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笔写综述 两刊聚“孝·义”

语法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樊学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郭建荣的“孝·义”主题文化研究</b></p> <p class="ql-block">  自从去年以来,郭建荣先生陆续发表了《“孝·义”主题文化建设刍议》《孝义德孝文化建设浅议》《孝义特色文化散论》《孝义先贤隔空喊话辩孝慈》《赵讷论孝》和《铁肩担孝义妙手著雄文》等文章,对孝义地方文化特别是对“孝”文化和“义”文化进行讨论,对地方文化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目前像这种连篇累牍、集中论述孝义文化的文章还不是很多,由于其论述比较全面,立论颇多新意,资料新颖有趣,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推动孝义文旅的发展的,本文将重点对这几篇理论性文章进行介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在介绍这些文章的时候,偶尔也会涉及到他的一些诗词歌赋和讲座内容。 </p><p class="ql-block"> 孝义文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地方文化,即山西省吕梁市孝义这一带所产生的区域文化,郭文直接用“孝义文化”来表述;二是指“孝”文化和“义”文化,郭文一般用“孝·义”文化来表述——本文中也基本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过在大一定语境下会有混用,孝义文化有时既指在孝义这个地方衍生的“孝”文化和“义”文化,也指“孝”文化和“义”文化在这个地方的流变。</p> <p class="ql-block">  纵观郭建荣在孝义文化方面的研究,其着力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挥尘拂土 阐幽探微 揭示“孝·义”本质</b></p><p class="ql-block"> 提起“孝”,人们往往会将“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伦理道德绑在一起,认为它是封建、腐朽、没落的东西。郭建荣先生认为,其实“孝”最初的含义很简单,汉·许慎《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并无复杂的内容。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也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在动物世界就有乌鸦反哺、马不骑母等自然现象,人类身行孝道更是天经地义。有人说孝产生于殷商时期,但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时候,就应当有孝文化,《二十四孝》中的“虞舜至孝”的故事就产生在尧舜禹时期,“鹿乳奉亲”的故事据说还发生在古印度。封建社会解体之后,孝子义事同样司空见惯,层出不穷;即使盗匪顽徒许多也心存孝意。所以他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剔除其中一些残酷、愚昧、落后的内容,孝文化就可以显示出它的光芒。对于“义”文化,郭文没有过多的论述,但他作为一名律师,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的是“公平正义”。 </p><p class="ql-block"> 经两千多年封建伦理的浸淫,“孝”“义”这两个词的含义已经如牛负重,光怪陆离。郭文说,其实儒家起初倡导“义”也没有那么多功利性,中阳楼楹联“孝义人之本,义乃君之宗”两句话就说清了。但是从汉推行“以孝治天下”以来,特别是“举孝廉”制度推行以来,“孝”“义”被赋予了许多社会的内涵和功能,以致出现了一些畸形的孝文化和义文化,如埋儿孝亲、割股奉母、老莱娱亲等不正常的现象。郭文指出,在当今我们对孝道应当有重新的认识,“孝”不啻是封建伦理文化,更是人伦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世界上,除了利己文化之外,没有任何文化比孝文化、义文化更纯洁、更自然、更伟大、更具有生命力的了。</p> <p class="ql-block">  郭建荣认为,在当今社会,不管对“孝”“义”如何解释,都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即在“友善”的观念下进行规范。他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对“孝”的讲话进行了阐述,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说:“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尊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习主席也倡导“义”,他在出访非洲国家期间就提出他的义利观,他说:“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观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并引用《论语》中“君子义以为质”的名言强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所以,郭文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一提“孝·义”就认为他是封建思想,就心存忌惮,畏首畏尾,而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指导,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去传导和弘扬“孝·义”精神。这一说法,为我们在今天提倡“孝·义”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钩深致远 稽古振今 探索“孝·义”源流</b></p><p class="ql-block"> 谈起孝义的起源,一般会谈到两个典故:一是郑兴割股奉母,根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和《孝义县志》的记载,邑人郑兴割股疗亲,受旌于朝,唐太宗李世民遂于贞观元年赐名“孝义”;二是义虎救樵的故事,根据清·王士祺的《池北偶记》和《孝义县志》记载:明嘉靖时邑有樵夫,坠入虎穴,幸得义虎救助,方脱离窘境,人虎交谊,遂成佳话。近年来,有人认为孝义之名既然起于唐初,以明代的义虎传奇讲“义”的起源有些离谱,所以又以尉迟恭大义归唐说事,认为孝义之“义”既然源于唐太宗之赐,即应当从他的功臣尉迟恭说起。郭文指出,孝义赐名虽然源于唐贞观元年,但“孝·义”文化传统绝不是仅仅是从此时开始,而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关于孝文化的源起,远的不说,最起码在战国时代就有迹可循。曾子是孔门孝文化的旗帜,据说《孝经》就是他编著的,2017年11月郭建荣先生到山东嘉祥宗圣庙参观时,就发现《曾子年谱》记载他曾随子夏在西河讲学。既然如此,曾子自然会在这一带传播他的孝道。因此他认为,要讲孝义历史文化起源,最起码应从这里讲起。而受子夏、曾子的影响,孝义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孝子,大孝堡的郑兴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关于“义”文化的起源,郭文这样认为:汾阳一带历史上称“比邑”,是比干的封地,东盘粮就有一座比干台,县志、府志均有记载,他剖心谏君既有忠的意思,也是一种义举。孝义三贤也有不少“义”的故事,“干木富义”这一成语就是最好的注脚。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段干木辞禄而处家,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文侯曰:‘段干木在,是以轼。’其仆曰:‘段干木布衣之士,君轼其闾,不已甚乎?’文侯曰:‘段干木不趋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寡人敢勿轼乎?段干木光于德,寡人光于势;段干木富于义,寡人富于财。势不若德尊,财不若义高。干木虽已易寡人不为,吾日悠悠惭于影,子何以轻之哉?”三贤在这一带很有影响,要研究“义”的起源,不妨从干木富义说起。孝义历史上“义”事叠出,不可枚举,先秦比干、段干木如此,唐宋辛京云、赵昌言如此,明代反腐斗士王裕心如是,民国时期引领和参加保矿运动的冯济川、李元晋如此,石践村108名英勇牺牲的抗日勇士如此,马佩勋、苏宁、王元晋、韩光义等英烈也是如此。说起孝义的“义”,就要讲马牡丹,她在大火中舍弃自己的孩子率先抢救他人的孩子,不是大义又是什么?难怪邓颖超主席称她是“伟大中华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聚焦争议 综合考察 分析文化成因</b></p><p class="ql-block"> 孝文化的畸形发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方略以后。封建王朝推广孝道的目的是要人们移孝为忠,像孝敬父母那样服从君权的统治,进而维护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后来由于廉举孝仕制度的推行,许多孝行被功利化。其实对于这种异化的孝道,金元时期已不再旌表,并曾颁令禁止,但以后又死灰复燃。孝邑城西原有一座天龙庙,明万历年间有人将该庙改为天经地义庙,专门祭祀乡贤郑兴和寓贤郭巨。乡贤进士赵讷在《天经地义庙碑记》中说:有人认为郑兴割股奉母、郭巨埋儿养母“非中庸之孝”,不可提倡,但他认为应当“心二贤之心”,只是没必要像二贤那样去做罢了。而同时代的贤乡进士张冕则写了一首七绝《郭巨墓》,直接对这种灭绝人性、沽名钓誉的愚孝行为进行了鞭挞,他说:“慈孝同一理,五伦无轻重。忍将杀子心,博取孝亲名。母食犹可充,子死不可生。赐金保婴孺,岂云为孝旌!”赵讷是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张冕是明嘉靖十一年进士,他们两人都关注和倡导孝道,但对孝的道德标准、行为模式以及推行方法理解不同,态度不同。郭文用新颖的资料、鲜明的对比为这场隔空喊话增添了色彩,为孝义文旅的演义增添了故事。</p> <p class="ql-block">  永安钦改孝义,永安堡更名大孝堡,这确实是孝义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郭文认为这仍然是历史现象,问题的实质是为什么被赐嘉名的是永安而不是其他地方,是永安堡而不是其他地方?有鉴于此,郭文对当地孝义文化传统形成社会历史原因深入进行了分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b><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一是儒教的传播。</b>战国初期,魏国崛起,魏文侯为强国富民,网罗名儒高参辅佐国政,卜子夏在西河设教遂成佳话。但孔子虽然认为孝为仁之本,但并没有完整的论述,在孔孟诸多弟子中,创立和传播孝道的代表人物是曾子,当然会在这一带传播他的孝道。如果我们讲孝义历史文化起源的话,应从这里讲起。正因为孝义历史上有深厚的孝文化基础,所以到隋末才会出现了郑兴这样的孝子,之后武贤、张大禄、史从富、杨梁、任国兖、李异香、张登楷、殷国礼、苏孝子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b>二是佛教文化的传播。</b>大孝堡是著名的佛教之乡,创建于隋末、历代多有修缮的临黄塔(阿育王塔)就是当地历史上佛教文化盛传的见证。据说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曾在崖壁和石柱上刻了许多敕令,教谕人们“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佛教传入华夏后,佛教的因果报应、上干天谴的思想正是通过与本土的伦理道德特别孝道的结合传播的。冠以“二十四孝”名称的孝典,就是由唐代的圆静大师编撰的,全名叫《故圆静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其中就有王祥卧冰、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佛教中孝道的内容比道教更为丰富,把孝道与佛教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或许能够更深入探究大孝堡孝文化盛行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b>三是举孝廉制度的影响。</b>汉代以来,举孝廉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所以有许多孝廉人士被推荐到朝廷。由于孝是孝廉制度的核心,许多人会出于功利目的做出一些孝廉之举,出现了些弄虚作假的现象。隋唐以后,虽然孝廉制度被科举制度所取代,但孝仍然是衡量士子的重要道德标准,明代的张居正就因为舍孝夺亲,而闹得举朝上下沸反盈天的。“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化革命以来,封建伦理道德受到严重的冲击,孝道虽然也受到冲击,但由于孝是人的本能,孝行义举仍然不绝于世。所以我们认为孝是超时代、超地域、超阶级的,不独封建时代所特有,也应当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对于社会的和谐、时代的发展仍有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b>四是家族制度的维系。</b>孝是婚姻家庭制度的产物,没有家庭孝无以为载体。中国几千年的家族制度,首先是靠孝道维系的。在这方面祠堂宗祭、家教家规、合家大院、宗亲联谊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清末举人李元晋为代表的大孝堡李家,几百年来人丁兴旺、宗亲绵绵,至今仍盛,孝道无疑是起了凝结作用。应该说只要家庭制度尚未解体,孝文化就应当有生存发展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投砾引珠 建言献策 力推主题文化。</b></p><p class="ql-block"> 郭建荣先生是一名学者,也是一名律师,还是多年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他在写作时并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坐而论道,往往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下面即是他对孝义文化主题建设提出的几点意见:</p><p class="ql-block"> <b>一是理论建设。</b>他说首先应当剔除封建伦理道德对孝文化增加的不堪负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重新对孝文化进行定义。理论宣传部门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行为规范导引,并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试行,进而推动更高层次规范的制订。</p><p class="ql-block"> <b>二是制度建设。</b>封建社会中忤逆不孝是十恶之首,严惩严罚。但现行的刑法、民法这方面的内容比较薄弱。作为孝义之乡,我们应当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制订乡规民约,加强这方面的规范:一是对老年人群体应该有些经济、社会方面的优惠和保障政策,二是对孝星孝子应当出台一些奖励制度,三是对忤逆不孝等情况建立惩罚制度,如失信制度、惩戒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孝乡的建设应当有制度的支撑和保障。</p> <p class="ql-block">  <b>三是文化建设。</b>孝文化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制度,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文物、遗迹,如郭巨墓、天经地义庙等,应当进一步予以保护和开发;二是非物质遗产,如故事传说、家训家规,包括《芦花》等传统剧本,需要我们进一步整理和开发。</p><p class="ql-block"> <b>四是组织建设。</b>“孝·义”文化研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和队伍。为此他多次呼吁要建立的专门机构,并曾随宣传部领导前往山西省社科联、民政厅申请成立省级的孝文化研究机构。去年年底,孝义文化研究院在孝义成立后,他发文赞扬,认为此举适应了孝义文化旅游建设的发展方向,标志着孝义历史文化的研究已从自发无组织进入到有组织有规划的自觉平台,揭开了孝义文化建设新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菲葑不弃 披沙拣金 注重治学方法</b></p><p class="ql-block"> 作为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或有不同。2018年3月27日,郭建荣先生在他讲座的《孝义文化纵横谈》上,曾谈到他治学的三种研究方法,现略作引述,供大家借鉴:</p><p class="ql-block"> <b>一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b>郭建荣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谈了他从研究孝义母方言开始,进而研究民间俗语、民间谣谚、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经历,介绍了他研究家族史、亲属史、村庄史、地方史的经历,倡导大家从自己的出身、衣食住行开始,研究身边的文化,包括聚饰文化、食俗文化、住宅文化、婚丧文化、察族和村庄文化等等。郭建荣还从地方风物谈到了孝义文化对外的辐射、从孝义的望川楼谈到了尼山的望川亭,从瑶圖村谈到了肇庆的阅江楼、苏州的老佛碑、湖北黄网的东坡赤壁、汉阳的郭公堤,兰州的熬海鲸音、旅顺的征西图,从临黄塔谈到了历史上的普化寺,从永安寺谈到了耶律楚材,从戏台到了戏曲。这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研究方法很容易被初涉者接受,也便于资料的发现和史料的弥补。</p><p class="ql-block"> <b>二是““菲葑不弃,敞帚自珍”。</b>郭建菜以他创作的《七律•中阳楼怀古》为引子,谈到了魏国的平局郡、孝义的“风凰城”、率义的历史文化名胜(如比干台、中阳楼、龙隐山、庞涓洞、崇化寺、中阳书院𥰆)、孝义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魏文侯、卜子夏、田子方、吴起、尉迟恭、辛云京、辛仲甫、郑兴、文彦博、霍冀、郭世隆、冯济川、冯家升、侯佑诚、马烽、马明、马牡丹、苏宁等),并结合张冕诗《郭巨墓》、赵讷碑记《天经地义庙记》和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谈了他对“孝”和“义”文化的理解。历史就是舞台,人物便是演员,抓住了历史人物,便抓住了历史文化研究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三是 “田忌赛马,机在其中”。</b>在这一部分中他以《孝义旅游产业的基本定位及发展思路》一文为基础,提出了以儒象的“孝•义”文化为灵魂,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文化为基本背景,以历代名贤巨锅、孝于义士的动人事迹为基本素材材,以古邑“魏城”的改造开发为重心,以皮影、木偶等戏曲文化为造势手段,发展孝义旅游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这篇提案虽历时八年之久,去年仍被《郑兴故里》《吕梁风韵》和《孝义文化研究》挖了出来,重新发表,可见影响之深远。他最近发表的《“孝·义”主题文化建设刍议》《孝义德孝文化建设浅议》等文章之所受到好评,实际上也主要是抓住了孝义文化的优势和特点。</p><p class="ql-block"> 今年1月24日,孝义文化研究院首批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暨新春座谈会召开,郭建荣被聘为首批特聘研究员。就在这个会上,郭建荣先当场吟诗一首,表达了他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律·贺孝义文化研究院</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踏遍百城寻古韵,独惊吾邑赐骈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曾参孝道遗郑兴,干木义风润牡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修旧创新开胜局,转型促旅秀凰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聚英设院衍高论,功在青山情在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语法斋 乙巳孟春</span></p><p class="ql-block"> “功在青山情在丞”这句诗,既是他送给领导和其他同仁的,其实也是写他自己情怀的。他说他到了这个年龄,研究孝义文化,目的都是在建设美丽孝义,所寄托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希望,他愿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态度,去参与、去奉献、去燃烧。不管其意见是否被重视、被采纳,只要有利于孝义发展,都会乐此不疲,无怨无悔。看看他所撰写的这一系列文章,鉴赏他写的大量讴歌孝义文化的诗词歌赋,即可知其情之所系、义之所托了。我们作为后学,既应当为郭建荣先生的这种精神点赞,也应该在郭建荣先生破题或未破题的孝义文化领域再谱华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