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掠影之一 七里山塘

江中弦月

<p class="ql-block">摄影/江中弦月(个别网络图片已标注)</p><p class="ql-block">文字/江中弦月(景点说明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流传了千年的谚语,使得生活北方小城市的我,对江南的风光倾尽了无边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曾经几次下过江南,都因为时间关系,与美妙的风景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3年的某一天,我看到了一位朋友的游记,文中他详尽的描述了西塘、同里、周庄等江南古镇游玩经过,或许,是他的文笔太好,加上图文并茂的修饰手法,一下子把我带进如诗如画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从此,粉墙黛瓦翘脚檐;小桥流水乌篷船;青石板路细雨稠;古巷深处油纸伞;烟雨蒙蒙画江南;这一幅幅水墨丹青,在我的思绪里反复勾勒、描绘。 </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时间来到2025年,那篇游记带给我的梦想,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始终是一个主题外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十二年的光阴里,记忆中的很多东西都浅淡了,只有这江南情怀依旧浓郁。<span style="font-size:18px;">梦里的古镇画卷,在如流般的光阴中,从未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月,是一个寻梦的季节,阳光充盈着故事,微风荡漾着诗意,我终究抵挡不住这撩人的春光,我和大学同学相约,探访苏杭游,体味一把江南风情。</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22日, 我们乘高铁抵达了苏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七里山塘</p><p class="ql-block"> 山塘街,又称“七里山塘”,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七里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元年(825年),由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主持开凿山塘河并修筑堤岸,形成“河街并行”的格局,至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七里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道全长约3.6公里(约合七华里),民间俗称"七里山塘"。‌‌</span></p> <p class="ql-block">渡僧桥,北宋至道年间修建,明清时期几次修缮,民国时期又两次改建保留石拱桥基,现为山塘街东端入口地标。</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阊门</p><p class="ql-block">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北。“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p><p class="ql-block">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p> <p class="ql-block">  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p><p class="ql-block"> 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p> <p class="ql-block">  多次修建后的山塘街,仍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风貌,两侧多为明清建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上,有那么多可听的风景。这一风景恰恰让我们幸运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  昆曲和评弹,一个是世界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个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它们见证了苏州的过去,浓缩了江南不朽的传说,它们就像两朵永开不败的奇葩,一直灿烂地绽放在古城这片艺术沃土上。</p><p class="ql-block"> 在“姑苏第一名街”七里山塘上,有好几家很有格调的昆曲评弹馆,泡一壶清茶等待开场,当流水、鸟鸣、吴侬软语的温柔唱腔依次响起,你会觉得梦中的江南终于到了。寻一处昆曲评弹茶馆,在姑苏城把日子过成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