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一个儿女们祭祖上坟的节日。每当上坟的节日到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父母过去的那些艰难的岁月,以及父母为儿女无私付出的那一件件往事,每当想起这些,心中总有一些难言的愧疚。</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了,父亲的坚强却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甚至也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我的母亲走的早,在我十二岁那年,母亲因为心脏病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我最小的弟弟只有六岁,加上我的兄弟姐妹又多,父亲用他那坚强的身躯,硬挑着家庭的重担奋力前行。既要忙自家责任田的农活,还要坚持每天早出晚归的赶集卖小百货挣钱供孩子们上学和补贴家用。在母亲去世后的三十年里,父亲怕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多次拒绝别人的提亲,一直一个人独自支撑着这个家。逐渐的我们走过了那些艰苦的岁月,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可多少年来孩子们又体会到了多少父亲的辛酸和无奈?又有几次帮助父亲排列过烦恼?我们做儿女的大都只记得母亲走的早,又有谁体会到父亲也是从小没了父母,从小跟着远伏的奶奶长大?更何况父亲的童年少年时期都是在兵荒马乱的抗战期间,这中间的心酸父亲又对谁说过?等到这一切都看明白想明白的时候,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子欲孝而亲不待,愧疚之情不必言语。</p><p class="ql-block"> 父亲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是留给他的孩子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我回到家里和家族里的老人们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和我讲父亲过去的故事。在抗战期间,村里经常会有鬼子扫荡,每当这时年仅十二三岁的父亲总是把家族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背出村外藏好,然后再自己撤离。无论是做村干部,还是生产队长,父亲不是党员,却总是事事想着集体的利益,有困难总是走在前面,堪称群众的表率。但却从来没有过任何损公肥私的行为,从没有侵占过集体半点利益,哪怕家里缺粮到别人家借粮。更多的是经常为了生产队集体的利益而耽误了自家的活计。父亲生前还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也是村里村外小有名气的木匠。父亲做木匠活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大家服务,每当村里谁家盖屋,总少不了请父亲去帮忙,父亲也非常乐意去帮这个忙。因为父亲的乐善好施和无私奉献,父亲也一直是村里有名的好人,说父亲德高望重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小没有上过几天学,但勤奋的父亲靠自学不仅完成了脱盲,还算的一手好算数,看书更不在话下。每当空闲时间,父亲的周围经常围起一群社员,聆听父亲讲故事。晚上在家我们兄弟姐妹听父亲讲看书得来的故事也都成了我们家的一件快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即是和蔼可亲的,同时也是严肃的。无论日常生活的小事,还是孩子们的学习,他对我们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吃饭时哪怕你掉到地上一小片煎饼,父亲都要求我们捡起来吃了;盛到碗里的饭也必须吃掉,不许剩在碗里。也正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才让我们兄弟姐妹都养成了爱惜粮食的习惯。对待我们兄妹的学习父亲都是一视同仁,无论家里多么困难,都要上学。父亲懂得没有文化对人生的拖累是可怕的,所以在孩子们上学方面,父亲不但从不拖累,而且坚决支持。</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为子女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自强自立,为人正直,乐善好施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孩子们。每当祭祖时节,总免不了会议父亲的当年。我经常幻想如果父亲继续活着,我还可以继续听父亲讲故事,继续聆听父亲的教诲,继续完成未尽完的孝敬。可这些也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我之所能把父亲传给我们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的传递下去,也做一个无愧于自己孩子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