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穿过秦庄村委会的蓝漆双开门,我一眼就看见了那辆停在门前的白色汽车,车旁是贴着红对联的门楼,对联上的字迹遒劲有力,透着节日的喜庆。村委会的红墙边,竖着一块写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的牌子,项目名称是“文王排拳”,我心头一动,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探访地方武术拳种文王排拳。</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的外墙贴着醒目的红色标语,“禁烧火情监测点”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我走近那扇绿色的旧门,门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沉淀。墙边的变压器和电线杆让我想起老一辈人常说的“旧中有新”,这不正是文王排拳传承与发展的写照吗?</p> <p class="ql-block">穿过村委会的小巷,我来到了一块石碑前。石碑上刻着“武术大师秦公讳萃然纪念碑”,碑文下方还有几行小字,讲述着秦公的生平。我站在碑前,思绪仿佛被拉回了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脑海中浮现出秦公演练文王排拳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碑后是一面灰墙,墙上斑驳的痕迹与电线杆交错,仿佛一幅岁月的画卷。我正沉浸在碑文的叙述中,一位老人走了过来,他身穿浅色外套,笑容和蔼,见我驻足碑前,便热情地介绍起秦公的故事。他说,秦公是文王排拳的传承人,一生授徒无数,为武术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老人带我来到另一块石碑前,碑上刻着“武術大師秦公諱萃然紀念碑”,碑顶雕有龙纹,象征着武术的威严与尊贵。他说,这块碑是后人为了纪念秦公而立,每年都有不少武术爱好者前来瞻仰。我望着碑文,心中升起一股敬意,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传承至今的拳风。</p> <p class="ql-block">老人又带我来到一块刻有“武衡元年奏公讳章钦”的石碑前,他说,这是文王排拳早期的重要传承人之一。我站在碑前,仿佛听见了拳风呼啸,看见了秦公与弟子们在碑前演练拳术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一块刻有“武侯大公墓”的石碑前,碑旁是村委会的大门,门上挂着国旗,两侧贴着红对联,门楣上写着“吉祥如意”。老人说,这里不仅是纪念先贤的地方,也是文王排拳传承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块刻有“武衡大年秦公讳立”的石碑,碑旁是灰墙和电线杆,天气阴沉,但碑上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老人说,秦公讳立是文王排拳的重要传承人之一,他的拳术风格刚柔并济,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一块刻有“武衡大年秦公讳益”的石碑前,碑顶同样雕有龙纹,象征着武术的传承与荣耀。老人说,秦公讳益是文王排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拳术讲究实战,对后世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一块刻有“武街大镇秦公望”的石碑前,碑顶雕有龙纹,碑后灰墙斑驳,墙上的裂缝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老人说,秦公望是文王排拳的现代传承人之一,他不仅继承了传统,还不断创新,使文王排拳更具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碑前,望着那一个个名字,仿佛看见了文王排拳的传承脉络。从秦公讳萃然到秦公望,一代代武术人用汗水和智慧,将这门拳术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老人说,文王排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与记忆。我深感敬佩,也更加坚定了探访文王排拳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告别老人,我回到村委会,看到一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项目名称正是“文王排拳”。我心中一动,这不仅是一门拳术,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村委会门前,望着那块写有“中共菏泽市张湾镇秦庄村委会”的条幅,心中充满敬意。文王排拳的传承,正是从这里开始,一代代武术人,用他们的坚持与热爱,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离开秦庄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些石碑,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文王排拳的传承之路越走越远,愿这份武术文化永远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