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0年代初的深圳,是一座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城市。那时的高楼大厦还不多,街上的外企白领、打工潮人和本地村民混杂成一道活色生香的风景线。而在那样的年代,深南中路上的上海宾馆,几乎是所有“闯深圳人”心目中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年轻、热血,怀揣着一纸文凭、一点技能和一腔希望,南下闯荡深圳。信息还不发达,没有社交软件,没有地图导航,一提起“在哪里见面”,十之八九都会听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上海宾馆门口见。”</p><p class="ql-block">它是地理上的中轴,更是时代里的坐标。不管是朋友间初次见面,还是商务谈判第一次碰头,约在这里总显得郑重又可靠。那个略带欧式味道的大门口,仿佛站在那里,就能让自己显得体面几分。门口的旋转玻璃门里进进出出的人,每一个看起来都像“成功人士”。于是,我们也经常怀着一点小紧张和不安地站在那里等待,期待着某个人的到来,也期待着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我曾无数次在上海宾馆门口等人,也曾在那里见过许多形形色色的面孔:有一脸精明的港台老板、有穿着合身西装的内地推销员、也有一看就是刚进城的大学毕业生。人来人往,命运交错,多少合作、友谊,甚至爱情的起点,就从这个门口开始。</p> <p class="ql-block">而离上海宾馆不远,有一家我们白领圈子里流传甚广的小餐厅,叫“西安老马家”。它没有豪华的装潢,也不登什么美食榜单,却靠着一碗正宗的油泼面和几道地道的西北家常菜,在九十年代的深圳,闯出了一片热气腾腾的天地。</p><p class="ql-block">每到周末,我们这些刚发了工资的年轻人,最期待的就是能在老马家“聚一餐”。通常都是几人结伴,提早赶去排号。等座的时间里,大家聊工作、聊理想、聊谁最近跳槽、谁升职、谁被裁,也聊谁谁最近谈了个北方姑娘,说要带来让我们“审审”。店里吵吵嚷嚷,却让人心安,那是一种“城中有根”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老马家有一面贴满照片的墙,上面是来吃饭的客人们留下的笑脸。每次我们聚完餐,走到那堵墙前,看着那些张张生动的面孔,都会想:也许哪天,我们也会贴上去,成为这个城市记忆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深圳,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深南中路被高楼森林包围,霓虹如昼;而曾经熟悉的老马家,早已搬迁、改造,可能只存在于旧照片和人的记忆里。但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宾馆仍在,而且被列为了“深圳十大历史建筑”之一。这座曾见证无数人生起落、情感交汇的老建筑,终于在时代的风尘中,被郑重地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而我们这些曾在它门前徘徊、驻足、等待的人,也早已各奔东西。有人成了老板,有人回了老家,也有人仍在这座城市里奔忙,默默老去。</p><p class="ql-block">但无论走到哪里,每每听到“上海宾馆”四个字,心里都会泛起一阵莫名的暖意。这暖意不是怀旧,而是一种对青春热血、对相遇、对彼此陪伴过一程的温柔纪念。</p><p class="ql-block">城市在变,人生在变,但总有一些地标和味道,会像锚一样,把我们的记忆系住,上海宾馆是,老马家餐厅,那段一起吃饭、等待、交友、谈未来的岁月。虽然我早已离开深圳,来到大西洋彼岸,深圳这块热土是我青春的记忆,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