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6月20日,我们三人(爱人和爱人三姐),无锡第二站一一灵山胜境(5A景区)。</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照壁</p><p class="ql-block">照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灵山大照壁全长39.8米,最高处7.2米,规模为全国之最。灵山大照壁和灵山胜境整个地势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係。灵山大佛景区的整个地形犹如一张太师椅,背靠小灵山,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北踏青峰,尽揽山形之美,南望太湖,一挹水色之秀,这种传统风水理论称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地形是大吉之地,也为保存这吉祥的灵气,所以造大壁来收气,同时也通过大照壁上的内容引领游客走进灵山的佛教文化历史世界。</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中旬去了无锡市灵山胜境,当天天气真的很热,大伏天36度以上,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所以就一个人独览灵山胜境,这是目前无錫人气最旺的景点,第一次门票35元/人,第二次门票50元/人,后来因门票太贵,中间隔了很多年没去,直到2019年满70周岁免费时,由好兄弟陪同又去了一次,因里面太大,一天也没看多少景点,很多定时开放的节目都没碰上),这次是第五次光顾,陪三姐留恋灵山胜境,故旧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灵山胜境位于无锡市的太湖之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及分布其间的其他景点所组成的,可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p><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是原中国佛敎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目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先生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建成,得以园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p><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在1994年开始奠基,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敎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敎文化主题园区。</p><p class="ql-block">灵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日“天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印度的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并嘱大弟子窥基在这里主持开法。小灵山寺就由此逐渐发展。</p><p class="ql-block">矗立在小灵山南麓的灵山大佛,包括莲花座在内,通高为八十八米,相当于一幢三十余层楼房的高度。比“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出十七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的巨型佛像。如果加上三层座基,总高度达一百零一点五米。灵山大佛双目重视,眼神睿智慈祥。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感觉。灵山大佛身体各部匀称度,衣饰裙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使远观近瞻都十分相宜。</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1.灵山大佛</p><p class="ql-block">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由1560块6一8毫米厚的铜板焊接而成,焊缝长达35公里,其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约一亇半足球场大小。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描的藏在大佛的髻发里。</p> <p class="ql-block">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寓意是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意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无论在哪个方位,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参观者,这全都得益于雕刻家的巧耳天工。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有许多传说,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通往灵山大佛脚下的长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救一生灵,胜似七级浮屠”。登云道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迷卷,记载着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其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辉煌历史。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烦恼尽消,心愿圆满。</p> <p class="ql-block">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保平安”。</p><p class="ql-block">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p> <p class="ql-block">六角井</p><p class="ql-block">登云道左侧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井栏面上镌刻的文字。据史料记载,唐时祥符寺僧为解炊饮之用,掘进于寺西茶园,一名茶房井。据说茶圣陸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八角井</p><p class="ql-block">在六角井不远的东侧,又有一口八角古井,其传说更为神奇。现在,除保持原址原貌外,还在井上加盖一座石质通天亭,名为八角亭,是指石亭亭顶中空,在亭内抬头可见苍天。中间透空,由石板拼装镶嵌改成,石板内侧刻有八仙的形象和其它花鸟的图案。八角亭全部由经过雕刻的缙云石柱,石板镶砌而成,下面由八根刻有神龙的石柱支撑。亭顶八条屋脊上刻有八条龙,龙头向外,朝向八个方向,体现了八角井里隐龙之说。“八角井亭”四字,多茗山长老所光页。</p><p class="ql-block">八角井,原为寺中香积厨汲水之源,深不可测。无论洪旱,水平如镜,不溢涸。传井中隐镇湖之神青龙君,为完寺中老僧所愿,惩东海黄龙涂炭生灵之恶,遂飞身而出,与黄龙决一死战,大胜而还。有言乾隆每至寺中,必取井泉煮茗,民间称之为双龙会。</p> <p class="ql-block">2.灵山梵宫</p><p class="ql-block">灵山梵宫是集旅游、会议、展览和文化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释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其外部的5座塔顶按敦煌壁画中和“华塔”为原型设计装饰:内部又高又大的廊柱、大跨波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各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可以举行容纳2000人的大型国际会议。</p><p class="ql-block">梵宫圣坛每天定时举行的《灵山吉祥颂》表演,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举盛宴。</p> <p class="ql-block">3.五印坛城</p><p class="ql-block">五印坛城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计六层。坛城内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东方阿閦佛、中央的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其外观庄严而辉煌,耀目的金顶、巨大的鎏金宝瓶、醒目的经幢和经幡,突显出藏族古建筑的 迷人风采;其内饰圣洁而绚丽,完美融合了彩绘、壁画、木雕、唐卡、壁饰、镀金等藏族装饰技艺,美允美奂地展示了独特的坛城艺术。</p> <p class="ql-block">4.阿育王柱</p><p class="ql-block">阿育王柱位于灵山胜境内,被誉为“中国第一石柱”。</p> <p class="ql-block">5.祥符禅寺</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户占贞观年间,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素有“山连鹫岭,法继慈恩”之誉。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于此,困见寺后主峰与西天取经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杭恽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就出资在山脚下修建了“小灵山刹”,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等一任主持。从唐代以来,这历史佳话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到了北宋祥符年间,寺庙改为“祥符禅寺”。</p><p class="ql-block">因毁于战火。改革开放后,这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刹才得以重建,并门士高僧主持,香火曰益兴旺,成为太湖沿岸重要的佛敎圣地。寺内现存的古井莲池,银杏木桶等成为历史文化的遗存千过刹千年风雨皖证,睹之使人顿生忠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6.灵山古银杏树</p><p class="ql-block">在祥符寺新的大殿后有一株古银杏树,这株銀杏树要四人才能环抱,银杏本是中国的活化石树,而这才镶相传是唐代修建灵山庵时所种,更是十分珍贵。这株树树老中空,从四周看,神态各榈,树乳累结,秋天时,树头上挂满白果,就象满天星星一样,十分好看,人们都说这株树是镇寺神树。</p> <p class="ql-block">7.降魔浮雕</p><p class="ql-block">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一成道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村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佛宿之埋,永远汉离开此座”。雕塑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湾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伟八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动,将魔王和攻击一一击溃,经过七天七夜,段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湾等等障碍,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主震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释迦牟尼一成佛的事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天下第一掌</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p> <p class="ql-block">9.百子戏弥勒</p><p class="ql-block">“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笑口弥勒的形象,是人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斜绮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鞠硕大的身体上,塑有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相传,这些小顽童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的右叠罗汉,有的在拨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捅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故为弥勒。</p> <p class="ql-block">10.五智门</p><p class="ql-block">灵山五智门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用去花岗石村1000余吨。其南妆面刻有佛敎“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足、船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五智门门柱由整根崴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都有一只威武的右狮子,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11.九龙灌浴</p><p class="ql-block">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九龙灌浴广埸上,巨大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园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具大的水池。灵山胜境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見佛”,再現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发生的故事。护古佛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门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p> <p class="ql-block">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象,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敏柱,为太子佛象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鳴,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衷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流出的是净水,供游客饮用。依照佛教的说法,此净水是“八功得水”,即佛教“圣水”。</p> <p class="ql-block">九龙灌浴。</p> <p class="ql-block">九龙灌浴。</p> <p class="ql-block">12.转经筒廊</p><p class="ql-block">广場四周为转经廊(转经廊共有四个),共设有108只转经简,每只直经1米,转经简上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筒内有经文,转动经轮能积功德,所以走过的时候一定要转认为经轮。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轻转一周等于读诵经文一篇,功德无量。可转经一周,寓意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百倍,福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愿看过此游记的人,都能如“自愿”,心态长乐,幸福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