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ecchino的美篇

Arlecchino

<p class="ql-block">走进遵义会议会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关键时刻。古朴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沧桑,静静地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惊天动地的事迹</p><p class="ql-block">站在会议室里,想象着当年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就是在这里,为红军的命运作出关键决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仰之情。那简陋的桌椅、昏暗的灯光,见证了一个伟大决策的诞生,它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p><p class="ql-block">讲解员向我们强调,参加遵义会议的人,最小只有21岁,却已有了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许在像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他就已经扛着枪上战场打仗了。我脑海中不禁感慨,那时候的人们受到的教育并不多,但思想觉悟却比如今的大部分人都要深,他们知道参加革命意味着什么,但还是能积极投入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看到红军所使用的武器的时候,我又一次震惊。同时期的国民党军队意见大规模装备了各种重武器,还有空中力量给予辅助,但同时期的红军却用着最简陋,打两下就会卡壳了的汉阳造,即使有机枪那也是极少数。但他们依旧敢去对抗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有强大优势的敌人,真是一支所向无敌的铁军啊。</p> <p class="ql-block"><b>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b></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结束了此前统治中央的“左倾”教条主义,但危机依然四伏,等待党中央的是国民党40万大军的层层包围,而红军经过湘江战役的失败,只剩下3万多人。</p><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后,他在之后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首次渡赤水后,红军原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遭川军重兵阻击,被迫折返黔北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重占遵义,歼灭敌军两个师,扭转被动局面。2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西进川南,佯攻宜宾吸引滇军北上。当国民党主力云集川南时,红军却突然四渡赤水折返黔西,以“示形于敌”之策彻底迷惑敌军。最终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迫使蒋介石调兵“护驾”,趁虚向云南疾进,跳出包围圈直逼金沙江。四渡赤水历时三个月,红军在川黔滇三省间迂回穿插,以“走”制敌,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辗转两千余里。毛泽东以超常胆识和智慧,将运动战发挥到极致,既保存了红军主力,也为后续北上陕甘奠定胜局。这一经典战役,堪称中国军事史上的战术奇迹。</p><p class="ql-block">如果毛泽东没有成为军事指挥,红军有可能会一直按照原计划北进四川,在突围中遭受又一次重大失败乃至全军覆没,中国革命的未来也将陷入困境。所以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长征历程中最伟大的转折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