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滇西抗战历史文化遗迹考察·阿昌族乡村发现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 曹先强

云南.曹歌

<p class="ql-block"><b>滇西抗战历史文化遗迹考察报告·阿昌族乡村田野调查中发现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 曹先强</b></p><p class="ql-block"> 在滇西阿昌族乡村田野调查中发现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春节,回滇西老家过年,在德宏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走访老人过程中发现了一组珍贵的抗战文物。“滇西阿昌族乡村1944年修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令人惊奇。抗日战争胜利80年了,这些抗战时期文物的发现,有利于纪念这场伟大和正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些纸质文物,与一大包旧纸约旧契约,被塞在马帮从缅甸带来的马锅头放小物件的小铁桶,放在土墙洞里经历半个多世纪岁月,历经清除“四旧”运动及“文革”浩劫,得以保存下来,十分罕见。半年时间里,我阅读大量滇西抗战历史,了解修筑滇缅公路、修筑史迪威公路历史,多次采访知道滇西抗战时期历史情况的当事人老者。在家父曹连能,现年已85岁帮助下,请关璋村曹连恩老人享年93岁,弄坵村梁其生老人享年90岁,马茂村梁本森老人享年86岁等老者及一些乡村老人们帮助回忆历史,核实口述历史事实,记录历史碎片记忆。又在2023年1月31日前往腾冲市新华乡荒田村专门采访当年参加修挖中印公路的挖路民工寸永态,采访寸老者时,他已97岁,但精神矍铄,记忆力清晰,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能力好。从他的口述历史中,确实印证与发现,在八十多年前的滇西抗战中,滇西边疆故乡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经历了那些被征派民工当民夫赶去修挖滇缅公路、修筑中印公路、保密公路、保腾公路,史迪威公路、修挖腾八公路(原滇缅公路规划路线,日本人河西公路,梁河县链子桥头至腾冲县界曩烟段)的艰难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滇西阿昌族乡村田野调查中发现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许多人问哪条路是中印公路? </p><p class="ql-block"> 中印公路,也叫史迪威公路,中美印缅联合公路。抗战时期,连接中国、缅甸、印度,全长2125公里。国内为850公里,国外为1275公里。它始于印度雷多,也译“列多”,从列多出发,进入缅甸,穿过野人山,在缅北胡康河谷,自北向南到达密支那。在密支那分成南线、北线两条。南线,也叫旧线,是1945年1月24日修通,从密支那,经八莫,南坎,到中国畹町,与滇缅公路共线。北线,叫新线,自密支那出发,经过腾冲,龙陵县城,到达保山,汇合滇缅公路。北线也是叫保密公路,又叫腾密公路。</p><p class="ql-block"> 中印公路北线,越过伊洛瓦底江,经过密支那,经过甘稗地,跨过槟榔江猴桥,古永,到达腾冲,又分正线、支线。正线翻越高黎贡山,过大蒿坪,怒江、道街、蒲缥、到大官市汇入滇缅公路。正线因翻越高黎贡山大蛇腰,工程量大,延迟至1952年9月才挖通正式通车。中印公路北线之支线从腾冲,过龙江腾龙桥,到龙陵县城,与滇缅公路相接。保山至密支那公路,地方上也习惯叫保密公路,全长295公里。其中,中国境内约180公里,境外缅甸约115公里。</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28日,云南省紧急成立了“协修中印公路募工处”,刚刚开始测量工程,日军占领滇西怒江西岸,国内段被迫停工。1944年5月,在滇西大反攻隆隆枪炮声中,中国驻印军与国民政府、云南省政府,赶修中印公路,出动总数为10万滇西民工前往中印公路工地,加上已先期到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就地招募的民工,这支筑路大军达12万多人。同时印度方面也出动了7万多人赶修印度境内的道路。中印公路修筑的同时,从印度沿中印公路南线施工铺设一条中印输油管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线。 </p><p class="ql-block"> 1944年夏天,在滇西大反攻隆隆枪炮声中,赶修史迪威公路工程全力推进,虽然有工兵机械化做主力军,但是,为了赶工期,一些路段需要民工开挖毛路,又开始大量征集民工开挖,梁河县与腾冲县毗邻,修挖抗战公路任务责无旁贷。阿昌族乡村又收到火速派工挖路的命令。阿昌族乡村选出强壮精干的男劳动力,前往腾冲参加抢修保密公路,即修挖中印公路。参加修筑的是史迪威公路北线。 </p><p class="ql-block"> 回到历史现场,乡村田野调查发现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有些什么内容呢? </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抢挖公路命令,见附图,民国三十三(1944年秋 ),国民政府出于抗日战争军事援华物资运输需要抢修保密公路(保山一密支那),滇西现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共同收到上峰传来立即派民工去赶挖公路命令。</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是写在棉纸上,派脚夫(邮差)送来给寨子主事乡老的。村里乡佬后人,把它与一大包旧纸约旧契约,塞在马帮马锅头从缅甸带来装放收藏小物件的小铁桶安放在土墙洞里。经历抗日战争、经历解放战争,经历“文革”浩劫保存下来十分罕见。纸条上面说,如果当事人不按照要求办理,不派民工去挖公路,要“枪毙当事人”。这是当时由国民政府,梁河设治局发出的紧急派工命令,上述乡村民国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梁河设治局遮岛镇木二甲管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挖中印公路命令全文抄录:</b></p><p class="ql-block"><b>条 殤 该各寨漏夜(连夜)赶办事:</b></p><p class="ql-block"><b> 案奉 官处 设治局 紧急命令内容: 查现修保密公路,上峰命令殇紧,克不容缓,查本镇应出之民工,业经讨论,实合户口三家一名,其民工须各带锄头、粪箕、砍刀、锯子、斧头,也不论谁一种可,又被盖衣服。仰该各寨持事赶速漏夜派足,于明日前来官处点名,而所到之民工应暂带七天伙食,以后自有政府担负,事关交通重要,辜勿违误。如违枪毙当事人。火速!飞速。</b></p><p class="ql-block"><b> 右仰。 来人脚力国币共伍百元。 木二甲 官章 弄哄 马茂 弄丘 速遵办。 军粮也要送来。 </b></p><p class="ql-block"> <b>十月二十三日 条 </b></p><p class="ql-block"> 这份阿昌族乡村发现的命令,是八十年前,在滇西抗日战争时期抢挖中印公路命令纸质文物 ,字迹清秀,纸质完整破损小,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催交军粮命令文物,见附图,民国三十三 (1944年5月—9月)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第198师,从滇西抗日战争前线怒江栗柴坝渡口,渡过怒江天壑,拉开滇西大反攻战役,开始攻击高黎贡山灰坡北斋公房古道一线,打响腾冲攻坚战光复战役。为全力支援抗战前线,国民政府梁河设治局局长封维德,南甸宣尉司老土司官龚绶,联合发出给当时隶属梁河设治局遮岛镇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要求给驻地的抗日部队198师筹交军粮命令条。上有“如违,军法究办 ”内容。当时国民政府在梁河成立梁河设治局,上述乡村原属梁河设治局遮岛镇木二甲之管辖权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催交军粮命令全文抄录:</b></p><p class="ql-block"><b>条 殤 飞速赶收事:</b></p><p class="ql-block"><b> 顷奉 梁河设治局长 封(封维德) 老司官龚(龚绶) 手令 开:为令殤遵赶事,兹经开会议决,每日补给一九八师军粮,遮岛镇每日应送捌百柒拾柒市斤。由本月初七日起,逐日照数送至九保街交师部军需处。如违军法从事一案。等因奉此。查遮岛镇以户口计算,每户每日应着军粮柒合,共计摊合肆拾贰斗,除交叁拾伍斗外,所余七斗之数,作为民伕吃米,不过减省手续,以十天摊派一次,每户收合柒升,仰该頭人赶速收齐,限三日内,按户送交前来。以凭转送师部,如违军法究办。切切右仰。</b></p><p class="ql-block"><b>木二甲 持事頭人 遵办 </b></p><p class="ql-block"><b> 来人脚力国币肆百元 </b></p><p class="ql-block"><b>十月初六日 条 </b></p><p class="ql-block"> 这份抗日战争时期,梁河设治局长封维德,南甸宣尉司老土司官龚绶联合发出给梁河设治局遮岛镇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要求给当地驻军抗日部队198师筹交军粮命令条,民间保存的抗战政务文件文物,字迹清楚,纸质完整污损小,保存完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件分派承交学兵费命令,见附图,民国三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梁河设治局遮岛合镇镇长,奉梁河设治局长封维德命令,下给木二甲马孟、官章、弄烘、弄邱,各寨持事欠正興、郎大贵、曹生春等人命令通知条。</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内容,是分抬学兵壹名,每月筹缴兵费国币贰萬元,服装各等一慨在内,由九月起,此款按月认承,不出月底,如数清交,不致短少拖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催交学兵款命令全文抄录:</b></p><p class="ql-block"><b> 具承認人 木二甲 马孟 官章 弄烘 弄邱 各寨持事 欠正興 郎大贵等 今於镇長座前呈具承認事 </b></p><p class="ql-block"><b> 爲因遮岛合镇奉局長命令 殤 派 着学兵 民各寨附厂(近)遮岛镇 应分抬学兵壹名 今商请由镇长代僱抵充言定 每月筹缴兵费国币贰萬元 服装各等一慨在内 由九月起 此款按月認承 不出月底 如数清交 不致短少拖欠 其兵如何日取消 兵款随即停止 至民各寨本系特别区域 应抬一切杂款 不能与遮岛户口平均分抬 只能作爲遮岛贴户 量帮幾贴补助倂 此声明理合出具承認是实 </b></p><p class="ql-block"><b> 民国三十三年 阴历八月二十八日 具承認人 曹生春 劝正兴 郎大贵 </b></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上面写明了三个具承認人曹生春、劝正兴、郎大贵。</p><p class="ql-block"> 据笔者乡村田野调查发现,他们三人的社会历史情况,分别是这样的:1、曹生春,阿昌族, 是时任梁河关璋村乡佬乡贤乡绅,关璋村当时主要持事人,今老关璋村曹老坤家的爷爷。2、劝正兴,傣族,是时任马茂村傣族寨乡绅乡贤乡佬,解放后民主政治协商土地改革时期,被划成了地主成分。欠姓,也写成劝姓,欠氏其后人是劝德文,向自英。1950年3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36团等驻腾冲部队发动打响解放德宏第一仗的“马茂战役”中,所歼灭的反共匪徒,当时所谓的“滇西反共救国军”钱有森司令部,就设置在劝正兴家里。3、郎大贵,阿昌族,是时任弄坵寨乡佬乡贤乡绅,其后人为梁禧昌等人,是梁禧昌之爷爷。</p><p class="ql-block"> 此文书命令,是抗战时期,民间保存的民国边疆乡村抗日政务文件文物。此命令,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字迹清楚,纸质完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件抗战命令文物,见附图。</p><p class="ql-block"> 这张纸质文物条,是民国三十三年,阿昌族乡村关璋村收到为远征军抗日部队上交军粮、服装费的命令通知帖子以后,乡村按照要求户头人口数分担上交兵员款项、服装费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其中,记录有具体日期详细名目数量,共有十次上交记录:</p><p class="ql-block"><b>“十月二十六交服装费新币一萬五”</b></p><p class="ql-block"><b>“腊月二十七交服装费新币陆千”。</b></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篇拙文反映了多民族抗战、全民抗战、统一战线老主题。阿昌族作为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八十年前,面临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之际,积极参加抢挖抗战公路的历史往事,体现了人口较少民族在国难当头所具有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以及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及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念滇西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抗战时期民间文物的发现,有利于纪念这场伟大和正义的胜利。</span> (曹先强撰文)</p> <p class="ql-block">中印公路挖路民工寸永态访谈,享年97岁。2023年1月31日采制。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第一件抢挖公路命令:民国三十三(1944年秋 ),国民政府,出于抗日战争紧急需要,抢修保密公路(保山一密支那),也叫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当时,滇西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共同收到上峰传来,立即派民工去赶挖公路命令。</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是写在棉纸上的,派邮差送来给寨子主事的乡老。村里乡佬后人,把它与一大包旧纸约旧契约,塞在马帮从缅甸带来的马锅头装放收藏小物件的小铁桶,安放在土墙洞里。经历抗日战争、经历解放战争,躲过了“文革”浩劫,保存下来,十分罕见。纸条上面说,如果乡村当事人不按照要求办理,不派民工去挖公路,要“枪毙当事人”。这是当时由国民政府云南省政府所属梁河设治局发出的紧急派工命令,上述乡村民国时期原属于国民政府梁河县设治局遮岛镇木二甲管辖。</p><p class="ql-block"> 修挖中印公路命令内容全文抄录:</p><p class="ql-block"><b> 条 殤 该各寨漏夜(连夜)赶办事:</b></p><p class="ql-block"><b> 案奉 官处 设治局 紧急命令内容: 查现修保密公路,上峰命令伤(殇)紧,克不容缓,查本镇应出之民工,业经讨论,实合户口三家一名,其民工须各带锄头、粪箕、砍刀、锯子、斧头,也不论谁一种可,又被盖衣服。仰该各寨持事赶速漏夜派足,于明日前来官处点名,而所到之民工应暂带七天伙食,以后自有政府担负,事关交通重要,辜勿违误。如违枪毙当事人。火速!飞速。</b></p><p class="ql-block"><b> 右仰。 来人脚力国币共伍百元。 木二甲 官章 弄哄 马茂 弄丘 速遵办。 军粮也要送来。 </b></p><p class="ql-block"><b> 十月二十三日 条 </b></p><p class="ql-block"> 这份阿昌族乡村发现的命令,是七十年前,在滇西抗日战争时期,抢挖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命令纸质文物 ,字迹清秀,纸质完整破损小,保存完好。(曹歌)</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催交军粮命令文物:民国三十三 (1944年5月—9月)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第198师,从滇西抗日战争前线怒江栗柴坝渡口,渡过怒江天壑,拉开滇西大反攻战役,开始攻击高黎贡山灰坡北斋公房古道一线,打响腾冲攻坚战光复战役。为全力支援抗战前线,国民政府梁河设治局长封维德,南甸宣尉司老土司官龚绶,联合发出给梁河县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要求给驻地的抗日部队198师筹交军粮命令条。上有“如违,军法究办 ”内容。当时国民政府在梁河设置梁河设治局,上述乡村原属梁河设治局遮岛镇木二甲之管辖权内。</p><p class="ql-block"> 催交军粮命令内容全文抄录:</p><p class="ql-block"><b> 条 殤 飞速赶收事:</b></p><p class="ql-block"><b> 顷奉 梁河设治局长 封(封维德) 老司官龚(龚绶) 手令 开:为令殤遵赶事,兹经开会议决,每日补给一九八师军粮,遮岛镇每日应送捌百柒拾柒市斤。由本月初七日起,逐日照数送至九保街交师部军需处。如违军法从事一案。等因奉此。查遮岛镇以户口计算,每户每日应着军粮柒合,共计摊合肆拾贰斗,除交叁拾伍斗外,所余七斗之数,作为民伕吃米,不过减省手续,以十天摊派一次,每户收合柒升,仰该頭人赶速收齐,限三日内,按户送交前来。以凭转送师部,如违军法究办。切切右仰。</b></p><p class="ql-block"><b>木二甲 持事頭人 遵办 </b></p><p class="ql-block"><b> 来人脚力国币肆百元 </b></p><p class="ql-block"><b> 十月初六日 条 </b></p><p class="ql-block"> 这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梁河设治局长封维德,南甸宣尉司老土司官龚绶联合发出给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马茂村、弄哄村、弄坵村,要求给当地驻军抗日部队198师筹交军粮命令条,民间保存的抗战政务文件文物,字迹清楚,纸质完整污损小,保存完好。 </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分派承交学兵费命令:民国三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梁河设治局遮岛合镇镇长,奉梁河设治局长封维德命令,下给木二甲马孟、官章、弄烘、弄邱,各寨持事欠正興、郎大贵、曹生春等人命令条。</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内容是分抬学兵壹名,每月筹缴兵费国币贰萬元,服装各等一慨在内,由九月起,此款按月認承,不出月底如数清交,不致短少拖欠。</p><p class="ql-block"> 催交学兵款命令内容全文抄录:</p><p class="ql-block"><b> 具承認人 木二甲 马孟 官章 弄烘 弄邱 各寨持事 欠正興 郎大贵等 今於镇長座前呈具承認事 </b></p><p class="ql-block"><b> 爲因遮岛合镇奉局長命令 殤派 着学兵 民各寨附厂(近)遮岛镇 应分抬学兵壹名 今商请由镇长代僱抵充言定 每月筹缴兵费国币贰萬元 服装各等一慨在内 由九月起 此款按月認承 不出月底如数清交 不致短少拖欠 其兵如何日取消 兵款随即停止 至民各寨本系特别区域 应抬一切杂款 不能与遮岛户口平均分抬 只能作爲遮岛贴户 量帮幾贴补助倂 此声明理合出具承認是实 </b></p><p class="ql-block"><b> 民国三十三年 阴历八月二十八日 具承認人 曹生春 劝正兴 郎大贵</b> </p><p class="ql-block"> 这个命令上面写明了三个具承認人曹生春、劝正兴、郎大贵。据笔者乡村田野调查他们的历史情况发现分别是这样的:1、曹生春,阿昌族, 是时任梁河关璋村乡佬乡贤乡绅,关璋村当时主要持事人,今老关璋村曹老坤家的爷爷。2、劝正兴,傣族,是时任马茂村傣族寨乡绅乡贤乡佬,解放后民主政治协商土地改革时期,被划成了地主成分。欠姓,也写成劝姓,欠氏其后人是劝德文,向自英。1950年3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打响解放德宏第一仗的“马茂战役”中,消灭的反共匪徒,当时所谓的“滇西反共救国军”钱有森司令部,就设置在劝正兴家里。3、郎大贵,阿昌族,是时任弄坵寨乡佬乡贤乡绅,梁禧昌之爷爷。 此文书命令,是抗战时期,民间保存的民国边疆乡村抗日政务文件文物。另外,此命令,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字迹清楚,纸质完好。(曹歌)</p> <p class="ql-block">第四件抗战命令文物:民国三十三年,梁河关璋村阿昌族乡村收到为远征军抗日部队上交军粮、服装费的通知帖子以后,乡村按照要求户头人口数分担上交兵员款项、服装费的记录。其中,记录有具体日期详细名目数量,共有十次上交记录:</p><p class="ql-block"><b>“十月二十六交服装费新币一萬五”</b></p><p class="ql-block"><b>“腊月二十七交服装费新币陆千”。</b></p><p class="ql-block"> 此件文物,应该是村子里当时为抗战部队所交款项名录,是一纸记帐单,字迹清楚,纸质完好。(曹歌)</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中印公路挖路民工寸永态逝世,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零公里标志纪念碑,建立于昆明市西站老客运站前,滇缅公路起点的滇缅大道上。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上抗战物资运输车辆。(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挖滇缅公路的民工。(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挖滇缅公路的民工。(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参加修挖滇缅公路的民工。(资料图)</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曹歌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