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尔吉斯斯坦,全称吉尔吉斯共和国,位于中亚的内陆地区。它的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是乌兹别克斯坦,西南则是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国。这个国家的面积约为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截至2024年1月为720万。</p> <p class="ql-block">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主导地位,占总人口的70.3%。此外,还有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东干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俄语则为官方语言。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比什凯克。</p> <p class="ql-block">阿拉套中央广场,是比什凯克城的中心广场,是吉尔吉斯斯坦像天安门广场一样的政治中心。广场上巨大的吉尔吉斯斯坦国旗,大约每两小时就有国旗班的战士换岗,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胜利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前总统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国家机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比什凯克,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和列宁的雕塑,这在其他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难得一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国家大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比什凯克大清真寺(中央清真寺)是吉尔吉斯斯坦首都的地标性宗教建筑,采用奥斯曼复兴风格设计,2017年建成,可容纳2万余人,是中亚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据说是土耳其帮助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往托克马克镇,访问东干村。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历史上曾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他们的长相和中国人无异,吃饭使用筷子,主食为拉面、饺子、大饼等中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面食。他们的民族语言为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陕西方言,因此,中国探访者将分布在那里的东干人村子称为“陕西村”。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当地东干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享受一顿最接近山西味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布拉纳古塔-诗歌塔,位于托克马克附近的中世纪八剌沙衮市境内(九到十四世纪),是卡拉汉国首都和《有益的知识》一书的作者著名的中世纪突厥诗人优素福•巴拉萨根的发源地。诗歌塔原来作为清真寺的尖塔。随着时间清真寺完全摧毁,尖塔在十五世纪地震被摧毁。今天的塔高约 25 米,原有的高度达到 45 米。在巴拉萨根基础上创建了露天考古和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遗址 ,吉尔吉斯斯坦最有看头的唐代古城 , 中国伟大诗人李白出生地。 其故址在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 8 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Ak-Beshim)。 托克马克市历史悠久,唐代叫碎叶,大诗人李白生活到 5 岁才离开该城。</p> <p class="ql-block">诗人李白的故乡,正是眼前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碎叶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从繁荣的商镇变为荒草丛生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遗址出土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上帝遗落的明珠”的伊塞克湖。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高山湖泊,深度位居世界之首。其形成源于地壳的断裂塌陷,湖面海拔高达1609米,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58千米,面积广阔。湖水清澈透明,与四周的高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塞克湖以其湖水的清澈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引人注目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最后分享几张柯尔克孜族代代相传的训鹰表演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