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剪纸作品雅趣的创作

素山人

<p class="ql-block"> 回忆剪纸作品雅趣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雅趣这幅作品大约是在我2003年的时候创作出来的,那时我对剪纸的很多理念和未来的方向的认识就已经很成熟了,在对传统剪纸多年研究创作的积累当中,不经意间诞生出了这幅作品,效果我还是挺满意的。这幅作品创作的起因有这么几点,当年社会上流行水养富贵竹,我有位朋友就在画廊里养了一瓶,瓶里还养了很多小热带鱼。因为工作关系密切的原因我经常去她那儿,偶尔也海阔天空的聊天,有次我发现小鱼游来游去挺好看的,水中不见阳光的富贵竹也能长得郁郁葱葱的,充满了生命的能量,于是乎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雄山文化市场的门口就有很多卖热带鱼的,我想她就是从文化市场门口买的热带观赏鱼,这里有好几个专业卖宠物的店,每逢周六、周日也有很多自家养的热带鱼生了小热带鱼以后,多的养不了带着在文化市场门口卖的。后来慢慢发现有几位老头、老太太常年的卖热带观赏鱼,还有卖一些小盆的花花草草,我想应该本来是自家养的,分生的养不了了拿出来卖的。卖着卖着可能觉得也不错,多多少少能挣点钱,反正岁数大了,也没有什么事做就当玩吧!后来慢慢的成了固定的摊位了!这些老人在人来人往的路口,急急匆匆的生意人流中,显的总是淡定从容,不慌不迫,有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的大气。</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养竹子,也喜欢画竹子,从十几岁就养竹子。我经过几十年的观察研究,也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画竹子的办法,就是把竹叶的叶片成组的用线画出轮廓来,再一层一层的叠加出层次来,这样来画既节省时间,又能画出竹子那种真实的清幽感。竹子是不能水养的,富贵竹虽然也带有"竹"字,其实是天门冬科常绿的亚灌木植物,富贵竹与竹子根本就不是一类植物。富贵竹的原属产地在非洲。富贵竹引入我国后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城市有大量生产,由于养殖非常方便,适合家庭装饰,所以我们很多北方的城市家庭也都有养殖。富贵竹在半阴半阳的地方长的很好,在室内有灯光的环境里,也能健康生长。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其实我正养着一盆儿茂盛的罗汉竹,长势很旺盛,这幅剪纸是结合了富贵竹的养殖画了这么一个图,虽然不是完全的切合实际,但是确实处处都有现实的影响,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并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画面中有个桃子,桃子是我们齐鲁大地最常见的水果之一,以前的时候大多村庄里都有果园,基本上所有的果园里都有桃树,也都结桃子。其实桃的品种是非常多的,以前我见到最多的是大白桃,大红桃,小红桃,小黄桃和扁扁的蟠桃。在我的记忆中,小的时候吃的蟠桃都是酸的,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一直都很困惑!现在的蟠桃都是甜的。前天正好就从水果店里买了些桃子,有红桃、油桃、蟠桃,都各有各的滋味,都挺甜且水分多。这种蟠桃和以前的蟠桃不一样 ,皮是橘黄色的表面和油桃差不多。在三年前的时候还买过一种超大的白桃,说是泰安肥城的产的,一个就有1斤多,快赶上王母娘娘蟠桃宴会的桃子了。小的时候每每见到桃花开后,就知道春天真正来了!洁净的绿叶,粉红鲜艳的花瓣,大地苏醒了!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现在想来还是很有感触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幅图中整个画面的氛围我想还是受到了人物的影响,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人物的特点是与世无争的,就是不理俗事的,就像庄子那样不被名利束缚,举手投足之间,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人的偏见。在芸芸众生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存在的意义,其实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我觉得人就是这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一心一意付出时间就可以了,最好也别过于计较财富收获的多少,成果收获多少。其实有时候命运就像一场游戏,而工作也恰巧像是一场游戏。但凡是能把世界看透的人,超越世俗的人,可能就像老子《道德经》说的那样都有些水的特点,“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利万物而不争",不愿意和人争强好胜,不愿意事事都分个高低贵贱。老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想也是这个道理。一人有一人的活法,一人有一人的家庭,一人有一人的工作爱好,所有的人都不一样,为什么非要论个高低胜负呢?老话又说和气生财,孔圣人也说过和为贵。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喜欢水的性格,水是最纯洁的,水是最干净的,天底下的各种生命都需要水的滋养。世界有时是坚硬的甚至是冰冷的,人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所以在传统的哲学中又讲究以柔克刚,画面中的人物虽然看上去是柔软的,然而柔弱的人其实是能战胜坚硬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主人公悠然自得的,倚在硕大的透明水瓶旁边赤着双脚,就像刚从黑虎泉北面的泉水浴场出来似的。早在八九年前的一个夏天,我选了一个最热的中午头和女儿吃饱喝足以后,就去了泉水浴场,换好了泳衣之后就进到了泉水里,泉水非常清澈,游了个痛痛快快。闲情中的人物不拘小节,显现了人性的本真。主人公右手拿着一棵长满花的鸡冠花,可能是出土时间长了有些蔫了。他不错眼珠的盯着手中的鸡冠花,好像发现了世界上天大的秘密,参悟出了由根长出茎,由茎长出叶,由叶长出花的原理,这是多么奇妙的呀!世界的神秘多么令人着迷啊!当人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知道自然的神秘比人类社会的更加复杂。 在2002年的时候我从杆石桥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总店买了一些傩戏木头的面具,造型怪异,出乎人们的意料,看上去呲牙咧嘴的,其实每个都有每个的故事的,每个都有每个的讲究的,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这些木头面具我收藏了很多年,后来有朋友正好有用,我就转手了。其实这些木质面具也间接的影响了我,俗话说人间百态各有所长,丑的俊的各有各的趣味。古人论奇石的美有这样的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在1989年的时候,我曾经有几本美术的刊物,我现在依然很清晰的记得,上面有很多刘文西的经典作品,还有一幅任伯年的画,画的是女娲炼石补天,女娲是坐着的,衣纹非常坚硬像周边的石头。这个奇怪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觉得画面充满了神秘感,也搞不清楚为啥把女娲炼石补天画成这样,现在想来就是任百年的艺术特色吧!后来我逐渐明白,只要主体形象明确,其它的就可以随性发挥了,有的时候越自然就越有感染力。毕竟世界是博大的,宇宙是广阔的。谁又能知道在很多很多年之前是什么样的?谁又能计算出来在很多很多很多年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宋代苏轼的词临江仙·送钱穆父有这样的句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就像过客,都在匆匆忙忙之中。我们很多人也都盼着能静下来停住脚,能安心仔细的对待这个世界,又像《菜根谭》中写的那样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 在很早的时候有那么几年,老家那边流行种鸡冠花,其实鸡冠花也是有好多品种的。有的品种长的很规整,中间一个很大的花,而且长的整整齐齐,周边的小一点零零散散的围绕着大的,远处一看通红通红的。还有一种分叉很多,每一个都长得奇形怪状的,难以分清主次,显得长得非常茂盛。在20岁以前,来济南以前,我画过很多的鸡冠花,还特别留了几幅精品,都是两平尺多的,由于年头过多了,一时半会儿找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越来越讲究传承了,家里有三代从事手工技艺的,或者有名师指点入行十年以上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都可以评为传承人。在众多的传承人当中,有货真价实的,也有欺世盗名的。多数的剪纸作者作品还是很成功的,作品画面和谐,造型优美,主题明确, 人们看了以后感觉就像置身百花园之中似的。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浩浩荡荡,已经有了些气候,我看大有前途。现在收藏我的作品的也越来越多了,而且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的人,也都是文化素质艺术修养高的人。艺术作品不但要有人情味而且还要有传统。现在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不少,传承人的重点在哪里呢?我想重点就在传承,传承的重点又在哪里呢?我觉得就在老传统。老传统的重点又在哪里呢?老传统的重点在于清楚老物件优点,能把老物件的技艺学到手,抓住其长处特点,传承人就成功了。可以说只有把剪纸最重要的造型掌握好,才可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现。</p><p class="ql-block"> 剪纸创作也叫铰花,本来并不是谋生的手段,更像是消遣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展览铺天盖地,如果剪纸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不能让生活幸福起来,那么剪纸研究和剪纸展览的意义会大打折扣。剪纸创作者也不是专门为所谓专家提供研究素材的,专家们也未必有剪纸作者更懂剪纸。我认为中国文化是能屈能伸的文化,到关键的时候能够收敛,到关键的时候也可以挺身而出有所担当。人和动植物都是一样的有趋光性,喜欢朝有光线的地方生长发展。从古至今剪纸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剪纸是透光的,剪纸作品是充满了光明的。剪纸又因为材料简单所以普及面也很广,只要有纸有剪刀就可以了,随着学剪纸的人越来越多,喜欢剪纸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也慢慢的成了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物质财富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