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岭第三天—太白山

杏壇

<p class="ql-block">6月12日</p><p class="ql-block"> 早晨7:30乘第一班景交车进山</p> <p class="ql-block">莲花峰瀑布</p><p class="ql-block"> 进山第一站就是莲花峰</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泼墨山</p><p class="ql-block"> 相传李白看到此处景色优美,山势磅礴,诗兴大发,却一时难以写出能描写太白山气势的诗句,一怒之下就将笔墨抛向群山。后人作诗一首记述这件事情“李白愤笔不从心,诗到多时苦难吟,抛笔飞砚入云端,留下千古泼墨痕。”</p><p class="ql-block"> 地质研究证实:墨痕源自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裂隙,含铁锰氧化物的泉水经数万年渗透沉积,在岩表形成黑色结晶体。哈哈,为古人的丰富想象力点赞👍。</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融合山水田园风光的幽静景区‌,有小桥、古木、山洞、石阶、溪流、瀑布、碧潭,绿草茵茵,桃花点缀,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日均15000个/cm³),空气清新‌。</p><p class="ql-block">‌ 据说1991年李瑞环视察时赞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景交车上行终点站红桦坪(海拔2280米),在这里可以坐大索道(天下索道)到天圆地方(3511米),垂直高差1209米,票价120/人,乘坐时间9分钟。</p><p class="ql-block"> 坐在缆车上感受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印证了生物书上的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天圆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天看不到边,像大盖似的;地望不到头,像方阵似的,站在这里,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道路交错,阡陌纵横,让人有一种方方正正的感觉,我们不禁感叹道:“天似苍穹,笼盖四野。”</p> <p class="ql-block">  ‌ 太白山不仅是秦岭的象征,其外形与传说中的龙形相似,隆起的山脉轮廓如同一条巨龙蜿蜒伸展,古人将其视为中华“龙脉”。</p> <p class="ql-block">  天圆地方位于海拔3511米处,是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在这里洒一杯水,一半流入长江,另一半则会流入黄河,所以有“双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之说。</p> <p class="ql-block">‌ 秦岭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挡冷暖气流的屏障作用,导致南北两侧气温、降水差异显著‌。冬季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夏季拦截南方暖湿气流北上,形成山南温暖湿润、山北干燥寒冷的典型气候特征。‌‌</p> <p class="ql-block">太白山最高峰—拔仙台</p><p class="ql-block"> 拔仙台当前不开放,主要原因是出于生态保护、非法穿越管控和基础设施调整的综合性管理需求‌。目前景区仅开放至天圆地方景点,禁止进入拔仙台等高山区域。‌‌‌‌</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在太白山顶的拔仙台进行封神仪式,选拔神仙。拔仙台因此得名,象征着选拔神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下山!</p> <p class="ql-block">  拜仙台,海拔3300米。相传<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嘉佑七年苏</span>东坡(1062年)任凤翔府判官时,为解大旱救民众,在此祈雨长跪三天,感动老龙王,老龙王私降甘霖,<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除了旱情。此次祈雨成功后,拜仙台因此得名,成为当地重要的祈福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11:30下山,从拂云阁坐索道到下坂寺,再坐景交车,于2:20到达景区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取车,沿244国道(褒斜道—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所走之路)于20:00点抵达汉中。</p><p class="ql-block">褒斜道—古代中国最豪华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开通时间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全长250公里。道路“五里一阁、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在短短500里栈道上有各类建筑约6000余座,路面平阔甚至可行车马。</p><p class="ql-block"> 褒斜道真正出名,还要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说起。那时的褒谷有褒国,周幽王发兵攻打,褒国便将褒姒赠给周幽王,这才有了后面周幽王只为博美人一笑的好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