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八卦洲上的记事碑和蒋公祝寿碑(2025.06.29)

陈跃宁

<p class="ql-block">早晨,在地铁嘉陵江东街站,从2号口进站,乘七号线到晓庄站下车,同站换乘一号线到吉祥庵站下车,从2号口出站,在站外与参加今天活动的队友会合。</p><p class="ql-block">然后,在公交吉祥庵地铁站站,分别乘567路公交车,到八卦洲上小城镇东站下车,徒步到八卦洲街道办事处院内,集体巡查寻访:栖霞区不可移动文物~八卦洲记事碑(禁牧碑和示禁碑)。</p><p class="ql-block">之后,再到八卦洲街道生产村大同自然村173号郭学栓家中,巡查寻访“蒋介石祝寿碑”。大部队乘公交车前往,我和几名队友搭乘胡建仁老师的私家车前往。</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大部队各自乘公交回家,我等几人继续搭乘胡建仁老师的私家车回转,途中,在八卦洲至燕子矶轮渡码头附近,寻访了:八卦洲标准堤建设工程完工谨记碑,了解了工程建设的历史由来,彼有收获。</p><p class="ql-block">今天活动的团队:</p><p class="ql-block">史迹寻访临时小分队。</p><p class="ql-block">活动主题:</p><p class="ql-block">寻访八卦洲上的三块碑刻。</p><p class="ql-block">活动组织者、领队:姚维芳老师。</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气温较高,主要是闷热,感觉很不舒服,而且易疲乏。有计划活动结束后,到大厂去寻访几处文保,无奈取消。</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一集合地点:</p><p class="ql-block">地铁吉祥庵站2号进出站口。</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二集合地点:</p><p class="ql-block">八卦洲“小城镇东”公交站。</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保点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办事处院内。</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栖霞区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八卦洲记事碑</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栖霞区文化和旅游局</p><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七月五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警示牌</p><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物古迹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对文物进行盗窃、损毁、涂污、刻划、攀爬、倒卖、非法拓片、擅自迁移、擅自修缮等行为。违者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严惩不贷。</p><p class="ql-block">栖霞区受理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电话:</p><p class="ql-block">85570017和公安110。举报违法行为经核实,经予一定经济奖励。</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禁牧碑:</p><p class="ql-block">碑无名,《栖霞区志》称八卦洲禁牧碑。该碑原在洲西部的七里洲饭店的院内,一九五八年,江水特别大,致石碑所在地的饭店被淹,为保护这一历史文物,乡民们将石碑抢运出来,保存在今街道办事处大院内。从现有碑身刻看出,该碑由三部分组成,上有碑额,下有碑座,惜碑额与碑座今已不存,碑身也只有上部的三分之二,下部的三分之一页缺失。现碑宽0.82米,高1.24米,厚0.22米,碑身上部和左右两边均刻有细线花纹。碑文为阴刻柳体正楷小字,共34行,计2176字。立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一月,距今近三百年。</p><p class="ql-block">碑文记载的内容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七年,七里洲佃农徐荣嵩等十六人,联名向江宁府和上元县控告清八旗兵离职武官朱汉和其奴仆吴二,仗势欺压乡民,敲诈勒索银两的罪行,及获得不准再来此地牧马判决的胜诉过程。</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示禁碑</p><p class="ql-block">碑无名,《栖霞区志》称八卦洲示禁碑。</p><p class="ql-block">该碑原在七里村,多年前碑运到乡政府大院内保管。碑青石质,高1.75米,宽1米,厚0.25米,右上角已断裂。碑的背面无文字,正面刻有双龙抢珠花纹,左、右及下部刻有云纹,碑文为阴刻正楷,有1500多字,碑石因风雨侵蚀,有四分之一的文字难以读识。</p><p class="ql-block">该碑系清乾隆三十六年岁次辛卯年六月吉日,由江宁府派往驻洲八旗兵佐领和办理洲务的骁骑联名刻立。</p><p class="ql-block">该碑详细记述了清兵屯田事项,那时的八卦洲分大八卦洲和小八卦洲两地段,"大八卦洲,南至夹江,北至大江,西至大江﹣一计芦地四千零五十二亩,草滩泥滩八千六百一十三亩九分一厘。小八卦洲,南至夹江,北至大江,东至夹江,西至大江﹣﹣计芦地一千一百一十亩,草滩泥滩一千四百五十四亩九分二厘。"该碑说明在清代,八卦洲的南面为夹江,主航道在八卦洲的北面。碑文中有"南与民人接址"的记述,说明在清八旗兵尚未进驻八卦洲屯田之前,此地已有乡民居住、开垦生产。</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前往八卦洲街道生产村的大同村自然村,寻访蒋介石50大寿祝寿碑。</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蒋介石50下寿祝寿碑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50大寿祝寿碑的特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祝寿运动"的产物:</p><p class="ql-block">1936年,蒋介石50大寿时,全国上下搞所谓的"祝寿运动",八卦洲乡民被迫集资打制了这块祝寿碑"。它反映了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蒋介石的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祝寿活动来营造其"伟大领袖"的形象,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国民党政治宣传和统治手段的一种体现。</p><p class="ql-block">见证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这块碑从落成后因战火一度消失,到1954年被八卦洲居民王绍里发现并保存,再到如今成为文物遗产,其经历也见证了八卦洲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化。</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传统祝寿文化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祝寿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通过立碑等形式表达对长辈或有地位者的敬意和祝福。这块祝寿碑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这种传统祝寿文化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一些特点 。</p><p class="ql-block">近代文物遗产的代表:</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件极富近代特色的文物遗,它丰富了南京地区的文物资源,为研究近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实物依据。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政治影响</p><p class="ql-block">强化蒋介石的权威:</p><p class="ql-block">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这块祝寿碑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强化蒋介石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它向全国民众传递出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党内的统治基础。</p><p class="ql-block">引发对政治现象的反思:</p><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大规模的祝寿活动也引发了人们对当时政治现象的反思 。一些有识之士对这种过度的祝寿行为表示质疑和批评,认为它是一种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反思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清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对乡民生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八卦洲乡民被迫集资打制祝寿碑,无疑给当地民众带来了经济负担"。这反映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在一些政策和行为上对民众利益的忽视,也从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问题。</p><p class="ql-block">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p><p class="ql-block">蒋介石50大寿及相关的祝寿活动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讨论不仅涉及对蒋介石个人的评价,也涉及到对国民政府统治方式、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对当时的社会舆论和民众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该碑原 藏在八卦洲街道上坝村王绍里家中, 后由其女儿转移到生产村大同自然村173号的婆家,即郭学栓家中(郭为王的女婿)。</p><p class="ql-block"> 据王氏称,该碑原在其家后的夹江里,1954年,长江发大水,王氏在夹江里游泳时发现这块大石碑,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将这快石碑捞了上来。</p><p class="ql-block">碑材为汉白玉石质,碑身宽0.63米,碑身高1.02米,碑冠高0.65米,全碑总高1.67米,碑下有一榫头,说明应该是有碑座的,疑还在夹江中。碑文为阴刻楷书, 碑文由时任八卦洲农会负责人的倪光和撰写。倪光和生平不详,洲上人反映其族人仍在洲上居住生活。</p><p class="ql-block">直到近年才被媒体披露的"蒋公祝寿碑",曾深藏洲上农家数十年,暂可推测此碑是在新中国建立前被抛入夹江里的。1954年发大水被捞上后,王氏一直不敢向外界公布此碑,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现在的大环境下,王氏已没了顾忌,媒体记者和文物爱好者都能去生产村大同自然村的郭学栓家中寻访查看这一民国碑刻 。</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碑文全部:</p><p class="ql-block">劳苦功高 安定农村</p><p class="ql-block">蒋中正先生五旬大寿庆祝碑文</p><p class="ql-block">先生迺浙江之奉化人也,为总理惟一信徒,持躬勤俭,努力革命,其对党对国成绩,国人早已口碑,固勿待我洲人士之赘述。惟年来农村破产,匪患不时,仰赖先生妥为安定。是乃凡我农民,千载日夕不敢或忘者。近更励行新生活,提倡礼义廉耻,以挽颓风而正国俗,谓之遥接古圣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亦无不可。兹值举国献机庆祝先生之日,适我农会创建落成之时,谨志数语,铭之金石,以示永远不忘之义云尔。</p><p class="ql-block">南京市八卦区农会暨全体农民恭建。</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桂月前南京市农会主任兼本区 会干事倪光和谨代撰并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迺(nai),乃的异体字。</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碑额。</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继续寻访位于八卦洲至燕子矶轮渡码头附近的:八卦洲标准堤建设工程完工谨记碑。</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碑文资料没有查到,而且碑文上的一些字已模糊不清,故无法誊写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天活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5.06.29,星期天,晴,史迹寻访。</p><p class="ql-block">篇中的部分文字内容,引用同行队友老师的提供和网络上的公开。在此致谢!</p><p class="ql-block">陈跃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