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Day 9:张掖 </b><b style="font-size:18px;">→ </b><b>嘉峪关(7月21日)</b></p><p class="ql-block">今天离开张掖市,前往万里长城在西部的起始点嘉峪关;驱车驶出张掖市,我们先去距离张掖市区约60公里的平山湖大峡谷溜达了一圈,又一次观赏了张掖的丹霞地貌,就算是向这座充满了绚丽色彩的城市告别吧。</p><p class="ql-block"><b>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路上也就用了一个小时,直接到达景区门口的停车场,然后购票入园,乘坐景区大巴前往 1 号观景台。 1 号观景台是徒步游览的起始点,游客由此开始徒步游览 2、3、4 号观景台,游览结束后可从 4 号观景台乘大巴返回到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是张掖三大丹霞景区之一(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冰沟丹霞),为国家 4 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也在1500以上。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大自然用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这里的山体雕刻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的地质构造,属于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层地貌,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变化,包括地壳抬升、风蚀、水蚀和化学溶蚀等,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五彩斑斓的山体景观。</p><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缓缓前行,我们观赏了九龙汇海、古城堡、神龟问寿、将军石、情侣峰等标志性的景观;大峡谷内的景观令人赞叹不已,<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幽深的峡谷,陡峭的崖壁,奇特的石林,即是时光镌刻的印记,也是通往远古世界的神秘通道,让人在惊奇之中,产生一种亦梦亦幻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到达 3 号观景台后,这里的景色更是惊艳,同时也是进入峡谷深处的入口,沿着长长的陡峭的台阶,可以下到大峡谷的谷底;然后顺着谷底走到一线天,再走灵芝谷,最后通过旋转楼梯到达 4 号观景台。</p><p class="ql-block">我们从 3 号观景台下到了谷底,只往前走了一小段,就又原路返回到 3 号观景台;因为后面的谷底之路充满了惊险:一是爬一线天时将遇到垂直云梯挑战( <span style="font-size:18px;">53米高的90° 铁梯 ),二是从灵芝谷返回到 4 号观景台时,还需要攀爬 388 层旋转楼梯;得嘞,就我们这体力,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上边走栈道吧……</span></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平山湖大峡谷后,继续向嘉峪关进发,主要走连霍高速,中途路过酒泉市。古代时,张掖称为甘州,酒泉称为肃州,这就是 “ 甘肃 ” 的由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兰州啥事儿,可甘肃的省会却是兰州。</p><p class="ql-block">张掖到嘉峪关距离有300多公里,我们走了约3个多小时;下午四点多进入嘉峪关市区,路过一个工业园区,一栋楼房顶上高悬着“中核集团”标示牌,这是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原为核工业部四〇四厂,为我国1964年、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在千里之外看到兄弟单位,心里不由地有一种亲切感……</p><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入住酒店之前,先到著名的嘉峪关关城游览一番。</p> <p class="ql-block"><b>- 嘉峪关关城</b></p><p class="ql-block">所谓关城,是指古代在交通要道或险要地势设立的军事防御据点,通常由内城、外城、城墙、敌台、壕沟等构成,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关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建在距离嘉峪关市约五公里外的山谷之中,由内城、外城、瓮城、罗城、城壕和城墙组成,其城关东翼的城墙宛如一条游龙横穿茫茫沙漠与万里长城衔接,</span>与万里长城最东端的山海关遥相呼应,<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span></p> <p class="ql-block">东闸门是嘉峪关关城景区的主入口,城门上建有三间式城楼,门楣悬挂着 “天下雄关” 的匾额;穿过这道城门楼,左侧是名为九眼泉的湖泊湿地,右侧就是嘉峪关关城的东翁城。</p><p class="ql-block">九眼泉,取泉眼众多之意,是一处天然泉水;据说在嘉峪关未建之前,九眼泉就已经聚水成湖,民间素有 “先有九眼泉,后有嘉峪关” 之说;而嘉峪关之所以在6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西风烈烈,铁马金戈,抵御外敌而屹立不倒,这与所依赖的九眼泉这个丰厚的自然物资资源有密切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的朝向为东西走向,整个关城建造呈四边形,城墙高度有十余米。沿着关城东西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五门三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宗门、光化门、</span>柔远门、会极门及嘉峪关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span>);这五门三楼与高大的城墙衔接,又围成四城(东瓮城、內城、西瓮城、罗城);另外,在宽大的城墙上还建有八座角楼、敌楼和箭楼;整个关城的占地面积有三万三千多平方米,外围周长有七百多米;从远处望去,孤城万仞,雄壮非凡,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关城不仅是明代西北边防的军事防线,还是古代 “丝绸之路” 的重要交通要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大漠戈壁,雪岭铁关,她见证了中国历史数百年的荣耀与沧桑,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一道关,映着浩瀚的岁月;一座城,围着古老的文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的嘉峪关,早已褪去了千里烽火的硝烟,勃发出华夏太平盛世的异彩;西风漫漫,驼铃声声,站在嘉峪关城门之外,轻拂着那厚重的城墙,你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依稀中仿佛能看到当年狼烟四起、战马嘶鸣、将士们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嘉峪关,它不仅仅是一座关隘,更是一座丰碑,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b>• Day 10:嘉峪关 → 瓜州(7月22日)</b></p><p class="ql-block">瓜州,东邻玉门,西接敦煌,因当地盛产品质优良的蜜瓜而得名,其地名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到了清康熙末年,清廷为平定蒙古叛乱而将此地更名为 “安西”(意为安定西域),此后一直沿用至2006年。当地政府为了提升地域文化认同和知名度,打造 “瓜州” 品牌,故将 “安西” 又更名回瓜州。</p><p class="ql-block">瓜洲县归属于酒泉市管辖,我们的目标是要去敦煌,而瓜州是必经之地,因此我们在瓜州留宿一晚,顺便参观游览了瓜州的几个特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b>- 桥湾古城遗址</b></p><p class="ql-block">桥湾古城遗址是一座清代军事遗址,位于瓜州县城东北 80 公里处 G215国道旁边,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32年),主要用于屯田、储备粮草及军事防御,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清同治年间(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甘肃等地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桥湾古城失守,城池被毁,居民逃散,而城址也逐渐被废弃。</p><p class="ql-block">桥湾古城遗址上除了一座城门楼(估计是后期修复建造)外,没有留存什么建筑,茫茫戈壁滩上只有一些城墙的残壁及房屋庙宇建筑的遗迹;城外就是疏勒河故道,一些红柳、白杨以及顽强的骆驼草,在疏勒河清浅的水影里轻轻摇曳着,仿佛在诉说古城曾经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桥湾也叫梦城,这里面确实有故事,源于康熙夜梦桥湾城的传说:相传康熙夜梦到西北巡游,在荒寂无人的戈壁滩中出现一片绿洲,但见清水弯环向西流去,河边两棵大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康熙梦醒之后大喜过望,深感梦中之境必是龙游圣地,即命大臣按梦中情景绘图查访;大臣巡查至瓜州桥湾时,见疏勒河碧水西流,河边两棵胡杨树上悬挂着草腰、草帽,与康熙梦中情景吻合,立即回京上奏康熙皇帝。</p> <p class="ql-block">康熙听后龙颜大悦,随即颁旨拨发银两,委派程金山父子在桥湾督修一座方圆九里九的城池以做西巡行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程金山父子奉旨来到桥湾,见此地荒凉偏远,心想皇帝绝无可能来此巡游,便心生贪念见财忘法,大肆贪污建城银两,只修了一座方圆三里三的小城敷衍了事,然后回京城复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年后,一位钦差大臣巡视西北,顺路来到桥湾城时,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不已:一座耗费巨资修建的城池竟然是如此简陋,皇帝九里九的西巡行宫竟然变成了一座三里三的小城?震惊之余深入调查,并将真相上报朝廷;康熙听后大怒,立即降旨将程金山父子斩首示众,并剥其皮,取其头,制成人皮鼓和人头碗,悬于城内永宁寺日夜敲击以警后人。</span></p> <p class="ql-block">康熙夜梦桥湾城传说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人皮鼓和人头碗这两件文物却真实地存放在桥湾古城遗址的陈列馆中,该陈列馆已成为西部地区反腐倡廉干部教育基地,国家及省部级领导等多人到此参观,并对 <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康熙惩治贪官警示后人 ” 的陈列内容给予了高度赞许和肯定。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反腐之路异常艰难,任重而道远,这不由的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span></p> <p class="ql-block">在桥湾古城遗址中,有一座飞马战车的雕塑,西风烈烈,战马嘶鸣,描述了当年桥湾城做为清代重要军事据点的重大作用;是的,西风忽报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为平定西北统一祖国,无数士兵在疆场上厮杀;康熙大帝在桥湾古城的史话,可以记载在史书之中;可那些守卫要塞战死在疆场的士兵们呢,又有多少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正如唐代晚期诗人曹松所写: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p> <p class="ql-block">正午时分,太阳当头,直射在毫无遮拦的戈壁沙漠之上;尽管有微风吹动疏勒河旁的沙棘红柳,却依然能感受到四周的沉寂与荒凉;身处在废弃的桥湾古城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p><p class="ql-block">读史以明鉴,知古以鉴今;昔日辉煌的古城和神奇的史话,已化作了历史的尘埃;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b>-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b></p><p class="ql-block">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北京),</span>是中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一的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顾名思义,极旱荒漠就是极度干旱的沙漠;而瓜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正是处于这种</span>极端干旱的气候环境之中,其干旱指数高达50倍(蒸发量与降雨量之比)。因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对荒漠化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于1987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并于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二十多年的治理和建设,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在保护区内,不仅有广阔的戈壁荒漠草场,也有水草丰美的草甸草场,更有辽阔的水库湿地,成为了动物和鸟类的重要的栖息之地;一些多年不见了的动物种群(如蒙古野驴、北山羊等)又重新出现在了安西自然保护区里。</p> <p class="ql-block">在安西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座双塔水库。我们沿着省道S239前行,直接到达了水库边上;爬上水库边上的一个小山包,明亮的水面瞬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p><p class="ql-block">只看水库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地方;普普通通的,和其他的水库没什么两样;让人惊喜和兴奋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在茫茫戈壁中,周围是光秃秃的荒岭和沙漠,突然看到一片清水,那就像在荒原上发现了一颗璀璨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双塔水库做为安西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既是瓜洲农业灌溉的稳定水源,也是治理戈壁荒漠恢复植被及调解气候环境的重要保证;其水库周边的湿地环境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候鸟的迁徙和栖息起到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所来到的双塔水库的位置,其部分山石深入到水中,有点儿水上雅丹的意境;虽然不是那么很壮观,但独特的山石造型在一波清水的映衬之下,也为这片荒凉的戈壁增添了不少色彩。</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公路继续向前,由S239 转入Y421乡道,路况非常好,几乎没什么车;道路两侧是广阔的治理后的戈壁荒漠草场,一丛丛红色的乔木在绿色的灌木丛中显得格外妖艳,这种植物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百度一搜,学名柽柳(西北一带常<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其为红柳),一年开花三次,花期较长,是一种在西北地区常见的植物;这种植物</span>抗旱耐寒、抗盐碱抗风沙,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高,是防风固沙的好树种。</span>同时,它的颜值也非常高,尤其在开花时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墩墩、一簇簇,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绽放,在茫茫大漠之中诠释着生命壮丽的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柽柳,沙漠之花,安西荒漠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b>- 瓜洲戈壁雕塑艺术长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瓜洲戈壁雕塑艺术长廊,位于瓜州县城东南方向的戈壁滩上,距离县城约20多公里;从瓜洲县城出发的话,走 S313,转 X270,也就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span></p><p class="ql-block">所谓戈壁雕塑艺术长廊,就是在瓜洲 X270 公路两側的戈壁滩上,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几座雕塑作品,分别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地之子》、《无界》、《汉武雄风》等,从而</span>构成了西北戈壁荒漠上的大型艺术景观;这些雕塑作品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自然环境的鲜明对比之下,给人一种孤独而悲壮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瓜洲雕塑艺术长廊,来源于 “荒野艺术计划”,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董书兵教授发起,通过在西北荒漠中创作大型的雕塑作品,以展现当代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p><p class="ql-block">荒野艺术计划的实施,最受益的是瓜洲;不仅提升了本地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更显著的是提高了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瓜洲戈壁艺术长廊已成为河西走廊最火的网红打卡地,来西北旅游的游客,基本上都要到此地游览打卡。</p> <p class="ql-block">瓜洲戈壁艺术长廊沿线各雕塑之间距离拉的比较长,从头到尾估计有十几公里;我们驱车只在汉武雄风、无界及大地之子这三座雕塑前停留游览了片刻,这也是游客们常去的三座,每座雕塑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去前两座雕塑观赏的游客还不算多,可以清晰地看到雕塑全貌;《汉武雄风》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和中央集权,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无界》则展现了丝绸之路文明的延续性与艺术文化的无界性,以虚实相生的线条结构,在戈壁中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视觉效果,隐喻现代文明超越了千年时空。</p> <p class="ql-block">而来到大地之子雕塑前,那简直是人潮如涌,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群把这个叫做大地之子的娃娃围在中间,那肃穆、惊异、激动、亢奋的表情似乎在问:这是谁家的娃娃啊,为什么趴在这茫茫戈壁之中……</p><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位游客心里都有答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娃娃就是我们自己,而大地,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华夏上下五千年,我们生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母亲就是我们的依偎和寄托;拥抱母亲,建设及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匍匐在戈壁滩上的大地之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像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一样;是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也能安然入睡……</span></p> <p class="ql-block">• <b>Day 11:瓜洲 → 敦煌(7月23日)</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计划,是从瓜洲去敦煌;瓜洲到敦煌的距离并不远,相距也就百十公里,因此时间上很富裕;这天的计划安排是上午去瓜洲的榆林石窟,下午到敦煌后去参观敦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b>- 榆林石窟</b></p><p class="ql-block">榆林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在中国十大石窟第六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并在其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所发展;现存洞窟43个,窟内有壁画、佛像等,展现了丰富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与敦煌莫高窟非常相似,</span>因此榆林石窟也被称为莫高窟的 “ 姊妹窟 " ,并且都归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管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榆林石窟在瓜洲城南约70公里的峡谷中,榆林河缓缓地从峡谷中流过,石窟就开凿在两岸的峭壁上;从县城出发走</span>S314省道,再转X272县道,也就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榆林石窟普通门票40元/人 ,可参观五个窟(每天开放的洞窟不同,随机安排);另外还可加钱购买特窟票,一个特窟需加100到250元不等,名曰洞窟特别保护费,实际上就是变相敛财;没什么道理可讲,金钱凌驾于一切,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这么搞,就连医院看病不都有什么特需号吗?这是国家允许的。</p><p class="ql-block">五个窟一晃而过,每个窟也就听讲解员介绍几分钟;从外面看石窟没什么特别之处,就像黄土高坡上的一排排窑洞,可进入石窟后,却是别有洞天,内藏乾坤;洞内陈列着各种彩塑的佛像及道像,石壁及洞顶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文物啊,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及独特的绘画技法确实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在榆林石窟的参观过程中,第一次听到了榆林窟供养人这个词,细听讲解及观看壁画,搞明白了榆林窟供养人是怎么回事儿了。榆林窟供养人是指在石窟建造修缮过程中提供资助的人,这些人不仅是石窟的资助者,而且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代表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同时,这些供养人的画像也被绘入洞窟的壁画中。榆林窟最大的供养人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曹氏家族,榆林石窟的建造有一多半是曹氏家族出钱供养的。</p><p class="ql-block">曹氏家族的兴起,来自五代时期的曹议金,曾任唐朝节度使,执掌瓜州、沙州(敦煌)等地的军政权;后长子曹元德继位,三子曹元忠再继位,曹氏政权世袭统治达120 余年。</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唐朝佛教极为盛行,曹氏家族亦是虔诚的佛教徒;为此出资在瓜洲榆林窟及沙洲莫高窟开凿了50多个洞窟;在这些洞窟之中,除了大量的佛教塑像及壁画之外,还出现了关于曹氏家族人物的壁画,比较典型的是16窟及19窟,里面有曹氏家族曹议金及其夫人回鹘公主、长子曹元德、三子曹元忠及妻子凉国夫人翟氏以及他们的后辈子女等等,形成了 “ 家谱式 ” 的壁画。这样就在以石窟壁画形式传承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将曹氏家族自己的历史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因此榆林石窟16窟及 19窟也被后人称为功德窟。这些石窟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展示了千年前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以及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山河犹在,过眼千年;我们站在榆林河畔,感受着岁月的变迁,品味着历史的沉淀;<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窟与河流静默守望,仿佛诉说着流逝的光阴,同时也发出灵魂之问:这世间,何为永恒?天地无语,只有</span>佛曰:刹那便是永恒……</p><p class="ql-block">是的,大千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转化与变化,</span>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不能重复,发生了的就永远过去;只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感知锁定在瞬息流逝的此刻,全然活在当下,那么这当下的瞬间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因为我们的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瞬间而构成的,很多东西,一旦错过了就永远错过。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个瞬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span>将每一个刹那都视为完整而永恒的存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永恒的并不是我们的生命,永恒的是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好好地活在当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珍惜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愿岁月静好,你我安然……</span></p> <p class="ql-block"><b>- 敦煌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左右,我们驱车进入敦煌;敦煌是个县级市,归酒泉市管辖,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界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对促进欧亚大陆经济、宗教、艺术交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我们到敦煌的第一站,就是参观敦煌博物馆。已经提前在敦煌博物馆公众号上进行了预约,现场刷身份证入馆即可,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敦煌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敦煌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展品为敦煌主要历史时期的文物以及莫高窟内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华戎交会的都市》主题墙,馆內共设有六个展厅,陈列着两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共1100多件文物展品。在这些展品中,有石、陶、瓷、木、铜、铁等各种器具,还有经文、书画、汉简、丝绸、珠玉、花砖、拓片、古币等等,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看着是眼花缭乱;我们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一下。</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里,有几件必看的藏品,据说是敦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是魏晋时期的画像砖,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兴盛于两汉,延续至宋元,而魏晋时期的画像砖更是古朴典雅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画像砖以陶土制砖,</span>表面施以彩绘,画面内容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神话故事等,生动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现了古人的衣食住行、农耕劳作、狩猎出行、歌舞宴饮等日常生活场景,成为了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人文习俗及艺术文化的重要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画像砖也是砖,是砖就属于建筑材料;在古代,画像砖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性材料,多用于墓室墙壁的装饰,在墓壁上形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叙事性或象征意义的壁画;</span>有时也会用在宫廷或楼阁的建筑中,以提高建筑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画像砖有长砖也有方砖,尺寸统一便于施工;长砖长 <span style="font-size:18px;">31厘米,宽15.8厘米,厚6.5厘米;方砖边长37厘米,厚5厘米;与我们现代建筑材料中常用的砌墙红砖及铺地方砖大小差不多;时过千年,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span>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多方面的智慧和经验。</p><p class="ql-block">一砖一画,一画一景;做为敦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魏晋画像砖确实值得一观。</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镇馆之宝是北凉石塔,存放于博物馆的第二展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展柜里有两尊石塔,一尊已经残缺失去了塔顶,另一尊保存相对完好,高度有三十几厘米,直径十几厘米;石塔上雕有拱形佛龛,<span style="font-size:18px;">龛内雕凿有 8 尊佛像;小巧玲珑,工艺精湛,体现了北凉时期的佛教文化和艺术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北凉石塔出土于河西走廊一带的寺庙遗址上,应该是塔寺内的供奉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独特的形制、图像与铭文,反映了佛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敦煌博物馆专注展示的是敦煌历史上的文化,而做为敦煌最典型的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必在展示之中;在博物馆的第三展厅,有一件莫高窟的展品令人震撼,那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高窟第45窟复制窟。这个复制窟以 1:1 的比例,精确复制了莫高窟第 45 窟的原貌;特别是窟内的七尊塑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被公认为是莫高窟现存最精美的唐代彩塑代表;虽然是复制品,但还是让游客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因为</span>45窟属于莫高窟特窟,即使到了莫高窟也不一定能看到(有许多限制因素),如今在博物馆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此近距离地呈现在游客面前,确实是有些喜出望外了。</span>洞内释迦牟尼佛像庄严,<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尊塑像都造型生动、神态传神,</span>仿佛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 Day 12: 鸣沙山月牙泉 + 莫高窟(7月24日)</b></p><p class="ql-block">昨晚住在距离鸣沙山很近的一个山庄里,就为今天游玩鸣沙山月牙泉方便;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就奔景区,走鸣山南路,进景区中门,六点多就到了景区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b>- 鸣沙山·月牙泉(上午)</b></p><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沙泉共处的沙漠奇观闻名于天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顾名思义:景区的核心景观就是一沙一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敦煌县志》里记载,鸣沙山和月牙泉在清代道光年间被列为敦煌八大景观之一,鸣沙山为 “沙岭晴鸣”,月牙泉为 “月泉晓澈”;</span>沙聚成山,泉似弯月,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沙漠画卷……</p> <p class="ql-block">检票进入景区,沿着敦月路向南前行,来到鸣月广场,穿过一道仿唐宋古建筑风格的牌坊,鸣沙山即刻出现在我们面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金色的沙山连绵起伏几十公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峰如刀刃,沙脊似游龙,明暗相间,层次分明,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如梦如幻,令人着迷。</span></p><p class="ql-block">在人们的印象中,茫茫沙漠带给人们的只有荒凉与寂寞,而鸣沙山,这座会唱歌的沙山,却给人带来了愉悦和欢乐;沙随风舞,风带沙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沉浸在沙海之中,细软的沙子如同一抹金色的丝绸,双手捧起,任沙粒在指尖流淌,同时也任思绪沿着沙脊那金色的曲线一路飞扬……</span></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是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骑乘骆驼漫游沙海;在鸣月广场外侧就是骆驼骑乘点,排队等候骑乘骆驼的游客络绎不绝;据悉:鸣沙山每天骑乘骆驼的人数有一万多人,而骆驼的数量只有两千多头,而且景区对骆驼实行轮岗制(避免骆驼过度疲劳);因此,在鸣沙山骑乘骆驼畅游沙海得排好长好长的队呢。</p><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千头骆驼组成的沙漠驼队绵延近两公里,驼铃声声,气势磅礴,宛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迎着朝阳,穿越沙海,构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驼铃载着丝路传说,沙丘刻满岁月年轮;<span style="font-size:18px;">鸣沙山约形成于三千年以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因其独特的沙鸣声响而得名;据科学考证,鸣沙山发声的原因在于其沙粒</span>以石英砂为主,在特定的湿度、风速和坡度等条件下,沙粒摩擦产生声波共振效应,从而形成风带沙歌、沙动声鸣的神奇景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微风吹过,沙粒轻吟;此时此刻,让我们与鸣沙山来一场不解之缘的浪漫之约,让繁华旧梦在一抹黄沙中悄然绽放;沙随风舞,风动沙鸣,美好的瞬间将永留在记忆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鸣沙山山脚继续向南前行,前方出现了两株柳树引人注目;据悉,这两株相互依偎同根而生的旱柳栽种于1971年,被人们称为夫妻柳,象征着坚韧和爱情;尽管在1997年的一次大风中被折断,但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悉心修复照料下,起死回生并再次枝繁叶茂,成为了景区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50多年过去了,夫妻柳作为鸣沙山月牙泉的守望者,共同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来到景区的游客们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此驻足拍照,或在树荫下纳凉歇息,感受着这份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向西拐个弯儿,就是令人向往的月牙泉了。大自然在造就鸣沙山的同时,亦同步雕琢出月牙泉这一杰作;在这里,奇妙的鸣沙现象与清澈的泉水相互辉映,二者共同编织出一道令人心驰神往的沙漠奇观。</p><p class="ql-block">月牙泉坐落于鸣沙山的怀抱之中,古称沙井、药泉,清代时因其形似初月而定名月牙泉;茫茫沙漠之中,月牙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澈的泉水与周围的沙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历经风吹沙打却从未被淹没,这一奇特现象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沙不掩泉,沙水共生,这是鸣沙山与月牙泉的独特魅力所在,源自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的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即使有沙子滑落到山脚之下,也会凭借风力的作用重新回归山顶,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是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岁月流逝,可月牙泉却千年不涸,风姿不变;其原因就在于有丰富的地下水一直在滋养着她,而她附近的沙柳等绿色植被也枝繁叶茂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在某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的某些行为严重地背离了自然科学规律,未经科学考察,在月牙泉周边地区开荒造田、打井灌溉、截断河流等,造成月牙泉附近的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到了80年代中期,月牙泉已经岌岌可危,最危险时水深不足一米,月牙泉有可能就此消失。</p> <p class="ql-block">直到此时,当地政府才感到事关重大,难道这延续千年的神奇景观就这样断送在他们手中?经过科学考察及多方论证,拯救月牙泉行动就此拉开序幕:<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井压田,缩减使用地下水资源;第二步是修建地下水补水工程,在距离月牙泉约五公里的一处对月牙泉补水最为敏感的区域,</span>建设一个大型渗水场,里面包含十多个渗水池,水源则由政府每年从党河调入4000万立方米;经实验验证,只需3~5天时间,渗水场内的水就能渗透至月牙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项补水工程耗时耗财,累计投入资金达二十多亿,但颇见成效;</span>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月牙泉的水深已经达到了五米。这就意味着月牙泉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它的奇美风姿得以重现人间,月牙泉终于起死回生。</p> <p class="ql-block">沙间水畔的高地上,有一处仿古建筑群,汉唐风格;这里原来是有过亭台楼阁及庙宇的,陆陆续续建于各个朝代,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访抒情的地方,其中不乏著名书法家和社会名流留下的匾额与楹联,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及文革时期人为破坏,这些古建筑消失殆尽;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是在九十年代重新仿建的建筑群,其中月泉阁是这些仿古建筑群中的代表及标杆,来月牙泉的游客远远地就能看到它。</p> <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流逝,失去的不会再来;月牙泉高地上曾经的古建筑群已经失去,那是历史上的一次政治浩劫引发的灾难;但愿以后国家和人民都不要失去理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这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如今,鸣沙山下月牙泉边,仍是白杨玉立垂柳飘丝,南岸高地上的建筑群虽然是重修仿建,但其雕梁画栋飞檐高翘的古朴雄姿,在碧绿如玉的月牙泉的映衬之下,在水畔沙间留下了如诗如画的倩影,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其古朴优美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游客们。</span></p> <p class="ql-block"><b>- 莫高窟(下午)</b></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石窟艺术里,最有名的当属于敦煌的莫高窟;<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和雕像闻名于世,被誉为 “东方艺术明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高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span>开凿于前秦时期,此后历经十六国、南北朝、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修缮扩建,前后延续了一千多年,最终形成现存的规模:莫高窟<span style="font-size:18px;">洞窟约四百多个,彩塑两千多尊,壁画约四万多平方米;莫高窟在石窟建筑、佛像雕塑及壁画绘制上,都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span>因此,来敦煌,必游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门票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在这次自驾西北旅行之前一个月,我们就在莫高窟官方网站上预订好了门票(A票:238 元/位,包括参观八个普窟,观看一场数字电影,免费双程摆渡车)。我们约的是下午一点场,午饭后直接驱车来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停车场,然后刷身份证验票进入展示中心观影厅,观看超高清球幕电影《梦幻佛宫》。</p> <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片长只有20分钟,介绍了莫高窟七个经典洞窟的壁画和塑像;时间虽短,可带给游客的视觉震撼却令人回味无穷。那 180 度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那立体环绕的声音、那洞窟中璀璨绚丽的艺术再现,无一不打动观影的游客;如此沉浸式近距离的观赏莫高窟塑像和壁画,切身感受着千年佛宫的神秘和梦幻,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荧幕上出现的每一个石窟,就是一道穿越千年的大门,刹那间把人们带回到了大唐盛世,仿佛丝绸之路的盛景依然停留在石窟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看完数字电影后,在展示中心乘坐摆渡大巴前往莫高窟的石窟窟区,参观八个实体洞窟。下车后在窟区入口处排队等候,每25~30人一批,由讲解员点人数发耳机,全程带领进窟参观;每批人所参观的洞窟是随机安排的,由讲解员掌控,洞窟门随开随关。</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着讲解员逐一参观洞窟,每个窟讲解5、6分钟的样子,一个窟前前后后也就10分钟;我们这批游客参观的是16、46、332、334、335等洞窟,洞窟内的面积不是很大,一批人基本上站满了,只有16洞窟比较大,侧边有一个甬道通往17号洞窟(藏经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洞窟基本上开凿于唐朝时期,</span>洞窟的正面一般是个大佛坛,中央位置端坐着佛祖,两旁站立者多是弟子、菩萨、天王等;洞窟的四壁及洞顶基本上是彩绘的壁画,十分精美,保存的也很完整;洞窟内是不允许照相的,可看到有人偷偷拍照,就经不起诱惑,借着讲解员打出的手电光偷偷用手机拍了几张;事后惭愧,汗颜……</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窟是96号窟,不讲解,自己排队观看,讲解员收回耳机后就颠儿了;由于所有游客都要参观这个窟,所以排队的人很多。第96号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洞窟,以36米高的弥勒佛像和九层楼阁建筑而闻名,始建于公元695年,历代多次修缮扩建,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佛像。</p><p class="ql-block">96号窟在唐代具有很高的政治、宗教及艺术价值。这与武则天执政有很大的关系。洞窟内的那尊高达36米的弥勒佛造像的造型为女性形象,该形象被认为是武则天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巩固政权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历史的见证。在这里,每一尊雕像都有一段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一幅壁画都是一段传奇;岁月侵蚀了石壁,却掩不住文明的厚重,古人在敦煌的沙尘中,留下了永恒的虔诚与智慧,而后人站在千年石窟前,仿佛叩响了历史的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莫高窟,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洗礼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像的庄严神圣,壁画的绚丽多彩,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同时,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深远、以及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眼望千年,一梦入敦煌……</span></p> <p class="ql-block"><b>- 夜幕下的月牙泉(黄昏时刻)</b></p><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完敦煌莫高窟后,驱车回到所住宿的山庄休息;黄昏时刻,我们再一次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就是想登高看看黄昏时分的月牙泉。</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感觉游客比白天还要多,爬鸣沙山的人排起了长队;原来是在每周的一、三、五晚上景区都要组织万人星空演唱会活动,演唱舞台设置在鸣沙山脚下的小泉湾广场,鸣沙山山坡就是天然的观众席;今天恰好是周三,让我们给赶上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鸣沙山铺设的索梯艰难地向上攀登,到达半山腰后,找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做为我们的坐席;这时已经快九点了,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火红,看那晚霞烛天,金晖映水,月牙泉的整体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心动不已,思绪随着晚霞一起飞到那遥远的西出阳关的古老岁月……</p> <p class="ql-block">夜幕轻笼,灯光齐现,当晚九时,一场别开生面的万人星空音乐晚会拉开了序幕,<span style="font-size:18px;">瞬间点燃了全场游客的热情</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璀璨的星空与绚丽的舞台灯光交相辉映,近万名观众齐聚月牙泉畔,在浩瀚沙漠中共同感受音乐与大漠的完美融合;从鸣沙山向下看去:轮廓分明的月牙泉、广阔的大漠、天边美丽的晚霞及五彩缤纷的灯光,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感到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敦煌之韵,鸣沙轻吟,月牙泉畔,时光静好;潜心聆听那阵阵晚风中传来的悦耳歌声,在心底珍藏起一个永远也不会抹去的敦煌之夜……</p><p class="ql-block">敦煌之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洗礼,让人在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的交织中,重新感知艺术的永恒、历史的厚重及生命的共鸣。从敦煌博物馆的历史珍藏,到莫高窟的绚丽壁画,从鸣沙山的风动沙鸣,到月牙泉的镜花水月,无不使人感到多维度的震撼,唤醒着每个来敦煌的游客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信念及对大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6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