且喜欢的事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这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觉得蔡先生最擅长且喜欢的是“看人”和给人赋能…希望今天的新朋很快能变为老友,常聚首</div> Eric Lao<div><br></div><div>今天有幸参加了一场难忘的聚会,托蔡先生和Larry的福,能与这么多位各行业的顶尖专家相识,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br>从加拿大多伦多来到洛杉矶还不到三个月,已经遇到许多奇遇和惊喜。前两天刚从澳洲的修炼之旅归来,特地把我的一些旅行感受分享给大家:</div><div><br><div>澳洲之旅(上)——返老还童的神奇之旅<br><br>我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澳洲修炼之旅。说到收获,仅用“满满”来形容远远不够,更贴切的说法是——难以置信的意外之喜。<br><br>去年行程的名称是“返老还童之旅”。那时我只是短暂接触过张师父,除了深感亲切,对“返老还童”这几个字,权当是宣传口号而已。对五十出头的我来说,身体状况只能说是勉强过得去:腰腿有问题,坐一会儿就会疼,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站着工作。因此,旅程中“对下盘有特殊功效”的宣传,对我颇具吸引力——只要能让我不再疼痛,我就知足了。至于返老还童,心底里总觉得是不可奢望的。<br><br>反正也没去过澳洲,最差也算是趁机到南半球旅行一趟。万一真的有效,那简直是做梦都要笑醒了。当时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碰碰运气”的心态报了名。<br><br>结果当然是——惊喜连连!不说旅途中那些神奇的经历,光是旅程后的大半年里,我的身体就发生了无法否认的变化:腰腿疼痛消失,精力和体力大幅提升;面色由原来的白净虚弱变得红润健康,整个人焕发出年轻时才有的魄力和闯劲。在工作之余,我创建开拓了自己的科技咨询公司和项目。大半年后,我甚至决定放下原本稳定舒适、福利优渥的加拿大银行高管职位,前往美国加州,加入一家商务软件创业公司。<br><br>每天高强度工作之余,我坚持修炼、补充能量。熟悉我的同事和家人都说我整个人像换了一个样,给周围带来了活力和希望。他们都觉得我看起来比以前年轻了许多,像三十多四十出头的样子。而我自己才清楚,这是我过去二十五年来身体状态最好的一段时间。而且——还在不断变好!<br><br>这如果不是“返老还童”,还能是什么?返老还童,是真的!它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着。<br><br>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我仍有些恍如梦境的感觉。深吸一口气,确认一下身体的感觉,嗯……年轻,真好!<br><br>去澳洲修炼、跟随师父,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决定。嗯……是的,年轻真好!<br><br>⸻<br><br>澳洲之旅(中)——老母亲的旅程<br><br>因为去年“返老还童之旅”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今年一出通知,我立刻订票报名。正如前文所说,四月初,我孤身前往美国加州,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住在哥哥和母亲家里。<br><br>因为母亲亲眼看到我身体和精力的显著变化,她既惊讶又欣慰,九十一岁的她居然被我说动了,也同意报名参加了今年的澳洲之旅。我实在太高兴了——还有什么礼物,能比“把健康带给父母”更珍贵呢?<br><br>虽然我坚信这是最好的安排,但毕竟母亲年事已高,长途跋涉(飞机、汽车、徒步)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轻松。而且母亲是个非常有礼、守信的人,一生为他人着想,行事凭心尽责,生怕给人添麻烦。她一度几次想退出,担心会影响我和他人的修炼行程。<br><br>她最终能够成行,实在幸运。也印证了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br><br>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像去年一样,这次旅程充满了欢乐与惊喜。母亲状态神勇,吃得香、睡得好,全程参加了九天的课程旅程和修炼。在大岩石的一个修炼点,她居然徒步走了四公里,是她平时步行量的四五倍。回程时还大步流星、步伐铿锵。哥哥看到视频都感到难以置信。<br><br>这几天,母亲也曾有疼痛和不适,但在师父的加持和一位新结识的师兄的扶持下,她的状态一天天在变好。她的面庞焕发光彩,眼中有光,笑容慈爱灿烂,令人欢喜。她甚至不再需要平时每天都要睡的午觉——这是她自己也知道的转变。<br><br>我知道,对母亲而言,这次旅程只是开始。若要真正“返老还童”,还需修炼师父的功法。这个旅程,更像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它或许始于偶然,也许启程前伴随许多犹豫与挑战;旅途中会获得护持,经历奇妙与美好;而每一个旅程的终点,常常也是下一个旅程的起点。<br><br>母亲的旅程,我的旅程,我们的旅程……在继续着</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