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29日感恩日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午后的温暖:一封来信带来的感动与希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午后的谈话:一封来信的温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休看护后回到办公室,我轻轻翻开陈某同学前不久给我的来信,一字一句地品读。这封信我已反复读过几遍,每一次都让我心头涌上暖流。她在信中敞开心扉,分享了许多心里话,这份信任让我由衷感动。我特意叫同学帮忙请她午休后来办公室一谈,首先就是想当面感谢她:“陈某同学,老师要好好谢谢你。你的信我读了又读,非常感动,也很珍惜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些心情。”听到我的话,她有些腼腆地笑了,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忐忑渐渐消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玫瑰的故事:罚站与感恩并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谈话中,我们自然地聊到了去年教师节那天的情景。我提起:“那天上地理课我还让你罚站了,可下课后你却送我玫瑰花,让我特别意外也特别感动。”说起这事,陈某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告诉我,那天她特意准备了两束玫瑰花,一束送给班主任,另一束就是给我的。她说当天就捧着花来办公室找我,可是一连跑了好几趟都没见到我人影。后来她看了课程表,发现当天下午我还有一节地理课,于是就特意等到那节课下课后,在教室门口把花送给了我。“那节课我还罚你站了,你怎么还愿意送我花呢?”我有些不解地问。陈某认真地说:“我准备好的东西,不会因为被老师罚站就不给了。”停顿了一下,她又轻声补充道:“我能感觉到老师对我是友好的,没有看不起我。其他人几乎都觉得我没救了,但您虽然也会批评我、罚我,可我知道您心里并没有看轻我。”这番话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一时有些语塞。原来,我平时对她的每一点尊重和期待,她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支带着体温的玫瑰花,此刻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它不仅仅是一束花,更是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是寒风中的一抹暖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不变的师生情:未来的门永远为你敞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聊着聊着,我们都意识到,初二的地理课已经结束,以后她不会再上我的课了。想到这里,我有些感慨地对她说:“虽然地理课结束了,以后也许没有机会再教你地理,但你永远都是我的学生。这份师生情谊不会因为课程结束而结束。”陈某安静地听着,眼神里有几分不舍也有几分期待。我接着说:“如果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来找我聊天,老师愿意当你的倾听者。”她轻轻地点了点头,我看到她的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泛起了水光。教育的意义,不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显现吗?即使课堂不再,但温暖的联结已经建立,我希望自己永远是她可以信赖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的约定:期待你笔下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某在信里提到,她“想找个机会把地理老师写进去”。我当然明白这是多么珍贵的心意。于是我笑着对她说:“老师很期待哦!无论你什么时候写,写了就得告诉我啊,我都等着拜读。”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认真地回应她的这个念头。我知道,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愿意把老师写进自己的故事里,那一定是因为老师在她心里占据了特别的位置。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我也在心里默默期待着,未来某一天能读到她笔下的那个“地理老师”——也许是一个严厉又温暖的形象,也许是一段让她难忘的回忆。无论如何,这都将成为我们之间独特的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希望的种子:用数据点亮未来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我想和她谈谈更实际的问题——关于她的学业和未来。我知道,陈某同学过去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有些老师对她失去了信心。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关键是要让她自己看到希望。于是我和她分享了一些数据:“今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有6200多人,而可录取5700多人。你看,这个录取比例是很高的。照这样的比例推算,我们学校明年参加中考的同学,90个人里可能只有7个人录取不了。”陈某同学静静地听着,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惊讶和希望。我又接着说:“再比如说你的极弱科目英语吧,初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汇也就1600到2000个。如果从现在开始到中考还有300多天,那么每天只要记住7个单词,一年下来就能全部掌握。”我一边说一边观察她的反应,发现她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这些具体的数据对她来说可能比空洞的鼓励更有说服力——原来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每天踏踏实实地努力一点,就有机会实现。末了,我凝视着她的目光说:“老师相信你,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你愿意试试看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虽然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但我能感受到,一颗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种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不奢望一次谈话就能让陈某同学完全走出迷茫,而我,将永远为她留一盏灯,守护这份珍贵的师生情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30日感恩日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期末晴日,暖阳晒被亦晒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期末考最后一天的晨光,格外清朗。久违的太阳慷慨地洒满校园,也照亮了办公室里等待第二场监考的闲暇片刻。空气里都透着一种忙碌即将告一段落的轻松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汪校老大哥起身,准备去收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却像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瞬间荡开了我心底搁置许久的念头:“啊!我那床厚被子!” 冬去春来,它被束之高阁已久。念头刚脱口而出:“汪校,看到您洗衣服,我也想洗下被子了……” 话音未落,老大哥已停下脚步,大手一挥,爽朗又笃定地说:“去!你全部弄到我洗衣机里洗下!” 语气干脆利落,仿佛替我解决的不是搬动、浸泡、清洗大件被褥的麻烦,而是顺手拈来的一件小事。“这真是解决我的一大难题!” 若非他如此主动热情,这“工程”恐怕又要拖延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急忙回宿舍抱来被子。此刻,那床冬天的盖被,因长久未动而产生的霉味,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庆幸能及时处理。汪校熟练地教我把被子塞进洗衣机,放上洗衣液,然后启动,那份被妥帖照顾、后顾无忧的感觉,如同暖阳包裹周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这份暖意,又岂止于今日这一床被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静下心来,细数点滴,才惊觉汪校老大哥的恩情,早已如空气般融入日常,习以为常到几乎成了心底的“理所当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溯源: 初识于2018年12月广州的心理健康培训,那时我还在南义中学。缘分奇妙,种子悄然埋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来: 2023年9月,我调入这所新学校,人生地不熟。报到时,书记让我联系管后勤的汪校。电话接通,我带着新人的忐忑问:“汪校,我需要带些什么过来吗?” 电话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和那句让我至今心头一暖的话:“带知识来就可以了!” 没有客套,没有距离,只有对一位新同事最纯粹的欢迎和最温暖的鼓励。这句简单的话,瞬间驱散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与不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融入:工作上,他是经验丰富、毫无保留的前辈。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有幸与他同处一个办公室,近水楼台,工作中更是深得他的言传身教,那些春风化雨般的指点,让我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升华:生活上,我们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同事关系,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更珍贵的是,在他那里,我感受到的,是亲弟弟般的待遇——是那份无需言明却无处不在的关照:从初来时生活上的指点安顿,到日常琐事的援手,再到遇到困难时那份坚实的依靠和开解。他细致地照顾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同出一门的师范校友,他高我几届。这份“学长”的情谊,在他身上,早已升华为一种厚重如山的兄长情、亲人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这床带霉味的被子,恰似一个警醒。 它提醒我,那些“习以为常”的关怀,恰恰是最不该被“习以为常”的恩情! 汪校老大哥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源于他心底那份如兄长般的仁厚与善良。细想今日之事,心中更添一层感动:汪校大哥在洗好他自己的衣服后,或许本就计划着接下来要洗他自己的被子(下午汪校洗自己的被子)?听到我脱口而出的需求,他毫不犹豫,立刻将自己的计划搁置一旁,大手一挥便将宝贵的洗衣“档期”优先让给了我。这份“让”,是兄长对弟弟那份不着痕迹的体贴与爱护,是“先人后己”最朴实的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您,汪校老大哥!感谢您从“带知识来就行”的温暖接纳,到工作中不倦的教诲,再到生活中无微不至、如待亲弟般的关怀(常早晨带鸡蛋给我吃,哈哈)。以及每一次像今日这般,默默将我的需求置于您自己之前的体贴与付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晒被,亦是晒心。愿这阳光,也晒透我心中因“习以为常”而生的微尘,让感恩之心永远澄澈明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