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岭-第二天

杏壇

<p class="ql-block">6月11号</p><p class="ql-block"> 6:30起床骑共享单车游石鼓山、石鼓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宝鸡的市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乍看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span>代表宝鸡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象征着宝鸡人民闻鸡起舞,开拓创新。</p> <p class="ql-block">仿建的老宝鸡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化廊桥</p><p class="ql-block"> 石鼓文化廊桥是一座横跨渭河的仿古步行桥,全长684.4米,宽6.5米,连接北岸东岭地区与南岸石鼓山公园,融合了古典建筑与现代技术,兼具交通、文化展示和景观功能。‌</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头,渭河两岸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陈仓老街是宝鸡市以古称“陈仓”命名的现代文旅商业街区,复刻了民国时期(1940年代)的建筑风貌与历史场景,融合了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发源地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宝鸡古称“陈仓”,因秦末设陈仓县或秦岭陈仓山得名,唐代因“石鸡啼鸣”祥瑞改称宝鸡。</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现代商铺</p> <p class="ql-block">  途径陈仓老街,时间尚早,街上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  穿过陈仓老街过桥沿小路登上石鼓山,石鼓山海拔1200米,唐初在渭河边发现十面刻有先秦籀文的石鼓,字体被称为“大篆”,后历经宋徽宗填金、战乱流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石鼓阁所在石鼓山为唐代出土“陈仓石鼓”(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原址,该石鼓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是先秦时期的重要石刻文物。‌‌</p> <p class="ql-block">  8:30回酒店,早餐后开车游览中国青铜博物馆。周三的博物院人不多,停车位充裕。</p> <p class="ql-block">中国青铜器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南岸石鼓山中华石鼓园内,设计单位是天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该建筑物以“青铜国宝,破土重生”为主题,通过堆土高台、覆土建筑等设计元素展现周秦文化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何尊</p><p class="ql-block"> 何尊器身上圆下方的结构呼应“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是西周成王时期铸造的青铜酒器,122字铭文记载营建洛邑史实,其中“宅兹中国”是现存最早的“中国”词组记录,印证了周王朝“天下中心”的政治理念。‌‌</p><p class="ql-block"> 中国邮政的Logo设计灵感源自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中”字,结合“鸿雁传书”的文化意象,象征邮政服务的快捷、准确与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逨盘</p><p class="ql-block"> 逨盘详细记录了单氏家族八代先祖辅佐西周文王至宣王共12位天子的功绩,包括征战、理政等史实。‌‌‌‌</p> <p class="ql-block">昔鸡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铭文中的“王姒乎(呼)昔奚(鸡)害(御)艿姞于韩”。记录了</span>昔鸡作为周王后宫负责传达王姒之命的宰官,在联姻活动中既起到了传命并护送艿姞到韩地的作用,同时也是代表周王室以及媒人王姒介绍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看!像不像现代人们常用的保温桶,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筒形直棱纹提梁卣。</p> <p class="ql-block">筒形直棱纹提梁卣</p><p class="ql-block"> 提梁卣的核心功能是盛装祭祀用的香酒“秬鬯”,常见于商周时期的祭祀仪式中,其名称中的“提梁”指器物上方的弧形把手,便于携带和倾倒酒液。‌‌‌‌</p><p class="ql-block"> 部分卣内残留酒液(如甲酸乙酯成分),为研究古代酿酒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秦公镈—春秋早期青铜礼乐器。1978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窖藏,器身铸有135字铭文记载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史实,明确记录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作为礼乐制度的实物见证,其"一钟双音"特性可演奏五声音阶,与编钟组合构成西周乐悬制度的典型配置。</p> <p class="ql-block">单五父壶</p><p class="ql-block"> 壶口内壁及盖铸有铭文,内容为“单五父作朕皇考尊壶,其万年子孙永宝用”,表明其为祭祀父辈的礼器。‌‌‌‌据考证单五父就是单逨,即逨盘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盉</p><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用于盛酒、温酒及调和酒水浓度的青铜酒器‌,兼具实用功能与礼制意义。‌‌‌‌</p> <p class="ql-block">蕉叶纹觯</p><p class="ql-block"> 蕉叶纹觯出现在 商代晚期 ,是青铜礼器的一种,兼具饮酒与祭祀功能。</p> <p class="ql-block">‌ 夔(kuí)纹斗—古代的一种挹酒器‌,主要用于舀酒。夔纹斗通常与尊、卣、壶等盛酒器一起使用,用于从这些容器中舀出酒浆,然后倒入爵或觯等饮酒器中,用于祭祀或宴饮‌‌。</p> <p class="ql-block">鱼伯四耳方座簋(guǐ)是一件西周时期用于盛实物的青铜器文物。</p> <p class="ql-block">涡纹罍(léi)</p><p class="ql-block"> 罍是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流行的大型青铜器,具体功能包括酿造、贮存或倾倒酒液。</p> <p class="ql-block">  铜爵—‌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主要用于温酒和饮酒,最早出现于夏代,盛行于商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铜觯—‌作为专用饮酒器,容量约为三升(约600毫升),器形较尊更小巧,便于手持饮用。‌‌</p> <p class="ql-block">龙纹觚(gū)、目纹觚</p><p class="ql-block"> 觚是一种古代酒器,主要用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用于饮酒和祭祀礼仪,形制为喇叭形口、细腰和高圈足。</p> <p class="ql-block">天盂</p><p class="ql-block">‌ 天盂主要用于盛水以供盥洗之用‌。天盂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一般体形较大,敞口,口沿外翻,深腹较直,圈足,足底有棱台。上腹部有两对附耳,一对为环形,一对为卷鼻象首形‌12。青铜盂在商代早期出现,流行于西周时期,稍小的也可以用来盛放饭食‌。</p> <p class="ql-block">逨鼎</p><p class="ql-block"> 逨鼎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官员单逨所铸青铜礼器,器形纹饰统一,鼎内铸有长篇铭文,完整记录周王册命仪式与官职任命过程。</p> <p class="ql-block">12点离开博物馆开往周公庙,1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宝鸡周公庙始建于西周(公元618年)‌‌,为祭祀周文王第四子公姬旦而建。周公晚年归隐于此,逝世后当地立祠,后经唐高祖李渊下诏扩建为周公祠,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p> <p class="ql-block">‌ 宝鸡周公庙又称岐山周公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门前有三棵古树:一棵槐树和两棵侧柏‌。槐树的树龄约为1700年,而两棵侧柏的树龄均为1300年‌。被称为“唐柏汉槐”,是周公庙的象征之一‌,这些古树见证了周公庙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周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姬旦是</span>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周开国重臣。曾辅佐武王伐纣,平定“管蔡之乱”,稳定周初政权;创立礼乐制度,奠定儒家思想基础,提出“以德治国”理念;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被</span>尊为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因制礼作乐、辅佐成王等功绩被后世称为“元圣。</p><p class="ql-block"> 周公庙见证了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礼乐之源"。‌‌</p> <p class="ql-block">1:40离开周公庙,2:40到达五丈原。</p> <p class="ql-block">五丈原诸葛亮庙</p><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南20千米处蔡家坡镇五丈原村,始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建筑群整体坐南朝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依秦岭、面朝渭河。</span></p> <p class="ql-block">  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六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魏军、蜀军在五丈原对峙了100余天。司马懿采取“坚壁清野”策略,避免与蜀军正面交战,意图拖垮蜀军补给;又因吴蜀联动失败,长期操劳导致诸葛亮“食少事烦”,病重期间仍安排蒋琬、费祎为继任者,并密令撤军。‌‌‌‌去世后蜀军秘不发丧,以疑兵之计吓退追击的司马懿,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  3:10离开五丈原前往张载墓,途中正在修路,禁止通行,无奈改道张载祠。</p> <p class="ql-block">  张载祠亦称张子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p> <p class="ql-block">张载</p><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台。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因张载年少时读书于此而改为横渠书院,现宝鸡市眉县有张载祠、张载墓与横渠书院。宝鸡文理学院也成立了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p> <p class="ql-block">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所著《横渠语录》,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p class="ql-block">游完张载祠已五点,开车去白石山景区附近的眉县汤泉镇住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