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景】走进安徽(之九)屯溪老街(264)

上川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简介</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内新安江北侧,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街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呈鱼骨架状分布。屯溪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始建于南宋。明清时期,茶叶兴盛,徽商开始扩建店铺,屯聚货物,屯溪街市也由此初具规模。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老街日益繁盛。</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由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组成,老街两侧有武兴趣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风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保护范围内,共有12幢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幢不可移动文物、88幢历史建筑、261余幢传统风貌建筑。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沿街共有280家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体量有10多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4月3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入选的。</p> <p class="ql-block"> (1)繁华屯溪</p><p class="ql-block">三江汇聚润滋谁,古镇屯溪定不推。</p><p class="ql-block">市场经营总兴盛,徽州文化最葳蕤。</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命名</p><p class="ql-block"> “屯溪”地名的由来有二:一是因为横江、率水在这儿“屯溪成江”,汇聚成新安江的一段渐江而得名;二是因为三国时孙权名将贺齐奉命在这儿“屯兵于溪水之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2)文化屯溪</p><p class="ql-block">仁德儒商都善营,屯溪小镇出精英。</p><p class="ql-block">两旁店铺招牌妙,三百砚斋题匾名。</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老街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整个街巷。老街两侧有武兴趣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风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呈鱼骨式结构形态。</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显弯曲。街道狭窄,街上的路面为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p> <p class="ql-block"> (3)屯溪陈氏三宅</p><p class="ql-block">柏树街中敏政奢,老陈宅里客人夸。</p><p class="ql-block">明朝官吏传文化,礼部待郎留晚霞。</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p><p class="ql-block"> 程氏三宅,是明代民居的典范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徽黄山屯溪区柏树街,有三处明代古建筑,位于屯溪柏树东里巷6号、7号、28号。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名“程氏三宅”。程氏三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4)屯溪万粹楼</p><p class="ql-block">徽风徽格徽文化,雕石雕砖雕木窗。</p><p class="ql-block">九百砚台余有幸,近千书画世无双。</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万粹楼</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另一个博物馆是的万粹楼——中国首家古建筑形私人博物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1996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二楼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三楼是楼主的起居室。四楼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5)屯溪古市</p><p class="ql-block">屯溪古市谁来描,顺水依山财运昭。</p><p class="ql-block">狭窄主街商旺旺,长条石板路迢迢。</p><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家家美,刻木雕砖处处娇。</p><p class="ql-block">小巷幽深生意盛,纵横交错网丰饶。</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名家题匾</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王朝闻、启功、沈鹏、亚明、唐云、林散之、黄苗子、费新我等书坛魁星之手,还有省内名家和地方书法精英的墨迹。“三百砚斋”拥有吴作人、沈鹏、罗工柳、刘炳森四位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p> <p class="ql-block">  (6)【仙吕.寄生草】老街的巷子</p><p class="ql-block">珠塘巷,劳动香。李洪巷颂祁红巷,立新巷赞渔池巷,永新巷唱新河巷。德仁巷赶地盘祥,青春巷跃风林巷。</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屯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有博物馆众多,其中屯溪博物馆为屯溪老街唯一的国家博物馆。2012年,经改造为“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为中国首批5家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一楼展厅珍贵藏品有国内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晕砚板、法华釉瓷枕、春秋青铜器、金丝楠木徽州床。二楼主要陈列有新安画派古字画,其中有黄宾虹、汪彩白、金声等大家作品。还有程德馨酱园场景复原,程德馨酱园创建于清代,为徽派酱菜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7)【仙吕.寄生草】屯溪老街</p><p class="ql-block">屯溪望,生意昌。一条主市直街壮,三条辅市横街亮,多条偏市边街旺。粉墙黛瓦早争光,老街古市今时尚。</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沿街共有280家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体量有10多万平方米。老街的建筑群继承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老街的建筑,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老街的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木排门,卸去排门,店堂全部展示,便于营业。老街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到顶。在挑檐、挑枋下,通常装有鹅颈轩,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敞开式,也有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所谓“前面通街、后面通河”往往是大店铺的格局。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p> <p class="ql-block"> (8)屯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金晕砚板何时归,法釉瓷枕肥务妃。</p><p class="ql-block">楠木徽床是璐品,春秋铜器放光辉。</p><p class="ql-block">宾虹山水真雄壮,彩白松风格外威。</p><p class="ql-block">再看金声浓淡墨,新安画派尽芳菲。</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与屯溪相关文化</p><p class="ql-block">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p> <p class="ql-block"> (9)屯浦画境</p><p class="ql-block">林廊清影影真韶,屯浦归帆帆更骄。</p><p class="ql-block">坝址广场万人乐,湖边村落百家饶。</p><p class="ql-block">山亭远眺风光秀,照壁感怀群杰朝。</p><p class="ql-block">古老码头游客赞,微风水镇满街镣。</p><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七月</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的“小上海”</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徽商崛起,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乱大量人口内迁,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 (10)调笑令.照壁怀古</p><p class="ql-block"> 人物,人物都是徽州神佛。成功方可居尊,题名都是杰群。群杰,群杰,名字流传不绝。</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p> <p class="ql-block"> 依山伴江</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依黄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屯溪老街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p> <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 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从店铺的内部结构看,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有“前店后坊,前店后户或前店后仓”,有的二进二厢,有的三进三厢,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寓含“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的敛财之意。店堂一般都较深,前店营业,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有的则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临街的店面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早卸晚上。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屯溪老街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范。屯溪老街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商业文化</p><p class="ql-block"> 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街内有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同德仁药店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屯溪隆阜人,位于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的戴震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陈列和收藏戴震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的纪念馆。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这里有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作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