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完了《薛氏世谱——2004年版美篇缩编本》,还想再了解一些相关的情况,于是就萌生了再次回祖籍老家吴堡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回吴堡坐火车先到绥德,于是看绥德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做功课”发现路遥的同名小说《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双水村取景地在绥德,借此机会去一趟,以表达自己对已故作家路遥的崇敬与怀念......</p> 06月08日绥德 <p class="ql-block">今天在陕北绥德县“双水村(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取景地,距路遥出生地约40km)”住了一晚,来此地的动力,源自著名作家路遥写的中篇小说《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及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自己被其中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或看或听共2-3遍还意犹未尽,且还想再看...... </p><p class="ql-block">借来《平凡的世界》里“双水村”一游,深深地怀念路遥,他离开我们三十三年了,可他笔下的人物和黄土地永远活着,他用生命留下的杰作已超越小说范畴,是我们国家那个年代的一份珍贵而详实地历史记忆,它将以自己的价值永远留给后人,也许对路遥来说:这是用43年的生命换来的价值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入住双水村石窑民宿,内外两套客厅+卧室洗漱间,总面积有50平米,不包含wifi和洗漱用品110元,整洁卫生,性价比很好......</p> <p class="ql-block">中篇小说《人生》,路遥的成名作,讲述农村青年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他渴望离开农村,却在爱情、事业与道德选择中屡遭挫折,1984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引发全国范围的"人生"大讨论,“高加林难题”成为每个城乡徘徊者的心灵镜像。</p> <p class="ql-block">上-“王彩娥”新家...</p><p class="ql-block">中-“双水村”一景...</p><p class="ql-block">下-“孙玉厚”家...</p> <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75-1985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背景,讲述了陕北农村主人公孙少安(扎根农村)、孙少平(追求理想)代表的不同人生选择,但都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书中多段爱情故事(如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充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情节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中-“孙玉亭”家...</p><p class="ql-block">上、下-“双水村”一景...</p> <p class="ql-block">《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期间写下的创作随笔,这些带血的文字记录着:每天工作到晨光熹微,靠咖啡和香烟维持清醒,数次晕倒在书桌前...六载煎熬换来的《平凡的世界》完稿于1988年,而它的作者却在1992年油尽灯枯,年仅43岁,这部用生命兑换的杰作,让"路遥"这个名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悲壮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上-“双水村”一景...</p><p class="ql-block">中-“双水村”村委.支部小院,斑驳的墙院,见证了"田福堂式"的农村变革故事...</p><p class="ql-block">下-“双水村”外一景...</p> 06月09日吴堡 <p class="ql-block">《重修城隍庙记》石碑背面 薛姓人名摘录:</p><p class="ql-block">1)致仕(即退休官员):薛敬先(《薛氏世谱-2004》中有此名)</p><p class="ql-block">2)典膳:薛孔昭</p><p class="ql-block">3)生员:薛文昌 / 薛世荣 / 薛世华</p><p class="ql-block">【碑文末尾题署:嘉靖癸未贰(公元1523)年季春吉旦吴堡县典史刘仲仁立】</p><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及文字摘录自吴堡县文管所出版的《吴堡石城碑石》-《薛氏世谱》总编薛耀厚提供)</p> <p class="ql-block">与《薛氏世谱》总编薛耀厚合影(9日、10日两次登门拜访)......</p><p class="ql-block">薛耀厚提供了一个重要修正:《薛氏世谱》中一世祖薛慕乔在洪武二(公元1369)年“以军功官于吴”、薛敬先是薛慕乔的长子,但刻有薛敬先名字的吴堡《重修城隍庙记》石碑,刻碑时间是嘉靖癸未贰(公元1523)年,两代人中间相差154年,显然薛慕乔与薛敬先的父子关系是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另外根据了解的其它情况,《薛氏世谱-2004版》1-7世薛氏先祖世次/人名缺乏史料佐证,有待进一步考证。</p> 06月10日吴堡 <p class="ql-block">与《吴堡薛氏宗谱-2006版》总编薛庆荣(原县公安局政委,88岁)合影(10日、11日两次登门拜访)......</p><p class="ql-block">庆荣赠送我一本《吴堡薛氏宗谱-2006年版》,与《薛氏世谱-2004年版》只含6个村不同,《吴堡薛氏宗谱-2006年版》汇集了全县54个村的薛氏,但血缘宗族关系比较清晰的主要是《岔上乡川口村》薛永伸的少数几个后代,其余薛氏后代的前世先祖基本都不知是谁。这种实事求是地编写《吴堡薛氏宗谱-2006年版》的态度,是对历史的尊重,令我感到敬佩......</p> 06月11日吴堡 <p class="ql-block">堂弟开车走“沿黄公路”,从县城送我回薛家耩村(距县城约29㎞)途中黄河一景,看到黄河水如此清绿,且流量流速都不大,很想在此次回老家期间,能渡一次黄河......</p> <p class="ql-block">从县城回薛家耩村途中黄河“二碛”一景,河对面是山西临县有名的“碛口古镇”......</p> 游览《柳青故里》 <p class="ql-block">堂弟开车带我游览了家乡吴堡《柳青故里-柳青文化园》(薛家耩与此地相距38km),记得2021年1月15日,查知珠海金湾区图书馆有《创业史》,就去借阅,一直向往看柳青的《创业史》,是因为看了路遥对它的极好评价,另外也因看了柳青女儿写的《柳青传》,感觉柳青是一个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人,感觉《创业史》写的很好、很客观,相信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第二部部分章节1977年出版),以梁生宝等农民形象为核心,真实地描绘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艰难历程,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p> <p class="ql-block">上-柳青作为文学界的一代大师,影响深远。当获悉吴堡将筹建柳青文化园的消息后,文学大家争相挥笔题词,表达对柳青的敬仰和缅怀,其中有贺敬之、莫言、王蒙、铁凝、张抗抗、王安忆、阿来、贾平凹、陈忠实、刘心武、蒋子龙、魏明伦、梁晓声、北岛、叶永烈等150人。</p><p class="ql-block">下-《柳青故里-柳青文化园》,柳青文化园位于柳青出生地吴堡县寺沟村,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次年7月建成投用,包括文学之门、柳青文学馆、柳青故居、路遥馆、陈忠实馆、作家签名墙等。</p> <p class="ql-block">上-劳动中的柳青</p><p class="ql-block">中-柳青与妻子马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柳青先后被打成“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8年作为“阶级敌人”关进牛棚长达四年之久。1969年4月,妻子马葳不堪折磨,投井自尽。柳青本人也曾因不堪忍受屈辱,两次自杀未遂。1972年获释后,柳青的身体每况愈下。周总理得知柳青病危后,曾批示对柳青予以特别照顾;并托人捎话给柳青,希望他搞好身体,写完四部《创业史》。总理的关心,让柳青深受鼓舞,他决定重新操笔,精心修改《铜墙铁壁》,续写《创业史》第二部。但因主客观方面诸多原因,《创业史》除第二部的残稿得以出版外,后两部则未能完成,这成为柳青的终身憾事。</p><p class="ql-block">下-柳青与梁生宝原型王家斌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上-《创业史》小说翻开第15章:“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摘自柳青《创业史》。</p><p class="ql-block">中-柳青捐赠稿费:1959年3月,柳青把《创业史》第一部稿费16065元全部交给了长安县王曲公社,他说:“我作为一个社员,这算是我对公社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公社用这笔钱修建了王曲机械厂,厂子停办后,厂房给了王曲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柳青研究三阶段:</p><p class="ql-block">1)“奠基一发展期”(1948-1982),从文坛上首次出现《读〈种谷记〉》开始,至《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创业史〉写作基地为何由富变穷?》一文,为柳青研究的“奠基-发展期”(1948一1982)。《创业史》问世之后,因其奠定了新中国文学的写作范式,而被视为经典,《〈创业史〉评论集》等大量柳青研究专著随之涌现。</p><p class="ql-block">2)“反思-转型期”(1982-1999),1978 年,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业史》书写内容的合理性遭到质疑。1982年,见诸报端的文章,既有对《创业史》的发难,也有对合作化事业的讥讽;但同时也有对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的肯定。这场争论,开启了柳青研究的“反思一转型期”。</p><p class="ql-block">3)“重释一重构期”(2000-2009),进入“后改革”时期,中国社会遭遇消费主义泛滥、理性精神丧失等现实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再度重释《创业史》,使得柳青研究进入“重释一重构期”(2000-2009),逐渐形成了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从文学的审美、人性、历史、文化等多维度,对柳青和《创业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认可了《创业史》社会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创作典范之作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讲到:“这个话呢我记得,我们的人民作家柳青,这个柳青,人家说你如果到那个农民里头去找他呀,你分不清,你不知道谁是柳青,都一样,就跟那个关中老百姓一样,穿着啊,打扮啊,永远都是一样的。他就是长期在他们里面,然后呢,对他们非常了解,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就知道他那个房东老大娘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15日在习近平《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16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习近平自述、2021年12月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讲话分别提到柳青......</p> <p class="ql-block">中-“文学之门”左侧由《创业史》《柳青文集》及外文译本堆叠雕塑构成,“文学之门”右侧由《地雷》《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透铁》等书籍堆叠雕塑构成。</p> 06月12日薛家耩村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请五叔带我去爷爷、太爷爷坟地,途中经过村里的蓄水池(从黄河边上机井泵水)......</p> <p class="ql-block">在小山头上俯瞰薛家耩村(部分)......</p><p class="ql-block">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修水平梯田时,村里把这个小山头定为村公墓,太爷爷的坟就迁到了这里,至今最顶层至第三层都只是太爷爷和六个爷爷的坟......</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途中,又去看了已荒废的祖宅院:祖父满金一家九口(5儿2女)所住的窑洞,1969年第一次回老家时,我在此窑洞里待过......</p> <p class="ql-block">与堂弟在五叔院落窑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下到黄河边(约4里路),寻找合适的下水点,为明天游泳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黄河边的机井(泵饮用水至薛家耩村里)......</p> <p class="ql-block">在五叔家翻拍的我小时候的照片,我以前见过,据说我哭着不愿照相,给了一块饼干,吃着就照了......</p> 06月13日薛家耩村 <p class="ql-block">昨晚下了点雨,我的“从堂兄(隔1代,同一曾祖父,儿女都在榆林工作)”和我的"族堂兄(隔2代,同一高祖父,长子在外打工,次子在天津中海油做技术工作)”在种土豆......</p><p class="ql-block">为了鼓励农民种地,土豆种子是县里免费提供,部分化肥也是免费或优惠价提供,其它免费提供的还有玉米、高梁、小米、蔬菜种子;可机耕的土地,还免费耕种,感觉政府的惠农政策很好......</p> <p class="ql-block">家乡边上的黄河(下水点距五叔家2km),刚到吴堡时,就看到黄河水很清很绿,完全不是印象中的黄河颜色,而且水流不太急、河岸也不太宽,可能是旱季流量小及上游用水、多年绿化治理的的结果,所以非常想在黄河里游一趟,最终说服五叔同意,有生以来第一次“横渡”了黄河......【续下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根据以前在河流中的游泳体会,身体划水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要小于45度,水的流速越大角度就越小,下水13分后顺利到达黄河对岸的山西临县,水温26度,目测宽度不到100m,返回陕西吴堡时,首先徒步逆流而上走到一个宽度最窄的下水点,目测对岸距离不到50米,结果游上岸时就在下水点附近(本照片),用时没想到不足6分钟,上岸后看到五叔的电话,赶快回电报平安,因天气炎热,出水上岸后体感非常舒服......</p> 06月14日薛家耩村 <p class="ql-block">五叔院落前的自留地,加上责任田有三亩多,田里大都有枣树,种植果树等农作物的只利用了一亩多:包括柏树、苹果树、桃树、梨树、核桃树、玉米、土豆、辣椒、葱、西红柿、黄瓜、南瓜、西葫芦、韭菜等,五叔在地的上方-村水泥路傍修了一个约40方的雨水收集水窖,通过管道自流到地里浇水,如果水量不足,还可以把院内雨水收集窖的水,泵送自流水窖......</p> <p class="ql-block">五叔窑洞旁的小桃树、梨树、枣树及30多株柏树......</p> <p class="ql-block">站在五叔窑顶俯瞰全景......</p> <p class="ql-block">五叔家的“土淋浴室”——在我回到老家的当天下午,很快就安装好了,解决了我天热冲澡的基本需求:房顶上蓝色塑料桶内的水,在阳光的暴晒下温度升高,冲凉时感觉舒适,补充水是通过潜水泵从院内的雨水收集池泵入......</p> <p class="ql-block">薛家港(耩)村“幸福院”(丁家畔村也有1个),主要功能是“食堂”,一日两顿正餐,大村(丁家畔村含薛家耩共5个小村)60岁以上人员2元/餐(因为我祖籍是薛家耩,如果在此吃饭待遇同样),60岁以下4元/餐,其他所有(含外来)人10元/餐。经营费用主要靠县里财政补贴......</p> <p class="ql-block">五婶在种土豆(五叔五婶通常是清明前至农历九月在老家住,其余时间在榆林儿子家住,但他们还是更愿意在老家住),照片崖底的小土窖是用来存放土豆的......</p> 06月15日薛家耩村 <p class="ql-block">与“从堂兄”(三祖父的孙子)在其住的院落前合影,他曾任过乡长,其儿女都在榆林工作,他一年中也是榆林、吴堡两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薛家耩村现只有一户养了一群羊......</p> <p class="ql-block">与五叔五婶在其窑洞前合影......</p> 06月16日丁家畔/薛家耩村 <p class="ql-block">今早一人再来丁家畔-母亲小时候生活的村庄(距父亲薛家耩村约5里)一景......</p> <p class="ql-block">母亲小时候生活过的院落,这三孔窑是母亲离开老家后新建的,母亲住的老窑洞在新窑洞的左端,这里很多年不住人了,但表弟二人去年还是新翻修了窑顶的花墙......</p> <p class="ql-block">《丁家畔村党群服务中心》,丁家畔村现管薛家耩共5个村民小组,窑内还有空调,条件是很好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途中,又去了祖宅院落,本照片为曾祖父升元与七个儿子等曾经在薛家耩村所住院落的窑洞拼图,从前向后数:拐角左起第1孔接口窑(即窑口约1米用石料堆砌)-大祖父可意、第2孔接口窑-五祖父满斗、第3孔接口窑-三祖父满富、第4孔接口窑-七祖父满银、第5孔接口窑-堂三祖父满星(其养女招俊是我的舅妈)、第6孔接口窑(拐角)-堂四祖父满华、拐角第1孔土窑-祖父满金(老六)一家九口五子两女、第2孔土窑-二祖父满堂、第3孔土窑-四祖父满贵。</p> 06月17日二渡黄河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次横渡黄河,这两天下雨,水稍微有点浊,但水流好像没有增大......</p> <p class="ql-block">今天穿了五婶三嫂家的救生衣,第二次横渡黄河,水温24度(体感不凉)用时约13分,徒步往上游走到最窄地方下水,游回抽水井附近的下水点用时11分钟(比第1次6分长了,是靠近岸水流缓的原因吧),很快到了陕西岸边,保持逆流斜游,在一拐弯处开始顺流,直到下水点......</p> <p class="ql-block">渡黄河前拍照:中间台阶上的小屋是供薛家耩村饮水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到黄河对岸的山西临县,请一对热心的年轻人帮我拍照,后加微信收到照片和照片信息截图,照片标注我的位置在陕西侧是错的......</p> 06月18日吴堡-佳县-榆林 <p class="ql-block">舅表弟得知昨天丁家畔村支书因车祸去世(未系安全带),就专程来村里凑份子钱以示哀悼,事后村民摘杏给表弟带回榆林......</p> 佳县白云山 <p class="ql-block">舅表弟开车从榆林来吴堡接我,顺路在佳县游览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白云山(白云观)”, 来到此“道教”圣地,想起前两三年,原工作单位同事给我分享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儒家道家学习讲座,听后感到受益匪浅,连听了三四遍,从中也了解到:名称相近的“道家”与“道教”虽然有一定渊源,但两者在本质上有显著区别,“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流派,代表典籍《道德经》《庄子》。“道教”是东汉末(公元184-220)年后形成的“中国本土宗教”,它以“道家”思想为理论根基,但融合了神仙信仰等宗教实践,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破除人为执念,精神超越,不追求肉体永生。例如庄子认为“生死如一”。“道教”以“长生久视”等为终极目标,发展出炼丹、辟谷等具体修炼手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p> <p class="ql-block">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白云山(白云观)”——“道至天地,德贯古今”......</p> <p class="ql-block">白云观始建于明代,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山上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有玉皇阁、三清殿等古建筑,登高可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白云观明代古建筑群一景......</p> <p class="ql-block">左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右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间正文:《道德经》,左右联内容分别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二章》,是《道德经》中“道的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一体两面:“道法自然”是道的存在方式;“道生万物”是道的实践展开。二者共同构成老子“以道为核心”的世界观,为道家“自然无为”“齐物逍遥”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p><p class="ql-block">注意:以上是说“道家”思想,不是“道教”......</p> <p class="ql-block">“道教”圣地“白云山(白云观)”一景......</p> <p class="ql-block">在白云山观景台,俯瞰黄河美景......</p> 佳县香炉寺 <p class="ql-block">佳县另一景区:香炉寺,建于明代,因形似香炉而得名,被誉为“黄河第一奇观”,寺庙矗立于黄河岸边悬崖上,三面悬空,景色险峻,夕阳西下时,“香炉晚照”是佳县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947年10月17日,在县委书记张俊贤的陪同下,毛泽东参观了佳县八景之一的香炉寺。面对山脚下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黄河,毛泽东感慨:“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当他看到渡口前木船穿梭、人流不断时又说:“许多人说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不说别的,抗战期间是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鬼子,仅这一条也足可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在黄河上架桥打坝,发展水电,变害为利,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黄河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香炉寺俯瞰黄河美景......</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景区的“飞来倦石”......</p><p class="ql-block">(游览完香炉寺已经是六点多了,我建议在佳县住一晚,这样轻松一些,但表弟还是更倾向回到自己习惯的榆林,我就只有“客随主便”了......)</p> 06月19日榆林 <p class="ql-block">今天相约在榆林工作的薛文兵(《薛氏世谱》已故副总编薛生年的儿子)了解有关世谱的情况,事后他开车带我到榆林体育馆周边游览......</p> <p class="ql-block">榆林体育馆附近的一个“人行艺术天桥”,喜欢它的造型......</p> 06月20日神木 <p class="ql-block">今天表弟开车带我去距榆林110多公里的神木游玩,分别游览了二郎山、神木市新区、夏代早期石峁遗址</p> 1.二郎山景区 <p class="ql-block">进神木二郎山景区时,发现身份证丢了,还好,景区售票员让我报了身份证号码,就免费进去了,后来、坐火车(手机买票进出刷乘车码)、坐汽车、住旅店都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一点都没有感到紧张,而是收获了一次没有身份证的旅游经验,这个生活的小插曲-挺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后山鸟瞰前二郎山......</p><p class="ql-block">二郎山景区,因山体中部有两座凸起的峰峦形似“二郎担山”而得名,全长约2.5公里,累计爬升高度约120米,山的两侧是悬崖陡峭,山底分别有两条河流相伴,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主要建筑为: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圣殿、观音堂、祖师庙、玉皇阁、娘娘庙等。其中最精华、最集中的部分位于山脊中段,被称为“小蓬莱”,建筑结构巧妙利用了山形,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站在前山鸟瞰后二郎山......</p> 2.神木市景 <p class="ql-block">神木市,原神木县,2017年撤县设市,因丰富的煤炭资源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煤炭探明储量超500亿吨,年产达数亿吨。近几年产业升级,推动煤炭化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氢能、储能等新能源。去年产值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神木是陕北“富6县”之一,还有“穷6县”(家乡吴堡是其中之一),每年还是要靠中央和省财政拨款......</p> <p class="ql-block">神木市政府广场中心的“高耸立碑”......</p> <p class="ql-block">上、下-神木大剧院一景......</p><p class="ql-block">中-神木市委市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神木市人民政府广场的四根石雕立柱之一,每根立柱代表神木的四大特质:</p><p class="ql-block">1)“能源之都”:象征神木为国家级(煤炭、天然气、石油)能源基地。</p><p class="ql-block">2)“历史文化”:体现石峁遗址等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3)“生态建设”:反映神木在资源开发中兼顾(防风固沙、矿区复绿)生态治理。</p><p class="ql-block">4)“现代发展”:展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的成果......</p> 3.石峁遗址 <p class="ql-block">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3800年(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其“外城”周长约10公里,石砌城墙最高处达5米。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出土大量精美文物,部分玉器与良渚文化相似,暗示远距离交流。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2011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历史意义:1)部分学者推测其为黄帝居邑“昆仑城”,但尚无定论;2)复杂城防、阶级分化表明已进入“古国”阶段,或为夏代前的重要政治中心,3)证明黄土高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打破“中原中心论”......</p> <p class="ql-block">石峁遗址出土的“人面石雕”</p> <p class="ql-block">上-石峁遗址雕塑</p><p class="ql-block">中-石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石峁遗址出土的“玉钺(礼器)”、“城墙”、“头骨坑”(均位于早期地面或墙基之下,应与城址修建过程中实施的奠基或祭祀活动有关)</p> <p class="ql-block">石峁遗址出土的陶鹰</p> 06月21日榆林 <p class="ql-block">早饭后,三叔家的堂妹和妹夫,开车接我去他们家里,还见了堂弟的女儿和二堂妹及其儿子,一起聊聊家常话(堂侄女和二堂妹等都是从外地回老家,给去世的三婶过“周年”)......</p><p class="ql-block">按照昨天的约定,中午与舅舅家的三个表弟/妹及家人一起吃饭聊天......</p><p class="ql-block">下午饭后想活动活动,想起来在手机上订酒店时,看到不远处有个水库,于是就导航去了......</p> <p class="ql-block">尤家峁水库留影......</p><p class="ql-block">到了水库附近,很幸运,发现水库铁栅栏下部有一沙坑可以过去,就决定下水游泳,还看到不远处有人游上了岸,就游了过去,并请其帮我拍了这张照片(水温24游20多分)......</p> 06月22日榆林 <p class="ql-block">今天早饭后,五叔家的堂妹和妹夫,开车接我去他们家里,没多久堂弟也来了,一起聊聊家常话,中午一起在外吃“羊肉剁荞面”,饭后想想不如再去水库游泳,于是就请堂弟开车到水库......</p> <p class="ql-block">再游尤家峁水库,气温31/水温25/游水28分......</p><p class="ql-block">晚饭在堂弟家吃,为了利于消化,饭后我走回酒店......</p> 06月23日榆林-铜川 <p class="ql-block">早饭后,表弟来酒店接我去榆林火车站,我昨天告诉他,我住的地方距火车站不远,就不要来接我了,但他还是要来,我很感谢他,从吴堡把我接到榆林,途中经佳县两个景点、又专程去神木,两地四个旅游景点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和记忆,以后有机会在珠海或西安相见时,再“回报”吧(虽然我俩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p><p class="ql-block">火车中午到延安,在车站换乘汽车下午3点多到铜川汽车站,在车站附近住下后,就去二叔家堂弟的单位和他聊天、吃晚饭、一起去散步......</p> 06月24日铜川 <p class="ql-block">因为四叔家的堂妹工作较忙,我们相约她下班后到我住的地方见个面、聊聊天......</p><p class="ql-block">上午我去了堂弟的单位和他聊天......</p> 06月25日铜川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去了大姑二女的家,因为一直以来我们从未见过面,她又住在铜川,来到她家也见了妹夫,一起聊得很开心,特别是听她讲到:如今她和弟弟与大姐之间的矛盾(因母亲生前照顾问题所产生)基本解开了,我感到很高兴,是啊,血浓于水,解开心结,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开心的事,这真的需要很大的心胸和智慧......</p><p class="ql-block">下午我去了堂弟的单位和他聊天......</p> 06月26日铜川-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