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过后,我有幸来到河南开封府。探访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抚触古建筑魅力;感受那份久远的历史与正义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为国家4A景区。以其古朴庄严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又称南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的官吏行政和司法衙署,被称为“天下首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记载</span>开封府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宋太宗、真宗、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均曾在此任职,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名臣更在此留下治国理政的足迹。 开封府现存建筑群是按北宋《营造法式》复原。沿着中轴线前行,依次是仪门、正厅院、正厅、议事厅、梅花堂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开封府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巍峨的府门,古朴庄严,尽显宋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p><p class="ql-block"> 进入府门,那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青瓦飞檐,恢宏的建筑风格,彰显着着千年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府门内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各有一座方形单檐攒尖顶碑亭。</p> <p class="ql-block"> 东亭内置“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183位历任开封府知府的名字,包括包拯。</p> <p class="ql-block"> 西亭内置“开封府尹题名记”碑,记载了开封府最高长官改称“府尹”后48位历任府尹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仪门是府内第二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仪门是古代堂官迎奉圣旨、科举会试、迎祭孔圣等重要仪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义门门前台基上东设“鸣冤鼓”,西设“开道锣”。据记载,当官员出巡时则鸣锣开道;当百姓鸣冤时则击鼓升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仪门内正中陈列着一枚巨型“开封府印”。</p> <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正厅院中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封府戒石铭“公生明”。</span> 寓意是告诫官吏洁身自好,公正廉明。</p> <p class="ql-block"> 正厅又称大堂,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审理要案的地方。包拯即在此办案。</p> <p class="ql-block"> 踏进庄严肃穆的大堂,只见正中悬挂着“正大光明”牌匾,两侧楹联为“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正大光明牌匾左右还挂有“清正廉明”、“勤政为民”的匾额。“肃静”、“回避”虎头牌列于公案两侧。</p> <p class="ql-block"> 公堂正门前摆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三口铜铡非常吸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span>斩皇亲国戚的龙头铡、斩贪官污吏的虎头铡、斩地痞流氓的狗头铡。<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口铜铡放</span>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彰显着法律的威严与公正。</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 走进开封府议事厅。正中是一组主题为“欧阳修宽简治京师”的逼真人物雕像。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众官蜡像端坐于大厅之上, 神情严肃,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 梅花堂是北宋时期包拯办公的地方。相传,包拯为便于百姓申冤,常于夜晚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之为“倒坐南衙”。<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花堂因包拯"倒坐南衙"审案而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梅花堂 内展示“包公倒坐南衙”审案的蜡像场景前, 仿佛感受到包公的清正廉洁和为民请命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正厅两侧的左厅和右厅,是北宋开封府副长官处理政府的机构之一。</p> <p class="ql-block"> 漫步开封府,仿佛嗅到另一时空的历气息。这里每一块砖瓦都在述说着曾经的历史故事;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文城墙,上面挂有“励精图治”的匾牌。据记载,在北宋时期宋王朝极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严禁地方官府修筑城墙。由于开封府地处北宋京都,虽有府衙城墙,却不敢布置兵卒、军械。故在城墙上布置的都是计日报时和娱乐休闲的文化设施,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城墙”。</p> <p class="ql-block"> 明礼院是开封府的科举文化区。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大厅四周墙上的壁画,详细描绘了宋代科举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桂籍堂,是珍藏名册的地方,相当于宋代开封府的“科举档案馆”。每次科举结束后,开封府会将本府中举考生名字记录进册子,并在孔子像前举行“入桂籍”典礼,最后将名册放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清官长廊”,其墙上有北宋名臣的画像和简介,如苏轼、王安石等。</p> <p class="ql-block"> 清心楼,原本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瞭望台。其名取自包拯的言志诗:<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span>清心楼是一座外四内七层的建筑,为开封府最高建筑楼。可俯瞰整个开封府。</p> <p class="ql-block"> 清心楼一楼设有包公铜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公铜塑像。在包公祠前,不觉肃然起敬。一代清官包拯,铁面无私,公正廉明。此刻,仿佛能听到他公正审判的声音,感受到他为民请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登上清心楼楼阁亭台,俯瞰开封府全景。整个开封府尽收眼底,仿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 漫游在开封府内,感受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梁柱、每一帧雕刻,都在传递着着岁月的痕迹。心中不禁涌出对历史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不仅能欣赏到古建筑的魅力,还能观看精彩的实景表演。将大宋的历史文化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大宋王朝。</p> <p class="ql-block"> 探访开封府,它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群,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让我在游览中感受大宋风华,领略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暖花开之季,探访开封府这座千年历史府衙,被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抚触开封府厚重的历史,深感包公和开封府就是正义的代表。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包青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更是国人对公平正义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文/图/出境/琪乐</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