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违规吃喝,吃喝违规,最近争议颇多。其实这种争议古已有之。史上最严厉的公款吃喝案:卖点破烂聚餐十几位官员被查</p><p class="ql-block">一个部门因在节日期间卖了点单位的废纸进行聚餐,遭到监察部门的猛烈弹劾,导致十几位官员入狱被贬斥放逐,因此还衍生出一个大家极为熟知的成语。</p><p class="ql-block">北宋实行高薪养廉,几乎没有听说北宋有贪官(宋徽宗时期除外),而宋朝对官员的公款吃喝也是极其严格的。北宋建立了超前防腐制度,官员的一举一动都由台谏官(御史)盯着,北宋初期规定:官员不能轻易进入酒店饮酒作乐,以免因饮酒而引发纪律问题或滥用权力。官员在酒店中饮酒,即使是公款或私款,都可能被御史弹劾,导致纪律处分甚至罢官免职。</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京城各个官署的仓库管理部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祀神灵的赛神会。这是一个重大节日,因此各衙门都拿出本部门的一些剩余物资变卖,用来置办酒宴。这是京城各部门多年以来公开的秘密,就是借着节日的机会大家用公款吃喝玩乐。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又迎来了秋季的赛神会。进奏院几十位下属眼巴巴地看着长官苏舜钦,意思是其他部门都在吃喝玩乐,咱这个清水衙门咋办呢?进奏院是宋朝的宣传机构,负责向地方传达朝廷政令,刊发邸报等工作。苏舜钦作为部门最高长官也不能让下属们失落,过节呢咱也要聚餐高兴高兴。</p><p class="ql-block">可是进奏院跟管理物资的部门不一样,根本没什么废旧的破破烂烂可卖。众人一商量说把平时积攒的废旧公文封套卖了吧,库房里已经堆了不少。于是找个收破烂的把这些废纸都收走,买了一点钱。就这点钱根本不够大家聚餐的,苏舜钦想借这次聚餐的机会和同年好友热闹一下,就邀请了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其他部门的同僚十几人一起参加。他自掏腰包拿出十两银子作为这次聚餐的经费,其他人员,包括预先被邀请的客人们也各自凑了不同数额的钱,这才凑够了聚餐的费用。</p><p class="ql-block">苏舜钦是当时知名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是宰相杜衍的女婿。邀请的有诗坛地位极高的梅尧臣等十几位年轻俊才,可谓是文人雅士之间的一场聚会。这场聚会非常热闹,大家酒喝到酣畅时,苏舜钦下令撤走表演的优伶,让本衙门的吏史们退下。他们这帮文人雅士继续娱乐,又召来官方所属的歌妓进行歌舞表演助兴。有个担任太子中舍官职的李定也想凑份子参加这场聚餐,但是苏舜钦跟他不熟,就拒绝了他,让他去别的部门凑热闹。李定因此怀恨在心,反手一个举报说苏舜钦挪用公款吃喝玩乐。这件事传到御史刘元瑜耳中,他一道奏本上呈宋仁宗,对苏舜钦等人进行弹劾。宋仁宗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最反感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他下旨让负责京城治安和刑狱机构的右军巡院进行查办。在任何朝代,这可能都是一件小事,大不了把卖废纸的钱拿出来上缴,再训诫一下就完事儿了。可当时正在“庆历新政”时期,这件事就成了典型,办成了惊天大案!苏舜钦被以“监守自盗”的罪名被下狱,受牵连被处罚的人非常多,几乎所有参加者被一扫而空,连梅尧臣也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当时正临近宋仁宗举行南郊祭天大礼,按照惯例会大赦天下。但苏舜钦的案子偏偏在大赦前几天抓紧结案判刑,因此没能获得赦免,苏舜钦被削除官籍,贬为平民,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也都被贬斥、放逐。宋仁宗在朝堂上评价苏舜钦以及参加聚会的众人:个个都是轻薄少年,不能成为国家的重臣。</p> <p class="ql-block">梅尧臣为此写了一首《客至》诗:“客有十人至,共食一鼎珍。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意思是:有十位客人到来,共享一鼎美食。因为一位客人没能吃到,打翻了鼎,结果连累了所有宾客。御史刘元瑜见到苏舜钦的岳父宰相杜衍得意地说:“我这是为相公您一网打尽了(聊为相公一网打尽)。”这就是成语“一网打尽”的来历。</p><p class="ql-block">这是北宋著名的“进奏院狱”事件,虽然事件中掺杂着其它因素,但也说明了宋朝对腐败的重视程度。御史是最成熟的廉政体系之一,台谏官官阶虽小,但可以弹劾宰相,甚至皇帝犯错也会当面指出。比如包拯反对晋升张贵妃伯父职务的时候唾沫星子直接喷到了宋仁宗脸上。</p> <p class="ql-block">对于严禁公款吃喝,大文豪苏轼表现得非常不满,他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四方者,用力之余,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若凋敝太甚,厨传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盛观。”意思是:当官的离开祖籍、舍弃亲戚到山南海北做官,在为朝廷效力之余也贪图吃喝玩乐的享受,这是人之常情啊。如果管控的太严格,餐饮业就会萧条,大街上的青楼妓院、酒楼也不热闹了。这样的现象会显得国家不稳定,不是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这是苏东坡的心里话,他在各地任职都有风流韵事被传为佳话,还创造了不少美食,流传的有“东坡三十二味”,“东坡肘子”更是人人皆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