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酉藏自驾记录——云南德宏

大飞

<p class="ql-block">从广州出发,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道219进藏之旅,再沿317国道出藏,途经广西、云南,绕开大部分烂路,全程1.7万公里,耗时45天。沿途风景如画,雪山巍峨耸立,草原广袤无垠,湖泊湛蓝如镜。穿越无人区,邂逅藏羚羊,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德宏,位于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里分布着中国纬度最北、连片面积最大的龙脑香热带雨林,是我国唯一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热带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气候条件,造就了德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祖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星期日,行程第九天,从镇康南伞出发,途经南伞河畔公园、刺树丫口观景台,随后参观德宏州博物馆、德宏州图书馆,再到菩提寺、五雲寺,最后抵达芒市树包塔。主要行驶在219国道上,当晚入住芒市。</p> <p class="ql-block">边陲小镇——镇康南伞河畔公园,绿意盎然,江水潺潺,是边城人民休憩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伞与缅甸果敢隔江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也能体会到边疆人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镇康县陀螺文化简介</p><p class="ql-block"> 陀螺,作为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又名“打陀螺”或“打老牛”,指绕一个支点高速旋转的刚体。早在1926年,山西考古学家在夏县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制陀螺,由此可知,陀螺在中国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陀螺最早见于后魏史籍,称为“独乐”。宋代有一种名为“千千”的玩具,由象牙制成,长约三公分,玩法为将其置于象牙圆盘中捻动旋转,比谁转得最久。至明代,“陀螺”一词正式出现,据《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的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可见,陀螺在明代已成为民间儿童的常见玩具。</p> <p class="ql-block">赐福彝寨旅游景区,位于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自然村,与缅甸果敢地区接壤,是云南省最抵边的景区。站在“两国一山”——南天门山之巅,可俯瞰“两国一城”——中国南伞与缅甸果敢的壮丽景色。这里是兴边、戍边、稳边的前沿阵地,被誉为“百里边关第一哨”,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眼观两国观景台,位于刺树丫口,是领略“一眼观两国”绝佳之地。“青山无意分两地,秀城有心贯两国”,镇康南伞与缅甸老街紧密相连。白天,高楼林立、银光闪闪,仿佛军舰巨轮停泊海滩;夜晚,华灯齐放、金光灿灿,宛如珍珠项链落玉盘。民歌中唱道:“南伞街子长又长,通朝外国接果敢;两个国家一座城,世世代代一家人。”站在此处,凭栏远眺,整个镇康县城宛如一架国产C919大飞机,南伞口岸为机首,新城区为机身,工业园区为左翼,老城片区为右翼,浓缩承载着全县各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穿风洞,曾是古代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之一,俗称“走夷方”之路。建国前,边民为谋生计,被迫踏上前往境外的“夷方”之路,这是一段段美梦与噩梦交织的冒险旅程。为了生活,男人们在大年初一便要背井离乡,新婚之夜便要踏上征程,肩挑马驮、跋山涉水、穿林过篝,前路是悬崖绝壁、高山大河、猛兽强盗,九死一生。而女人们则在家苦苦守候,倚石痴痴等待,不知归期。通往境外的穿风洞,见证了无数因“走夷方”而背井离乡、悲欢离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边关第一路,二十七道拐。这是一段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险峻山路,是通往边陲的必经之路。每一道拐弯都仿佛在诉说着边关的沧桑与壮美,也考验着每一位旅行者的勇气与毅力。</p> <p class="ql-block">段家坝水库,位于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苏帕河支流段家坝河上游,属于怒江水系。水库周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是旅途中一处静谧的休憩之地。</p> <p class="ql-block">德宏州博物馆,是了解德宏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馆内珍藏大量文物,涵盖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德宏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多元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镜铁矿、黄水晶矿石,在德宏州博物馆中静静陈列,闪烁着自然的光辉。它们不仅是地质变迁的见证者,也象征着这片土地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与神秘力量。</p> <p class="ql-block">菱锰矿石,色彩鲜艳,晶莹剔透,是矿物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珍宝。在博物馆中,它与其他矿石一同讲述着地球深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时代:清代的象牙,雕刻精美,工艺精湛,是德宏州博物馆中一件珍贵的历史遗物。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工艺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是德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头饰,是德宏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斑斓、工艺繁复的头饰,不仅展现了民族审美,也承载着民族信仰与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德宏州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旅途中静心阅读的理想场所。馆内藏书丰富,环境安静,是旅人放松身心、汲取智慧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树菠萝,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在芒市街头,随处可见这种热带水果,它不仅满足了味蕾,也让人感受到边城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芒市,傣语称“勐焕”,是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年均气温20℃,四季如春,阳光慵懒,市井烟火气浓厚,多民族共融的独特韵味,使芒市成为旅途中不可错过的一站。</p> <p class="ql-block">芒市菩提寺,是当地重要的佛教圣地。寺内香火缭绕,梵音阵阵,是旅人静心祈福、感受宗教氛围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热带水果,是德宏地区的一大特色。香蕉、芒果、菠萝蜜、火龙果……种类繁多,香甜可口,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芒市五雲寺,是德宏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寺内建筑古朴典雅,香火旺盛,是当地信众朝拜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是芒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一。一棵百年榕树将一座佛塔紧紧包裹,树与塔相依相存,成为德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云南特色鸡蛋,用草串着卖,是当地一种传统的售卖方式。在芒市街头,随处可见这种别具一格的鸡蛋串,既实用又富有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芒市,是旅途中的一颗明珠,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人文的积淀。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可以静静感受边城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5月12日,星期一,行程第十天,今天的重点是芒市勐焕大金塔与勐焕银塔。这两座塔是芒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当地佛教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巍峨耸立,金光闪耀,是芒市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筑之一。塔身金碧辉煌,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是旅人必打卡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勐焕银塔,与大金塔遥相呼应,银光闪烁,庄严肃穆。两塔一金一银,一高一低,构成芒市天际线中最动人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