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5 年 6 月 26 日下午,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四川大学科华园展开。由川大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子琪老师精心指导的学生团队,带着对道教音乐的浓厚兴趣和热忱,有幸邀请到四川音乐学院的资深专家甘绍成教授亲临现场。</h1> <h1> 甘教授作为道教音乐领域的权威学者,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成果丰硕。他从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从青城山道教音乐的文化底蕴到道教音乐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从道教音乐与洞经音乐的关系,以及洞经音乐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到道教经典曲目《南清宫》的音乐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他的精彩解读不仅为该团队即将制作的《道教音乐纪录片》积累了极具价值的素材,也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h1> <h1> 在采访现场,甘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们解读了青城山道教音乐的独特魅力。他指出,青城山作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其道教音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研究道教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样本。甘教授还详细阐述了道教音乐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如来源观、审美观、功能观、自然观、和谐观、礼乐观等,上述观念在道教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使得道教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载体,引导人们去探寻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h1> <h1> 在梳理道教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时,甘教授旁征博引,从道教音乐的起源讲起,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受到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他提到,道教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在先秦以来的巫教祭祀音乐、儒家礼乐、宫廷祭祀音乐的影响下,历经东汉时期的初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形,隋唐五代时期的兴盛,宋金时期的分流,明清时期的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推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振兴,现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一支充满活力的乐种。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进程。</h1> <h1> </h1> <h1> 在阐述道教音乐与洞经音乐的关系时,他指出二者虽有联系但又存在明显差异,洞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教音乐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入了佛教音乐、儒家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h1><h1> 对于道教经典曲目《南清宫》,甘教授更是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从音乐结构、旋律特点等多方面入手,揭示了该曲目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作为一首器乐曲牌,《南清宫》的旋律优美而庄重,节奏舒缓而有致,整体风格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美感,堪称道教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传承的角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h1><h1> 采访过程中,川大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子琪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通过镜头全神贯注地聆听甘教授的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甘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互动。甘教授也耐心地一一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而融洽。采访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道教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对道教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次与甘绍成教授的交流,不仅让他们对即将制作的《道教音乐纪录片》充满了信心,更坚定了他们将道教音乐通过纪录片形式呈现给大众的决心。 </h1><h1> 高子琪老师表示,这次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学术专家近距离交流的宝贵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在甘教授的指导下,相信这部纪录片将更具深度、专业性和文化价值,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道教音乐,为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h1> <h1>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术界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为道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川大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生们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深入探索道教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镜头和创意将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呈现给更多的人,让道教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供稿:高 子 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辑:弦歌蜀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