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与《开罗宣言》

lsh

<p class="ql-block">初中同学叫宋开罗,我两一般大,兴趣爱好相同,都喜欢航模,曾一同参加过开封市的青少年航模队。他是位小帅哥,功课也好,是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考高中,他意外落榜了,原因是受家庭影响,爸爸被错划成“右派”(后来才知道他父亲早年是冯玉祥的部下,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是开封市民革成员,从他给儿子取名就知道是位爱国将领。)。从此我两就失去了联系 ,但我一直怀念这位儿时的好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罗宣言》(Cairo Declaration)是二战期间由中、美、英三国于1943年11月27日在埃及开罗发表的一份重要国际文件,明确了三国对日作战的目标和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原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开罗召开会议(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会后于11月27日发表宣言。同盟国开始规划战后秩序,旨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并恢复亚太地区和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报中严正声明,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首次以国际文件形式明确台湾、澎湖等地区为中国领土,为战后中国收复失地提供法律依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再次确认《开罗宣言》条款必须实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罗宣言》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协调立场、奠定战后亚太格局的关键文件,其原则至今仍是维护地区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聿修(1906-1992)为抗日将领,长期追随冯玉祥,曾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参谋处副处长、国民党军委会少将高参等职。解放后任河南省开封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被评价为“中共的挚友和诤友”。</p> <p class="ql-block">那年夏天,我两去郑州省体委办事,躺在紫金山公园凉亭上聊着我们的梦想。我突然好奇地问起他名字的来历,他笑着说道:“开罗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地名,一个和航模比赛无关的城市。但总有一天,我会去开罗看看,那里有历史,也有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回想起来,他父亲是冯玉祥的旧部,曾为抗日奔走呼号,又在解放后与中共保持密切联系。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历史、政治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他喜欢航模,或许不只是因为飞行的浪漫,更因为那是一种俯瞰世界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宋开罗的学业也因此中断。由于学业繁忙,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仿佛整个世界都把我们隔绝。后来我参军了,我俩就中断了联系。</p><p class="ql-block">而今,当我翻开历史书,看到《开罗宣言》的字句,总会想起他。那个曾经和我一起放航模、聊梦想的朋友,如今是否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注视着这段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