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由人来人往的行政科室回到家里三室二厅的蜗居,一开始还真的不是很适应。早锻炼、菜场、过日子成了三部曲,生活单调,时间还真的有点不好打发!</p><p class="ql-block"> 总不能就这样混吃等死吧,需要找个什么喜好来充实退休后的生活。打麻将和打牌不是我的菜,再三斟酌,于是选择了摄影。除了初期有点投入外,来往朋友高雅,无利益之争,也不受时间和场地的约束,如果再能忘却名利的追求,那就是应该是一个散仙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在老年大学摄影班毕业了好几次,通过学习对摄影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交了一些朋友,业余生活也丰富的多了,有时候出去玩的时候给别人拍拍照,也算作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在的这个摄影班里同学大拿很多,国家级省级会员众多,每年我的这些学长们的作品都会获得很多奖项。我和他们比起来摄影水平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小白了,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太多。</p> 班里曾经多次组织过户外摄影实践交流活动,因诸多原因一次也没有参加。面临再次毕业之际,班委们再次组织大家去巢湖开展摄影实践交流活动,这么好的学习提高机会我当然不会放弃,积极报名参加。 老年大学的学员的年龄之间差距很大,但是大家或略了年龄的不同,彼此融洽的相处。 摄影实践交流的第一个地方是安徽省巢湖市境内的“巢湖龟山湿地公园”。 <div> 龟山湿地(柘皋河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446.65公顷(2233亩),因山形似巨龟而得名。</div><div> 龟山突兀湖中,天然形成一道U形港湾,青山倒影,风光秀丽,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海军训练基地。龟山与南岸桃溪嘴隔湖相对,山嘴一南一北,犹如阻隔湖水东去之势。</div> 这是郭沫若1964年访问安徽途经巢湖所作:“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对友只能图暗杀,看来奇计未为高。暗杀阴谋未遂图,居然一怒返巢湖。未到彭城疽发背,空余孤冢在湖濡。马上何能治天下,项王根本不读书。咸阳一炬书烧尽,秦政焚坑未此愚。今日楚歌声未休,鼓舞人民战地球。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如今湿地公园将其做成文化墙供大家品赏。 湿地公园专门在公园内建有”柘皋河自然教育中心,就巢湖的鱼类、动物种类、植物、地质地貌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展馆,对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各位同学到了来这里各显神通,大小无人机和长枪短炮竞相拍摄。 龟山脚下的湖秀亭两侧立柱上分别书有“天舆人間作書圖,三面青山一面湖”。亭后有1997年巢湖市人民政府所立“龟山景区碑记”碑,这也是一件文物了,因为巢湖市人民政府地级市已经成为合肥市下属的县级市了,物是人非了。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搞相机和手机视频摄影的请大家在浪漫花丛中给当起了模特。 离开了浪漫的柘皋龟山湿地公园,大家来到了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下榻。 长临河镇历史悠久,远至夏商、战国时期已有集市,清末民初已成为巢湖沿岸的重要码头,商品分销集散地。<div> 清朝末年,李鸿章的淮军多次在此招兵买马,淮军18位杰出的将领出自巢湖六家畈。荣归故里后均在六家畈大兴土木建有民居,逐步形成了六家畈和长临河镇的明清古建筑和古民居群。</div> 长临河老街由南北街和东西街组成,南北街长360米名曰“老街”,东西街长240米名曰“东街”。两条街形成“丁”字形。是安徽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 东街口的烧烤摊和饭店在路边支起了餐桌,生意还不错。 位于合肥东长临河镇东街25号的吴氏故居不是以吴邦国故居而命名,悬挂的任何标牌上都没有加以说明,而是称“吴氏旧居”。这栋民居是长临河老街面上最低的一栋建筑,由堂屋、穿堂、卧室、农具室和绣楼组成。<div> 室内陈列的物品大都与吴邦国父亲和吴邦国的幼年时代有关,整个建筑具有安徽中部古民居的特色。</div> 吴氏故居的二楼故居后院有一口水井和一颗百年桑树。 吴忠性是我国著名的地图学教育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级测绘人才,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百年桑树 当金色的霞光撒在长临河镇古街时,大家都已经端着长枪短炮活跃在大街小巷了。 这次活动没有请专业的模特,于是大家互为模特,为大家提供摄影的题材。 古镇内建筑多为徽派风格,青砖灰瓦,老的建筑物还遗留了一些砖雕和木雕。每栋建筑房屋的顶部两侧设有防火墙,呈现徽派建筑的形式。 长宁桥横跨长宁河,这是在修缮古镇时为方便镇里百姓出行而重建石拱桥,并命名为“长宁桥”以作纪念。 漂亮的“窗花” 民俗文化馆内展出了很多老物件。 东街上伫立的大清蟠龙邮筒无言的述说了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展馆内陈列着一些珍贵的中国邮政发展史的物件,开了眼界了。 长临河的东街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古民居的建筑风格。 古街、老人与狗。 长临河古街上还有一家免费的“安徽省聚贤报刊博物馆”,通过扫码登录后就可以到博物馆看到陈列的十分珍贵的报刊。 这些十分珍贵的旧报刊无言的向来往的过客述说着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 所展出大量报刊的图片拍摄了不少,我只选择了一小部分巨有深刻影响的报刊和大家分享,希望没有去过的朋友有机会去看看。 长临河古街修复后所立的“长临河古街记”文化墙。 我的祖居在巢湖庐江县巢湖之畔,一个村子里都是姓吴,族谱源自长临河镇“六家畈”的吴氏。这次有幸到长临河镇游览,路经六家畈,获得同行的学友们的默许在六家畈作稍许停留,寻根问祖。 六家畈原有6大片古民居豪宅,后经战乱、洪水和天灾人祸,日前只残存了三大片,分别是吴毓兰故居、吴育仁故居和吴谦贞故居,100多间房屋。 据吴氏族谱记载,祖上来自徽州婺源。二世祖生有六个儿子,迁到此地,从事农耕,人丁兴旺,故起名“六家畈”。 后辈多有成就,官宦很多,也走出了不少淮军将领。功成名就后荣归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宅院,购置土地,使得吴氏一脉在六家畈一带鼎盛一时。 “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支持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 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淮军将领吴毓芬是六家畈人,曾为淮军“华”字营统领。 吴育仁也是六家畈吴氏一脉,系淮军“仁”字营统领。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前夕,吴育仁派“仁”字营官兵1116人搭乘英国轮船“高升”号前去前去朝鲜牙山增援。途中不幸遭遇到日本军舰拦截,“高升”号被击沉,871名官兵壮烈殉国,仅有哨长张砚田等245人遇救生还,其中600人为六家畈吴氏子弟。 古朴典雅的旗袍王子艺术公馆系五代传承,海归故里,华服精典的传承人一一旗袍王子骆志勇所创建。 艺术馆主要从事旗袍的销售,定制、培训和文化艺术交流。 这些展出的旗袍色彩艳丽,古朴典雅,雍容华贵。 门房的造型和旗袍相互呼应,给摄影塑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最后的一个游览的景点就是巢湖之畔的“四顶山”景区。 四顶山海拔174米,紧靠巢湖北岸,与姥山隔湖相望。山顶遗有炼丹池、朝霞寺遗址、朝霞书院遗址。 每当旭日东升,霞光四射之时,满山璀璨,享有“四顶朝霞”美名而闻名巢湖,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中。 姥山岛位于巢湖湖心,是巢湖最大的岛屿。 中庙又名圣姥庙,建于汉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香火旺盛,屡废屡建。 巢湖和姥山的来历远在晋代《搜神记》、宋代古籍中就有“陷巢州”的传说记载。<div> 相传某一年正月十五巢州灯会热闹非凡,龙王太子小白龙装扮白衣秀士,流连忘返与灯会。午夜后竟街头和衣而进入梦乡,哪知白天现身街头为一条大鱼。州府莫老爷风闻后警荒唐吩咐将大鱼剁开与官民分食,唯有城西主妇焦老一家所分鱼肉因老伴未归而未煮食。</div><div> 深夜老翁(东海龙王)托梦与“焦姥”一家三人,告知大鱼乃龙王太子,拜求免食,所分鱼肉放入净水三日,便可化龙,日后必有善报。焦姥梦醒,三人异床同梦,遵老翁所示,鱼肉化为白龙腾空而去。</div><div> 小白龙托梦与焦家三口,拜谢救命之恩,扬言“陷巢州”报仇雪恨,要焦家七七四十九日后速离此地,以避灾难。</div><div> 届时小白龙掀起滔天巨浪,巢州一片汪洋而成今天的巢湖,仇人和歹人卷入万丈波涛之中。因恩人焦家三口救援乡邻也未能幸免,内疚的小白龙分别点化为儿山(孤山)、姥山和鞋山,百姓纷纷登临三山而幸免遇难。</div> 后人建起了圣姥庙(中庙),尊焦姥为巢湖神,姥山山顶修建了望儿塔(文峰塔),让焦家三口能隔水相望。 渔村一隅的华藏净寺被掩映在羊子峰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这里原来是一座祭祀巢湖水神焦姥的“圣妃庙”,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时拨款重修并改名“圣姥庙”。如今变成“华藏净寺”了,追根溯源就有点可惜了,如果还原成圣姥庙,和姥山岛历史文化相互呼应,就可以锦上添花了。 姥山岛峰顶海拔105米,峰顶建有文峰塔,走急了还有点气喘吁吁。 文峰塔建于明崇祯四年,清光绪四年续建完工。塔高51米,7层8角,塔内修有135级台阶,塔内砖雕佛像802尊。本来想登高望远,可惜人太多,无缘登上塔顶,下次有机会再来。 姥山岛栽有很多枇杷树,果小核大肉不肥厚,但是很甘甜。 姥山岛渔村与时俱进,大部分的民居都改成商铺和饭店,为来往的游客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有利于姥山岛旅游经济的发展。 据说这口古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姥山岛渔村的发展。这口古今从未干涸,冬暖夏凉,如今很多村民仍习惯使用这口井的水洗衣做饭,经年累月的山下的吊绳给井口留下了深深的沟痕。 同学中有人多次登临姥山岛,轻车熟路带我们穿行小渔村,来到路边的歪门斜道民居拍照留影。 添加了10元钱,乘坐快艇回到了中庙的游船码头。 出了游船码头,远远看到中庙前的广场的戏台上正在演出巢湖地区特有的剧种“庐剧”,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同学手持相机和不时掠过的无人机,抢拍精彩的瞬间。 中庙我已经来过二次,一次陪我的父母到中庙烧香拜佛,坐着渔船和父母一起上姥山去走亲戚。还有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到巢湖旅游,没有再上姥山,花了5元钱游览了巢湖地区的名寺中庙,而这一次我就没有再去中庙了,总感觉这几年寺庙里人间烟火多了一些。 今天的风有点大,岸边不时卷起阵阵浪花,引来一些游客在沙滩上戏耍。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二天瞬间而过,今后如有机会,这样的摄影实践交流活动还要积极参加的,可以向高手学到很多摄影知识,丰富退休生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