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3月30日,我随团到浙江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参观游览。当日,乌镇的天气格外的好,春风骀荡,天高云淡,暖阳高照,空气清新,杨柳依依,鲜花盛开,一派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刚下大巴车,一幅“乌镇东栅景区”的硕大弯月型跨街宣传牌赫然映入眼帘,使人甚感突兀。笔者不解地问导游:咱们来乌镇旅游,怎么来到了东栅?导游莞尔而笑说道:乌镇是个很大的古镇,镇域面积达79平方公里,镇里的十字型河道将乌镇分成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大区块。目前,东栅和西栅都开发成旅游区,而东栅是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最为丰富的区域,其中,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里就在东栅,所以我们来游览乌镇的东栅。道游边走边说的一席话,使笔者遽然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一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故居位于乌镇东栅,使尊崇文学巨匠的笔者顿然兴致盎然,急忙随众赶往乌镇东栅游览。以领略茅盾故里的水乡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东市河是乌镇东栅的核心河水。呈东西走向,西起应家桥,东至逢源双桥(又称廊桥),全长1300余米。这条河的水色呈碧绿色,为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既不像黄河水系多含泥沙的混浊,也不像山泉水那样的清澈透明,它的水色给人一种姿容婉丽的江南女子桃面杏目之感。它宽窄恰好地静静流淌在东栅的中央,宛如一条绿色丝带飘向远方。乌镇以河成街,依河筑屋。在这条河的两侧,临河密密匝匝排列着数不清的河畔人家,房舍均为清一色的有屋脊的青砖黛瓦建筑,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这些河屋你挨我,我拥你,组成了东市河南北两岸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河街,且很多屋舍的外墙都用木桩支撑延伸到河里,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河两岸的房屋虽然外貌相似,但用途大有迥然。河的南侧基本都是十到二十平方的店铺,门面考究,门额写着自家所售商品的标牌和标卖的价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吃、喝、穿、戴、玩样样俱全。古风与现代元素在此融合的天衣无缝。这是游人购物的天堂。而在河的北侧,基本都是民居,这大概是住户人家需要向阳的缘故使然。</p> <p class="ql-block"> 悠悠河水泛着涟漪安澜地载满河床,彰显着雍容之样。如同穿梭的小船来往于河道之中。这些船儿既能载人亦能载货,但无论谁家小船,都是中间为船篷两头为船艄的小木船,且全是以安在船梢的橹为动力的小船。这种用人摇的橹船,不仅大大减轻了河水里的污染,也使船家有了不菲的船钱和生活的安然。望着清湛河面上你来我往的摇橹舟船,使河岸上游客仿佛置身于船户人家,均想过一把悠然自得的摇橹生活。直看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乌镇东栅桥街相连,依桥跨河。河上建有多座石桥,供行人跨河之用。有石板桥、石拱桥、石栏桥、石雕桥等。这些桥虽造型各异,但均为石材所砌,且雕刻精致,牢固结实,留有远古时代建桥的印痕。不仅使行人过河如履平地,也使河上平添了多处桥与河相映成趣的风景暨相得益彰的立体图案。</p> <p class="ql-block"> 乌镇东栅自河屋向后延伸着很多条窄窄的长长的胡同,这些胡同不仅盖满了民居,而且还有很多著名景点镶嵌其中,如茅盾故居、汇源当铺、访庐阁、皮影戏、翰林第、修真观、古戏台、木雕馆、蓝印花布染坊、香山堂、拳船表演等二十多个具有乌镇特色的景观。使游人深切感受到东栅江南水乡特有的清幽婉约的浓厚气息。也使人深深体味到古镇先人有7000多年繁衍生息史和1300多年建镇史的窅远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茅盾故居位于乌镇东栅的观前街17号,坐北朝南。为两层木构架青砖黛瓦建筑,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二层楼房(包括前楼、后楼共16间),院内天井、厢房布局完整,兼具晚清江南民居的朴素与文人宅邸的雅致。故居藏有茅盾手稿、书信276件,照片400余幅。存有陈云题匾、叶圣陶手书石刻及茅盾全身汉白玉雕像和半身铜像各一尊。1985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茅盾(沈雁冰)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茅盾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为中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他以如椽巨笔书写了文学与革命交织的灿烂人生。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巜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散文《白杨礼赞》等。在他的这些巨著中,笔者十分钟爱他的短篇小说《春蚕》。这部以20世纪30年代江南农村(实际是以作者家乡为原型)为背景记述老通宝一家拼死劳作使蚕茧大获丰收却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盘剥下走上欠债之路的揭露黑暗旧中国的粲然革命小说,使年轻时的笔者捧为杰作而反复拜读,常看不厌。茅盾先生那力透纸背的情节描写,那环环相扣的故事构思,常使笔者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特别是对主人公老通宝的性格刻画和对老通宝坐在河堤望着桑林被三月暖阳晒得后背冒汗的环境描写,不仅是对笔者极大的文学启蒙,而且是笔者长期效仿和临摹的主要写作手法。至今铭心不忘。这就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力作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乌镇这一五A级景区,以其老街、老房、老桥和水乡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天杰地灵的古镇风彩。这些以灰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明清古建筑,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是世世代代乌镇人留给世人的一份宝贵旅游遗产。</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9日写于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