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进青出 圆梦西藏(四十七)——白鹿原影视城

那都不是事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6月28日,周六。昨晚休息很好,清早起来又在袁家村转了一圈,小吃街大都关门闭户,也许是头天晚上营业过晚,今早不早醒的缘故。只有少数店家开门迎客,我等在一家肉夹馍店分别品尝了最后一次美食——肉夹馍。</p><p class="ql-block">今天回程要去一个景点,就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小说中的——白鹿原。</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是西安曲江影视2016年出品的年代电视剧。该剧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该剧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特殊的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东南40公里处蓝田县前卫镇。</p><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城以陈忠实先生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和同名影视剧为依托,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以演艺、建筑、历史、饮食、曲艺等为载体,还原了关中民俗文化,形成影视拍摄区、影视体验区、美食体验区、演艺观赏区、科技体验区、夜游体验区、民宿体验区、儿童体验区等七大特色主题区域。</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城占地面积1050亩,主要景点由白鹿村、滋水县城、景观步道、创艺文化区、游乐园等多余处景观组成,同时选用武关、萧关、大散关、金锁关、潼关5个关口形成合围的景致;共设置两个入口,主入口位于景区东南端,以武关为原型建成景区大门,次入口位于景区北端,以金锁关原型作为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白鹿村</p><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拍摄基地——白鹿村,占地面积69亩,以陈忠实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小说为原型,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白嘉轩家、鹿子霖家、第一保障所、祠堂和戏台为代表的历史建筑,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小说中主人公生活的场景,了解关中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滋水县城</p><p class="ql-block">滋水县城与影视拍摄基地——白鹿村仅一座白鹿镇门楼之隔,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街道,以经营各种关中、蓝田当地特色美食为主,具有代表性品牌商户有:星巴克服务、德克士、茶话弄、迈德思客;特色美食有:鹿三油糕、蓝田饸络、搓搓面等。</p> <p class="ql-block">景区演艺项目其中包括大型特效特技实景剧《二虎守长安》、全球首创2½电影空间,集“拍、演、放”为一体的大型沉浸式互动演出《白鹿原·黑娃演义》、全国首家实景沉浸综合解密项目《密城·白鹿原》、大型儿童魔幻剧《魔法公主》、非遗文化展演《华阴老腔》,另外,根据小说改编的《衙门判案》《乡约立威》《白鹿仙子》《关中娶亲》等。</p> <p class="ql-block">科技体验区的科技体验项目《公元一万年》,全国首创无轨、无人驾驶飞船,体验人类寻找新家园的生命探索之旅;惊险刺激的《穿越大峡谷》,是一款机械运动与主题影视场景相结合的高沉浸式体感类室内游乐设施,裸眼5D立体投影效果、六自由度动感平台、震撼的5.1环回立体声效果等科技手段相结合,感受动漫世界的乐趣;《电影博物馆》是一个集科普、体验、互动和打卡为一体的四大主题娱乐空间;在《电影科技馆》里,体验超震撼的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儿童游乐区位于景区LUMMO小镇南侧,紧邻科技体验区,区域内多项大型游乐设施与景区各大建筑融为一体,是游客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区域内设有:大摆锤、家庭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碰碰车、儿童爬山车、高空飞翔、太空漫步、玻璃水滑、鲨鱼岛、梦幻城堡、萌宠乐园、滑滑梯等20多个游乐项目,设施健全,适合亲子游。</p> <p class="ql-block">站在白鹿原影视城的入口处,巨大的牌坊在阳光下投下阴影,仿佛一道时空之门。游客们兴奋地拍照,导游挥舞着小旗,喇叭里循环播放着《白鹿原》电视剧的主题曲。这座耗资数亿、占地千亩的仿古建筑群,每天迎接着成千上万渴望"体验关中文化"的游客。然而,当我真正踏入这片人造的"原上世界"时,却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荒诞——我们正参与一场关于"根"的大型祛魅仪式,在精心设计的仿真环境中,消费着被抽空血肉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城的建筑不可谓不精致。仿照民国风格的青砖灰瓦院落,按比例重建的白鹿村祠堂,甚至还有剧中白嘉轩、鹿子霖家的宅院。工匠们显然下足了功夫,木雕砖刻都颇为考究。但问题在于,这种精致恰恰暴露了它的本质——这不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生活场所,而是一个按照现代人想象精心制作的"关中文化主题公园"。真正的传统村落是在漫长岁月中,由无数普通人为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有机体,每一处不规则都承载着真实的生活痕迹。而影视城里的"村落",则是设计师电脑里的效果图变成的现实,它的完美恰恰是它虚假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更耐人寻味的是游客们的行为模式。人们排队在"白家"门口拍照,购买"白鹿原老酸奶",穿着租来的民国服装自拍,参加"抛绣球"之类的互动表演。这些行为看似在"体验传统",实则遵循着完全现代的消费逻辑——将文化转化为可购买、可拍摄、可分享的体验商品。我们不再需要像白嘉轩那样真正理解祠堂背后那套宗法伦理,只需要在祠堂前摆个姿势就够了。这种体验是安全的、即时的、无需付出真实生命代价的。当一位穿着时髦的姑娘在"田小娥窑洞"前比着剪刀手时,她与这个悲剧女性之间,隔着的不仅是时空,更是一整套现代消费主义构建的认知滤镜。</p> <p class="ql-block">影视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那些被"驯化"的民俗表演。华阴老腔、皮影戏这些曾经活跃在民间、与特定生活场景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现在被编排成三十分钟的轮演节目,配有LED屏幕和专业音响。表演者们精准地重复着每个动作,眼神却透露着机械劳动的疲惫。这些艺术原本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却成了被观赏的"遗产"。就像本雅明所说,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灵光"消逝了,剩下的只是空洞的形式。当一位老艺人在表演结束后立刻拿出二维码求打赏时,传统艺术最后的尊严也被消费逻辑彻底解构。</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影视城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困境。我们渴望寻根,却只愿意以游客的身份短暂停留;我们赞美传统,却拒绝接受传统生活方式的不便与约束;我们消费历史,却逃避历史的沉重与反思。这种"根"的消费主义化,制造了一种文化认同的幻觉——仿佛通过购买门票、拍照打卡,我们就能轻易获得与祖先的精神联系。实则,我们与真实的传统之间,隔着一整个现代性的深渊。</p> <p class="ql-block">离开影视城时,夕阳将仿古建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想起陈忠实笔下那个饱含血泪的真实白鹿原,那里的人们与土地生死纠缠,宗法制度既是压迫也是庇护,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也有毁灭。而眼前的这个主题公园版本,过滤掉了所有复杂性,只留下可供消费的怀旧情调。也许,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复制过去的表象,而在于以同样诚实和勇气,面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困境。当我们停止将传统视为外在于自我的表演对象,或许才能开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游览白鹿原影视城也是我等一行“川进青出 圆梦西藏”之旅以来的最后一站,历时18天来的最后一站,登车返回南阳,家人在家等着……,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