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到东华山,安享清凉<br><br>罗耀晟(阿信)<br><br>在龙岩明德中医村学习,每周一是休息日,去哪游玩,我总会请教当地的文友。通过作家刘中华老师介绍,我认识了永定作协的黄秘书长。这天,黄秘书长问我:“周一去哪玩?”我说:“天气热,就到清凉的地方。”他说:“去东华山,那最凉爽。”<br><br>2025年6月16日,天气预报永定全地区有雨。周教练问我:“周一休息去哪玩?”,我说:“下雨天,就到永定城拜访老师。”他说他想买一部电动车,要跟我一起进永定城。<br><br>周一早餐后,我和周教练先到新认识的文友江中子家,他家就在永定城东兴社区。这是我与江中子第一次见面,之前,通过黄秘书长介绍,已经成了微友,有过沟通,所以一见如故。<br><br>江中子,本名江永良,六十来岁,当过教师,后来转行到行政单位。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永定区象棋协会创始会长。自印散文集《青春诗梦》短诗集《彩云追月》,结集《联合诗论》《月亮独唱》《月亮故事》《孤芳》等。<br><br>我跟他沟通的主要内容是我的《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创办五年,主要发表游记类作品,前五年主要突出漳州地区的乡土文化,接下去,希望在继续发表漳州乡土文化的同时,发表龙岩乡土文化。希望《好山好水》能促进漳州、龙岩两地文化交流与发展。<br><br>频道相同,沟通顺畅,喝茶聊天,心平气和。<br><br>大约在江老师家坐了半小时,我发现天晴了,我对周教练说:“天不下雨,我们去东华山吧。回来再买电动车。”周教练说好。我问江老师:“江老师您也一起去吗?”江老师说:“好啊,我也一起去,我还没去过东华山呢,作为永定的读书人,活到六十几了,还没登过东华山,惭愧啊。”<br><br>我们一路交流,一路赏景,见老树抱一抱,见清流歇一歇,见古楼逛一逛,见到烤烟闻一闻……散淡随意,心旷神怡 。<br><br>东华山是永定第一名山,位于永定县城东约30公里的抚市东安村,主峰海拔1035米,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br><br>我们到达华山脚下,已经是上午十一点,没带水,没带干粮,我们也不知道到山顶需要走多长时间,周教练几次看导航,显示到东华寺只有几百米,但是,爬着爬着,还依旧有几百米。我穿七分裤,蚊子聚集在我小腿上,一群又一群。不过,能走在古山道上,能见一片片挺拔的翠竹,能抚摸一棵棵古老健硕的老树,能享受当下的静谧,蚊子,饥渴,都不是事。<br><br>山道台阶主要是由乱石铺就,平坦,原始,让人感觉悠久深邃。起初坡缓山道笔直,随着山势陡峭,山道曲曲折折在密林深处延伸。空山不见人,但闻山鸟、昆虫、山涧自由自在鸣唱,幽静超尘。<br><br>山林茂密,生态原始。老树新木,自然生长。竹子与杉并肩向上,猴欢喜与鹿角锥相依相偎,茶树和杨梅一起结果……植物以安静的方式,接纳风雨雷电阳光雨露 ,默默地生长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长出一个个树冠,长出一片片阴凉,给东华山以宁静。<br><br>最让我注目的是石壁上茂盛的青苔,它们把整块石头像绿毯一样包裹着,石头的棱角和戾气不见了,只见到那苔绿与树冠的绿在山涧的连接下握手言欢。虽层次不同,却频道相同。<br>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东华寺山门。山门是个石牌坊,上书“第一名山”四个字,落款“赖步庸立于嘉庆庚辰春月”。有了山门,远离城乡的寺,便有了佛门安暖与清净。<br><br>东华山寺,依山而建,建于清乾隆四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供奉道佛诸神。寺前,有两只小石狮,它们面前摆着一个石棋盘,不管风云如何变化,它们安然对弈着,未见输赢……<br><br>东华寺上方,还有一个“鲤鱼浮塔”,我们站在浮塔看眼底重重叠叠的山峦如绿色波浪,翻滚天际。眼前开阔,心界宽广。我们终于登上了永定第一高峰!江老师说:“我生在永定六十多年,今天终于能同两位文友登上永定第一山!开心!开心!”<br><br>只有我们仨游客还有寺里一位管理员,好像整座东华山属于我们的。风月本无主,今天我们就是主人。<br><br>12点多,又饿又渴,马上下山没劲,我问寺管理员是否有吃的,他说:“有面干,自己煮。”我们即洗锅洗菜生火做面汤。一点花生油,一点包菜丝,几许面,我们吃得美滋滋的。<br><br>“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饭后,我躺寺边的长椅上,安然睡着了。<br><br>一觉醒来,我们带着浑身清凉,轻松下山。<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