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卢作孚

您好

她与英雄之城——时光的印记 重庆市女性社会组织“她享汇”主题分享沙龙(徐蓓导演《卢作孚》创作专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6-28日下午,重庆文保志愿者约四十多人参加了</span>重庆市女性社会组织“她享汇”关于卢作孚话题的分享活动,地点在重庆市南岸区精典书店 女性社会组织“她享汇”副秘书长胡馨予主持。这是一次为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别有价值的纪念活动,是为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精神寻找注解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正如主持人一再强调,引起我们思考的那样:当代多少人记得卢作孚?!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大有人在!年轻人只听说过这个名字,至于其他就不得而知。这个拼尽一生,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人,生于重庆长于重庆,连这座城市的重庆人都不认识他、不了解他。那又何谈其他城市、其他人来记得他呢?他奉献一生,铮铮铁骨!死得又那么凄凉,让人扼腕痛惜!如果无视这样的人曾经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何异于让法西斯的铁蹄肆虐在中华民族的土地?!更何谈人性的温度呢!</p><p class="ql-block">感谢徐蓓导演为我们带来的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族英雄——卢作孚</b></p><p class="ql-block">卢作孚的一生都围绕着一个“救”字,在最耻辱最危难的时候,救人民于水火,救家国于危难。以实业挽救民族。他是行业先驱,救国商人。徐蓓导演拍摄的五集卢作孚纪录片完整版:</p><p class="ql-block">第一集《出路》第二集《民生》第三集《要变》第四集《命脉》第五集《花园》</p><p class="ql-block">“呈现一个有声音、有影像、有立体感的卢作孚,还原他所处的时代,并以当下的语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p><p class="ql-block">徐蓓导演经过三年多的创作,纪录片《卢作孚》最终定档。为扩大该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制作了4集精华版和5集完整版两个版本。</p><p class="ql-block">4集精华版每集25分钟,分别是《书生》《船王》《布衣》《园丁》。</p> <p class="ql-block">这次分享会主要围绕徐蓓导演在拍摄制作五集卢作孚纪录片的真实记录展开,她用了《遗珠与初心》几个字来概括主题,大意是表述她自己在创作中所尘封的某些段落,在某些地方没被开启,以此表达她对卢作孚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比如她一直想表达她对卢作孚本人的理解,他既是生活中普通的一员,又是那么高尚伟岸的一位英雄,如何找到一些桥梁,连接起平常的烟火和不一样的人生?!她找到了“麻将”这个契合点。恰好卢作孚在1934年,写过麻雀牌的哲理相关文章!</p> <p class="ql-block">遗珠与初心 视频</p><p class="ql-block"> 徐蓓导演设计之一: 以麻将导入正题 五集纪录片都有这样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b> 卢作孚金句</b></p><p class="ql-block">学到精微惟一,法随时事乃迁。</p><p class="ql-block">看见的不是力量,看不见的才是力量。</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p><p class="ql-block">但愿人人都为园艺家,把社会上布置成花园一样美丽;都为建筑家,把社会上一切事业都建筑完成。</p><p class="ql-block">我们应以建设的力量作破坏的前锋,建设到何处便破坏到何处。人要在饿的时候才知道饭的味,在乏的时候才知道睡的味,所以人生的快乐不贵有太丰的享用,贵在极感需要的时候才享用。</p><p class="ql-block">我们对于任何事业,事前应有精密的计划,事后应有精密的整理,其性质都是建设秩序。</p><p class="ql-block">建设应从心理起,从建设公共理想起。</p><p class="ql-block">人们建筑一间美丽的房子在一个极大的公共猪圈里面,何如建筑一间小小的草房在一个极大的公共花园里面!”</p><p class="ql-block">我们爱一个人,便须得望一个人好,便须得把一个人训练好。</p><p class="ql-block">有力量的人如果彻底地明了除自身外,别无所谓障碍。如果肯改,便可马上改到帮助方面。正惟其环境不好,是予我们以弄好的时机,要是大家很聪明,便不要放过这时机,赶快努力,把现在不好的政治环境-——这正是今天以前大家创造起来的一一乃至于不好的社会环境设法改好。绝不可误认为环境太坏是予我们以坏的时机-——我们违背一切法律,无人可以干涉,</p><p class="ql-block">真正成功的青年,可以独当一面。</p><p class="ql-block">大家最希望的是相安,最恐怕的是相扰。</p><p class="ql-block">人们的天性,是要找事情做的,人不是好逸恶劳,而是好劳恶逸的。没有事便无聊,那才是痛苦。人要在苦中作乐,那才是真实。——《卢作孚年谱》(1930年3月2日)</p><p class="ql-block">做事不怕慢只怕断。</p><p class="ql-block">做事莫嫌小,愈小愈做得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叶莹 徐蓓 敖斯汀</b></p><p class="ql-block"><b>三位嘉宾现场交流</b></p><p class="ql-block">问题一:纪录片卢作孚第一集《出路》将卢作孚不断徘徊、寻路、受挫、思考展现出来,对当代的青年人来讲,他们时下处于最难的精神上最卷的时代里,您因此对年轻人有何话说?</p><p class="ql-block"><b>徐蓓:</b></p><p class="ql-block">我在做卢作孚纪录片时,纵有千般辛苦,若能被观众懂得,也是值得的、幸福的。其实每个时代年轻人都会困惑。我是九三年、九四年川大外语系文科状元,当时面临的困惑就是我该走哪一条路?在那个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在这块土地埋一颗种子就会生长财富的年代,我却喜欢上了纪录片,完全不会被关注的职业。完全逆着的潮流在走,而我本身可以选择很多的职业。十几年的时间,其实我一直在困惑。一方面在做普通人热爱的事情,一方面面临的同等学历的同学相比的压力,我们高中理科状元富到什么程度呢?买个别墅把它拆了。十几年,我都在这样的对比中过来的。因此,年轻的您,纠结是矛盾人生的常态,所以不用特别强调自己在当下时代遇到的问题特别大。其实我很羡慕当代的年轻人。他们二十岁的眼界超过了三十多岁的我!如果他们有问题,应该是其他的问题。不要从上到下自己去暗示自己:这个时代的问题都被自己赶上了,别这样想!</p> <p class="ql-block">问题二,您分享了创作背后很核心的创作背景资料,制作摄影等过程,我们在台下听得入迷。而这次分享我们讨论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问题;是1945年的长江和2025年的长江如此不同的问题。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在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在讨论这种幽微的、动人的、触目惊心的事情,2015年您接到《大后方》这个选题时,作为一名女导演,您为何选择关注这种历史的体裁?为何你会选择这种很“重”题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徐蓓:</b></p><p class="ql-block">我在接到大后方这个选题时自己收到一个暗示,“这是你要做的东西”。听起来这很玄学,但这是有原因的,我们这代人获取的思想营养是很贫乏的,除了走高考这条路,其他也不会去关心。我的文学底子和思想底子:一个是琼瑶,一个是金庸。我不是那种读书破万卷的人,但是琼瑶契合了我情感的敏锐度,金庸让我具有侠义的气质,目前我还在读陈冲《猫眼》一书,而且阅读时我会贴上便条,我很欣赏她写作的时对爱的坦诚。一旦这种东西在你工作后不停的阅读,那么对家园的情怀,做事如何的百折不挠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可能我身上的一点东西就是,只要点燃了这个选题,它就会加速。看到西南联大梅贻琦、张伯苓这些人的生平,你就会被引向一条非常美妙的路,你会享受这件事,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坚持,而且不着急,暗暗下定决心,我就是要做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问题三,我看到钱理群出镜的片子。想问您,站在后辈的角度看先辈们拼命做事的链接,是不是有这种感觉:你十几年作纪录片,记录那些对中国做出如何贡献的人:会生出“世上曾有卢作孚”!这样的感觉。那么现在你有钱理群先生和卢作孚联系的相关小故事?</p><p class="ql-block"><b>徐蓓:</b></p><p class="ql-block">1930年卢作孚与钱理群老师是有交集的。</p><p class="ql-block">我曾在钱理群先生封闭的空间里呆了两个小时和他倾谈。目前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在中国文学领域,他是鲁迅的研究者。但是现在他在研究长寿,自从他的妻子崔老师得胰腺癌去世之后,他就觉得老年人应该怎么生活?老年人对这个世界应该做什么?所以他把自己作为老人的岁月感悟记录下来,包括我们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如何处理后事,面对生死,他在研究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现在想做一个自媒体,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作为一个平台推广。可能以后这是媒体的主战场,而不是电视台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问题四:您在分享纪录片的创作时,第一集《出路》原来选用的标题是失败,您所理解的失败更多的是体验。在时间中其实它是不存在的,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普通人都喜欢乐观一点,喜欢寻找出路!我个人比较喜欢《失败》这个题目,和配音也很契合,现在抗战题材比较敏感,但最终您是在真实的情况下寻找出路,感谢您赋予我们真实,赋予我们力量!</p><p class="ql-block"><b>徐蓓:</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诗意的问题,从《大后方》开始,每个片子都是一个豪赌,一个心理建设!对我而言尽力就可以了。做卢作孚纪录片时,当你靠近很多很多的人,你会发现很多人在对你说:重庆历史可以这么写吗?卢作孚可以这么写吗?这时如果你受到影响,片子可能就失败了。我的幸运之处在于:你在制作纪录片时,你会和片中的人物命运紧密联系,你会从中获取很多的力量,你的力量是从这些人身上得到的。我真的尽力了,过去10年间,我不停地失去最亲的人,最好的朋友、父亲!</p> <p class="ql-block"><b>四川美术学院牟群教授发言:</b></p><p class="ql-block">向卢作孚先生致敬!向徐培导演致敬!</p><p class="ql-block">徐培导演的纪录片,风格不一样,她不断地发掘,挖掘重庆的人文精神。文化是人创造的,研究人才是最重要的。卢作孚纪录片,更贴近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一个人的成长与自身经历和当代的风云是分不开的路,卢作孚从小受到张森楷先生的教导,从小立下大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p class="ql-block">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没有学历,生活在底层,甚至吃不饱饭,但是他们做到了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到的事情。徐蓓导演的镜头里,这种人到处都是。人类历史由基层、中层、精英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作用所构成,精英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现在常说打造“重庆识别度”,这个识别度是什么?是洪崖洞?轻轨穿楼?是火锅吗?构成重庆的城市精神,历史文化构成,这个城市的精神是人在起作用。从邹容到卢作孚,城市先导精神,政府、学者的层面,从卢作孚那个时代开始,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尽到自己的职责,踏踏实实在做,推动了时代发展!</p><p class="ql-block">重庆一位退休的贫困语文老师,一个人把中国文字的流变产生写了六本著作。老婆儿子因之都离他而去。他做了中国社科院几十号研究员几千万研究经费都做不了的事情。他用坚韧的精神,发自内心的火焰,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火焰,点燃了最后的热情!我们要不断发掘重庆的人文精神,徐蓓导演是剑桥的高材生,重大的教授,从学术的深度上把握人文的影像,创作卢作孚时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现在想创作“中国的诺亚方舟”这一题材。这是一个源于卢作孚时代的故事,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农场1200百多头动物,因为抗战爆发无法赶走。于是南京中央大学领导对养殖场农场的厂长说:务必做到疏散这些动物,因为他们是花重金到国外去买的,当时是为了中国的科研需要,现在别把他们留给日本人。但是一年之后,养殖场厂长跋涉4000公里,转战六个城市,把这1200多头动物完璧归赵送到沙坪坝重庆中央大学!当他们到宜昌最后一战时,货船满了。调度员说:故宫的文物,中央的金条都没法运走,战火来了,大轰炸开始了,这些动物,还是把它杀了吃了吧!这个时候养殖厂的厂长遇到了卢作孚,卢作孚对调度员说:“金条可以不运,文物可以不运,但这1200头动物我们必须运走,因为动物都不愿意当亡国奴!”</p> <p class="ql-block"><b>文保总干事吴元兵发言:</b></p><p class="ql-block">历史需要铭记,英雄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历史记忆,她与城市共生力量,这么一个共享会!2025年是我们党庆祝抗战胜利反法西斯斗争胜利80周年纪念!</p><p class="ql-block">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的英雄之城,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为致敬这个英雄之城,展现我们与时代交互的精神力量!今天在这里我们举办了这么一个有意义的活动。</p><p class="ql-block">我们记得从2012年开始到《大后方》2015年三年时间,这段时间我参与了徐蓓导演很多次分享,包括怎么样到美国去找资料,考察等等,记忆犹新,她坚韧执着的精神,在后面一系列与她合作参予的工作中,整个过程我们都很感动!用周勇部长的话说,成为中国电影旧片的一个现象,国际学术界满意,《大后方》纪录片上亿,西方学术界也满意。在英国、美国、荷兰许多国家,对他的学术水准,摄影手法赞誉很多。《大后方》作为重庆英雄之城的一个概念,卢作孚又印证了重庆这所英雄之城的概念!特别契合今天讲座主题,我们相聚一起是为了这种精神。关于卢作孚的讨论,徐蓓教授现在又改为了写实风格。这是现代纪录片的一个变化。最近的《苦干》,周部长在美国又在做这部《苦干》的片子,这对我们重庆英雄之城是个很大的反馈。感受到卢作孚先生。作为场外研究员我们感到卢作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没有钱干大事,有钱干更大的事”,这些精神,这些概念具有前瞻性,很大程度上就是付出,为国家!因此,你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包括我们志愿者能够传承,力所能及的保护文物!从抗战大轰炸的防空洞,从巴国之城到秦良玉,从江姐到千千万万的女性,今天的历史是一部汗水鲜血铸就的史诗。他们或许没有名字,但他们的精神融入这座城市,成为我们的骄傲!重庆这座英雄之城从不缺乏英雄的母亲,作为志愿者,我们走进了大街小巷,我们常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每座城市文物都见证着他的历史,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重庆历史,因为了解你才能爱上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你才能为他作贡献!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城市招商引资,吸纳人才,让更多的有识之士留在重庆。重庆文化底蕴深厚,包容性强,今天跟着卢作孚走进抗战纪念馆,这些抗战纪念馆更是精神坐标!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行走口述历史,让年青一代知道英雄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真实的存在。他们有血有肉的生命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要传承,作为文保志愿者,我们愿意为这个城市做一个手艺人。“用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传递温度”说所以我在这里作为一个文化志愿者,支持女性力量在妇联行动下守护这座英雄之城的记忆,让每个故事都能被看见,听见致敬女性力量,让他们的信念被了解,被召见,让和平的信念代代相传,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去扫街、探索,去认识这座英雄之城,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城市,英雄的母亲铸就了英雄之城,而英雄的城市永远是英雄的传承人,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新的时代书写重庆的荣光,谢谢大家,谢谢徐蓓导演为我们书写精彩的重庆故事!</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会长郎晓莉发言:</b></p><p class="ql-block">听了徐蓓导演对卢作孚纪录片创作的心路历程的分享,牟群教授具有启发性的发言,感受到拍纪录片非常不易!非常赞赏徐蓓导演从女性的视觉、思维、导演出发,这些台前幕后的故事,整个的拍摄过程,让我们对卢作孚伟岸的身躯有了清晰的创作认识。徐蓓导演记录片中那些连夜缝制救生衣的女工,那些平凡的她力量,在那个年代,女性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卢作孚,还是当时的女性,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宣传重庆文化的IP,不是宣传重庆的网红火锅等,而是宣传像卢作孚这样的人!我们也看见文保组织吴元兵为守护文物所做的贡献,代远翔口述历史、研究重庆史的所作的记录。这些微光照亮我们重庆女性!将母城记忆转化为思想活水和源泉,这是一场她与英雄之城的对话,转化为抗战精神的动力!让爱国报国的抗战记忆成为女性立德树人的教材,成为儿童家庭树立城市的基因!我们需要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重庆文化地标的点亮,特别为重庆女性点亮重庆女性的定义:坚韧,吃苦美丽!</p><p class="ql-block">重庆女性的力量不可小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深度的一个实践!市妇联,“她享汇”为女性搭建的一个平台和桥梁,市妇联非常关心重庆女性!“女性是天生的连接者”,“她亨汇”连接个体群体,连接思想、未来新时代链接她力量,重庆女性好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