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园的话题

夏青(拒绝AI留评 谢绝加精)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公益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可能。在公园建设方面,群众看到了这样一个可喜变化:过去几十年一个新增的公园都没有,而今,一年建了好几个公园。公园数量上的跃升,对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到,从供给链说,公园数量的大幅增加,势必升高消费端的眼界和心理预期,少特色、不出彩或者缺少人文关怀的的公园,很可能就会流失游客。这就迫使公园必须去作适应性的转型。当然,这是从市场机制能够发生作用的前提下来说的。如果,公园未被市场机制所涵盖,由国家全额拨款养起来,转型的事情是不会出现的。遗憾的是,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看到的公园现状依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比如说,现在的公园,基本上不允许车辆进入。不管园子占地有多大,游客行走有多不方便,游客的电动车是绝不可以进入的。从管理方面看这也许是必须的。设想一下,若是允许游客自带交通工具进园,确实会带来园内很多秩序问题。但公园毕竟是为人,为游客而存在的,如果公园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管理为本,那么,你禁止电动车进入的同时,应该跟进相应的园内公共通行设施,而不是一禁了之,好像没你的事。如果公园觉得游客方便不方便,游客来不来都不是我必须考虑的,那么,这种公园至少是对民众很不友好的。如果,所有的公园确实都是这样想的,形成了行业性的共识和通则,游客没得选择,自然也只能忍受。但这样的公园,就只能算是低水平的公园,这种低水平的公园,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挂什么示范园,评几A什么的,因为你连以人为本办公园都没有做到。不只是园区交通这一项,现在公园里的禁项也特别多,如果每一项都真的落实,我相信为数众多的公园真的会变成“脸难看、门难进”的衙门了。至于如此吗?醒醒吧!我的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