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的象山,宛如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阳光洒落海面,波光粼粼,海风裹挟着熟悉的咸鲜气息,轻拂过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石浦东门岛、东门渔村与渔文化馆,承载着家乡的千年渔韵与红色记忆。为探寻故乡海洋文化的历史变迁,象山劳模协会劳模三组的20余位成员迎着朝阳踏上了这场特殊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石浦东门岛,坐落于石浦港外海,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而备受瞩目,海岛风光旖旎,我国获得国际荣誉的第一部电影《渔光曲》,曾在这里取景拍摄。我们首先登上高处,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屹立在门头山之巅,这座塑像不仅是对这位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和革命家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p> <p class="ql-block">振远城,明朝时期的军事重地,这里有仿古重建的防御炮台工事,两门铜炮仍然朝向大海,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存完好,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史为鉴,强我中华”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勿忘国耻”碑的屹立,更是对东门岛人民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妈祖文化园里,18米高的妈祖雕像静静凝视着大海,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孕育了无数象山人的海域。这里供奉的妈祖是世界上最早的,建于明初的妈祖庙,是世界上妈祖的祖庭,天妃宫飞檐凌空,殿内香火袅袅。</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远望,视野豁然开朗,眼前的石浦港,大大小小的渔船点缀着碧波,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在这里,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故事,每一阵海风都带着回忆,时光仿佛静止,让人感受到这座小岛最本真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石浦东门渔村,渔家风情浓厚,海洋文化遗存丰富,素有“新石浦,老东门”之说,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码头上,破旧的木质渔船变成了现代化的钢铁巨轮,村中低矮的老屋化作了整齐的楼房,每一处变化都见证着在党的领导下渔村翻天覆地的发展,我们的家乡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村,百年老屋的雕花窗棂虽已斑驳,却依然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文化墙上可以看出村庄悠久的历史,从无到有发展的辉煌历程,一组组对比照片震撼人心。渔村的老书记一边给我们讲述着困难时期渔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建设的往事,一边指着墙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标语,让劳模们感受到红色精神早已融入渔家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在互动体验区,劳模们亲自手持麻绳学习传统渔网编织,看似简单的编织,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眼明手快、力道均匀。大家在实践中深刻感悟,渔民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与劳模追求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都蕴含着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渔村码头上渔船整齐列队,船头飘扬的红旗在海风吹拂下格外鲜艳。渔民们忙碌搬运渔获的身影,与远处正在建设的现代化渔港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我们相信海洋不仅是渔民的生存根基,更是所有象山人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这里的每一片海浪,每一缕海风,都在诉说着家乡的故事,都在见证着家乡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大家来到石浦葡京饭店,上桌的菜肴全是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热烈交流着上午在渔村的所见所感,儿时的回忆与眼前的新貌交织,话语间满是对家乡发展的赞叹。象山的美食,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更是家乡独特风情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劳模们来到中国海洋渔文化馆,它由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石浦第一冷冻厂"旧址改造而成,运用AR技术、裸眼3D技术和5D沉浸式空间技术,系统展示海洋渔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生态特征,是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一股熟悉的咸涩海味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大家对童年海边生活的回忆。馆内展柜中,新石器时代的骨制鱼镖泛着古朴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远古先民与海洋的初次交锋,明清时期的木质渔船模型刻画入微,每一处细节都重现了当年渔业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些展品,是象山人与海共生的历史见证,也让我们看到了家乡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如同海洋渔文化的生态“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渔海印记”展区3D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古渔船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惊险场景,美丽的海洋时而风光无限,时而惊涛骇浪,我们置身其中,仿佛身临其境,目睹着祖辈们与风暴搏斗的英勇身姿,生动诠释了象山人艰苦奋斗、战天斗海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登上渔文化馆三层,百米长卷《渔海风情图》徐徐展开,民国时期石浦鱼市的喧闹繁华、渔家女织网的专注恬静跃然纸上。画卷旁的红色文化长廊以时间为轴,陈列着解放后渔民响应号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老照片,每幅画面都凝聚着家乡人民的奋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行程让劳模们感慨万千,收获颇丰。无论是海上拼搏的渔民,还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我们的家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此次石浦之行,劳模们沿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轨迹,触摸着海洋文化底蕴,感悟红色基因力量。这里承载着岁月厚重与渔家温情,这是一方孕育生命的沃土,更流淌着千年文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先民与海洋共生共荣的传奇。渔民们搏击风浪的勇气、坚守传统的执着,皆与劳模精神、红色精神血脉相通。</p> <p class="ql-block">活动圆满结束,劳模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踏上归途,海风捎走的不仅是足迹,更是对家乡文化的深刻认知与传承使命。未来,我们将以匠心为舟、以实干为帆,把此次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岗位,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为象山的繁荣发展续写更加壮丽的劳模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