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七五班家校共读(第三十八期)一一笑的出来的养育</p> <p class="ql-block">书架上那本《笑得出来的养育》一直是我心头的温柔。封面那对父母抱着笑得灿烂的孩子,仿佛在告诉我,养育这件事,其实可以轻松又温暖。以前总觉得育儿是场战斗,得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挑战,但翻开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养育也可以是一场欢笑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养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这句话像一记轻轻的敲击,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我们总是习惯用成人的逻辑去规范孩子,却忘了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那么不同。这本书像一位知心朋友,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一味地纠正。</p> <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的教育建议让我重新审视了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比如,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去沟通;比如,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决定权。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其实背后藏着对孩子深深的尊重。我开始尝试放下“家长”的架子,更多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急于纠正他们的“错误”。</p> <p class="ql-block">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书中提到的“教育的挑战”让我深有共鸣。我们总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渴望。这本书提醒我,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热情,让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去成长。</p> <p class="ql-block">读到第三章时,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用天马行空的方式去理解现实。而我们往往急于把他们拉回“现实”,却忽略了,正是这些想象,才是他们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与急躁,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我开始明白,养育不是一场控制与被控制的较量,而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该急于制止,而是要先理解他们的情绪。我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小脾气,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不再那么抗拒,反而更愿意和我沟通。原来,放下“家长”的身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养育真的可以笑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读完第三章的那晚,我做了一个决定:不再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而是试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书里说,孩子在想象中能锻炼出创造力和执行力,我开始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多去探索,哪怕有时候看起来“不务正业”。</p> <p class="ql-block">书中的阅读笔记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养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我开始记录下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也尝试把书中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让我感受到养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育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我们总是在焦虑中寻找答案,却忘了,有时候,接纳和理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放下焦虑,用平和的心态去陪伴孩子成长,才是最温暖的养育方式。</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欣雨在读后感中写道:“孩子在想象世界中能锻炼创造力、执行力等核心生存能力。”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我们总是急于用现实去“规范”孩子,却忘了,他们的世界本就不该被现实束缚。尊重他们的想象,理解他们的节奏,才是最好的养育。</p> <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孩子的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通过玩耍锻炼创造力、执行力和协作能力。”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了孩子玩耍的意义。原来,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游戏,其实是他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一课。我开始鼓励孩子多去玩,多去尝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养育孩子,其实也是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他们的未来,害怕他们的选择,甚至害怕他们成长得太快。但正如书中所说:“养育孩子是对未知的恐惧,需要寻找同路人完成自我突破。”我开始学会放手,学会陪伴,而不是控制。</p> <p class="ql-block">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的感官与我们不同,他们的快乐也常常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融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逻辑去解释他们的行为。养育不是改变孩子,而是理解他们,陪伴他们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阅读卡片上记录的那句“养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成了我育儿路上最温暖的座右铭。我开始用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一切,也学会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焦虑与干预。原来,养育真的可以笑得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