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6岁的老赵像往常一样如厕,擦拭时一抹殷红映入眼帘,心头顿时一紧。其实,这半年来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他总以为是老毛病——痔疮作祟。这段时间,他每次排便都带有黏液,排便节奏也彻底紊乱,时而便秘,时而腹泻,夜里还常被腹痛惊醒。可他每次都自我安慰:“肯定是吃坏东西了,没啥大不了。”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嗨,肠胃炎而已,吃点药就好了。”然而,便血的频率不减反增,老赵终于慌了神,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这个五十多年来从未做过肠镜的人,终于走进了医院。</p> <p class="ql-block">肠镜检查开始,老赵躺在检查床上,心情忐忑不安。可谁料,肠镜刚推进一半就“卡住了”。医生盯着屏幕,眉头紧锁,只见肠道被多个肿块堵塞得严严实实。他摘下手套,叹了口气:“怎么不早点来呢……”当老赵看到检查报告单上“结肠癌中晚期”几个刺眼的字眼,眼前一黑,双腿发软,整个人瘫坐在候诊椅上。他脑海中不断闪现这半年来身体发出的种种信号,懊悔不已——原来,那些不适早就在拼命提醒他:肠癌已经悄然来袭!</p> <p class="ql-block">肠癌,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发布的数据,我国肠癌发病率增长迅猛,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患者占比已达12.5%,20至30岁的患者也屡见不鲜。城市居民的患病率比农村高出1.5倍,这与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一人因肠癌去世。而肠癌之所以致死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它早期的“求救信号”。</p> <p class="ql-block">其实,肠癌在众多癌症中有个特殊的称号——“傻子癌”,因为它早期症状相对明显。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高达90%至95%。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是痔疮、肠胃炎等普通疾病,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p> <p class="ql-block">腹痛并能摸到腹部包块,是肠癌的常见表现之一。这些包块多由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排便习惯突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次数增多,也可能是肠道肿瘤压迫所致。此外,大便形状变细、表面有凹槽、排便不尽感明显,都是肠道狭窄的征兆。而便血,尤其是伴随黏液的暗红色血便或鲜血便,更应引起警惕。</p> <p class="ql-block">有人提出,频繁放屁是否与肠癌有关?其实,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放屁多就一定是肠癌,但部分肠癌患者确实会出现放屁次数增多的现象。当肠道出现病变,会刺激胃肠蠕动,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导致放屁异常。特别是带有臭鸡蛋味或鱼腥味的屁,往往提示肠道可能存在蛋白质腐败或出血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p> <p class="ql-block">预防肠癌,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肠镜检查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肠镜,医生可以清晰观察直肠、结肠乃至回肠末端的状况,及时发现息肉、炎症或肿瘤。然而,我国肠镜筛查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人一听说要做肠镜就心生抗拒,结果延误了病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指出,只要做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未来5到10年基本可以排除肠癌风险。</p> <p class="ql-block">其实,肠镜检查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普通肠镜虽会带来轻微不适,但只要放松心态,多数人都能顺利耐受。若实在怕痛,还可选择无痛肠镜,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醒来即结束。建议家族中有肠癌病史、年龄超过50岁、有肠息肉或肠炎病史、长期饮食不健康的人群,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和肛门指检。一旦发现息肉,应尽早切除,将肠癌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p> <p class="ql-block">肠癌,这个看似可怕的疾病,其实完全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迈出那一步——去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尽早将肠镜检查提上日程。别让忽视和侥幸,成为健康的致命伤。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肠道健康,远离癌症威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