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古城之二,梵蒂冈篇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  梵蒂岗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小的国家。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来。‌小归小,主权一点不少。国土面积仅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900人,政教合一,教皇为国家元首,是天主教会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坐落于梵蒂冈城国内,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也是天主教的中心。尽管梵蒂冈被意大利罗马完全包围,但其政治和宗教地位独立于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  在梵蒂岗庭院中一只青葱碧绿的 松果雕塑被搁在显眼的位子上。松果在许多文化中被用作象征,通常代表启蒙、精神觉醒和永生。</p> <p class="ql-block">  松果原来是常见之物也没有惊天的容颜。游客们从它跟前走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p> <p class="ql-block">  因为参观展览馆有规定的时间,进馆前的观众可以先听导游是怎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  宣传栏上的图片给一些展品作了简单介绍。可惜,外文于我如天书,看不懂!</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人群从侧门鱼贯而入。</p> <p class="ql-block">  还没有进入正式的展览馆,却看见通道的地上铺有精美的马赛克图案。就像一场艺术盛宴的序幕一样。先就来个“先声夺人”。</p> <p class="ql-block">  作为马赛克画,精致神妙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彼得大教堂刚刚一露面,便是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圆形穹顶直径达42米,高约138米,站在它下面压迫感还是十分强烈的。‌‌</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穹顶下以透明材料做成的折叠椅替换了老式的木头长椅。显然它们是现代的东西。这是主教甚或教皇布教的殿堂。气势恢宏自不必说了。大量的弧形拱顶彰显鲜明巴洛克风格。它强调豪华与享乐,富有激情与想象力。极力强调运动与变化,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同时,巴洛克风格还具有综合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在色彩上,它喜欢使用大胆且对比强烈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尤其是金色和银色,以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想像坐在下面听讲的受众必然会感到神的威严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是个雕像的残躯和手臂,据说是公元前一世纪的出土文物。受到特别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青铜华盖,是贝尔尼尼的杰作,耗时9年精心打造。四根巨大的螺旋形铜柱像虬龙一支撑着华盖,其高度堪比五层楼房。在教堂中央,教皇可以在这里面对东升的旭日,为朝圣者举行弥撒。青铜华盖的设计灵感来自所罗门的智慧、君士坦丁的基督信仰,以及巴贝里尼家族的复兴。华盖内顶闪耀着“金色阳光”,垂下的“布幔”则带有天使和蜜蜂的标志图案,小天使形象在华盖各处重复出现,仿佛在诉说着教堂的真理。这座青铜华盖不仅是教堂的镇馆之宝,更是艺术的瑰宝,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宗教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廊棚顶上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装饰图案极尽精致和奢华。</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油画简直就是世纪精品,让人目不遐接。</p> <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雕塑“大卫”就是他的作品。没有想到其画画的功力也是天花板级别。“创世纪”就出自他的手。</p><p class="ql-block"> 他的裸体画非常有名,这得益于他对人体解剖的深刻理解。尤其欣赏人体肌肉线条的强劲和柔美。</p><p class="ql-block"> 创世纪中那个吊在墙上的裸体男人,充分表现出在发力情况下肌肉的力度和线条。据说画的是他本人。</p> <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他不动身色地把自己也融入“创世纪”中去了。但他骨子里对雕塑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认真的女观众在雕像前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宙斯像</p> <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罗马神话称狄安娜)是宙斯与勒托之女,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p> <p class="ql-block">酒神狄俄尼索斯</p> <p class="ql-block">  我,一个艺术的门外汉突然踏进世界顶尖的殿堂除了震惊,还能有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热闹也忒大了点。面对海量的精品我只能尽可能的多拍一点。</p> <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无疑是梵蒂冈雕塑中的璀璨明珠。这座创作于1498 - 1499年的云石雕像,高175厘米作品,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的耶稣基督的场景。在创作背景上,它源于1497年一位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米开朗基罗亲自前往意大利卡拉拉采石场挑选最完美的石材,历经两年雕琢打磨才得以完成,一经问世便轰动罗马。</p> <p class="ql-block">  除了《哀悼基督》,梵蒂冈展出的其他雕塑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文艺复兴的伟大。比如一些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的雕塑,在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与文艺复兴的理念相契合。这些雕塑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研究,艺术家们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古典艺术的形式美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它们不再仅仅是对神的歌颂,更多地是对人的力量、人的智慧和人的美的赞美。在这些雕塑中,我们能看到肌肉健硕、充满力量感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沉思、或行动,展现出人类的自信与勇气,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展出的雕塑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功绩。它们是艺术技巧飞跃的见证,是人文主义精神觉醒的象征,是古典文化复兴的体现。这些雕塑跨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个伟大时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艺术、追求真理、珍视人性 。</p> <p class="ql-block">当然很多的精品不能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的警卫穿的制服颜色搭配和样式和我印象中的警卫很不一样。喜庆、活泼还有欧洲王室之风。</p> <p class="ql-block">  从楼上看停车场,它就占了梵蒂冈小半个国土面积。</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外观</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教众由专人引导入场。他们的标志是前面有十字架引导。</p> <p class="ql-block">  彼得大教堂出来,我们已经快出梵蒂冈的国界了。赶紧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没有国门,也没有边境线,圣彼得大教堂也巍然如故,但我们确确实实地走在意大利的国土上了。梵蒂冈虽小,在全世界14亿教徒中有着神圣,崇高,权威不可替代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圣天使桥上,身后是圣天使城堡。它屹立在山顶上,是拱卫梵蒂冈城的要塞。</p> <p class="ql-block">  台伯河从它的身边缓缓流过,见证了它的沧桑变迁。从皇家陵墓(有几代教皇埋葬在这里),要塞、监狱,教堂一路走来。现在是旅游胜地了。</p> <p class="ql-block">  桥头堡上带翅膀的天使和海鸥同框,蓝天下一片安宁祥和,岁月静好。</p>

梵蒂冈

雕塑

华盖

教堂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

艺术

教皇

天使

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