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 相 思</p><p class="ql-block"> 敬根是我大姨的老伴。本月初,突发脑梗,经过近二十天的病痛煎熬后,于二十三日安祥地合上了眼睛,享年八十有五。</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前,我娶妻成家,随妻子喊他姐夫。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初识些字,在农垦企业的木工厂制材车间工作。退休后,随女儿在上海生活。</p><p class="ql-block"> 他感动了我的,首先是他的善良。他特别喜欢孩子。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我的孩子,甚至是邻居的孩子,他从来不叫名字或小名,而是以他的浙江龙游腔叫“宝宝种”或“乖乖种”,满脸挂着疼爱。后来我们的孩子大了,这种叫法沉寂了一段时间,到孩子们有了孩子,他对孙辈又是这样叫,又是满脸的疼爱。我遗憾自己没有表达这种丰富感情的习惯,但能体会到它令人暖心的感染力。亚圣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说“幼吾幼”是人的天性,而“及人之幼”就是人的淳朴和善良了。姐夫虽然没有读过圣人的书,但却能毫不费力地拥有人类这种最美好的感情。我渐渐地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大哥,十分地尊重。</p><p class="ql-block"> 姐夫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也是我望尘莫及的。在我们是青壮年的时候,要养家都非易事。农林场的工人,每天都得按时上下班,此外,工余还得早出晚归侍弄自己那三分自留地或其它副业。姐夫不但能如此,而且连中饭后短暂的休息也充分地利用。春秋天这还不算什么,酷热的夏天在户外劳动,就决不是轻松愉快的事了。在我的印象里,姐夫在夏日午间很少闲在家里休息,而是饭碗一放就荷锄去了菜地里劳作。上班前匆匆赶回家已是浑身汗湿,抹把脸换件干净的衣服又去上班。这种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家里虽说不上富裕,但却吃穿不愁的生活。他的三个子女,个个穿戴整齐,衣食不乏,为我所赞叹。特别是他的大儿子,穿得衣冠楚楚,在学校同学面前显得端庄体面。我曾感慨地对妻子说:姐夫的儿子就像个富家子弟似的,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我很佩服姐夫过人的聪明。有一年,我准备打两张棕板床,到林场去批了节木材,送到木工厂去锯床框料。事先,我量好木材的横截面的直径,认真地进行了计算,准确地算出了可以出多少根料。我交待姐夫小心操作,争取不少一根。他笑着答应了。只见他坐在机子上,来来回回地开动锯板机,看得人眼花缭乱。一番操作下来,竟比我计算的结果多出了两根料。我吃了一惊,从实践中得来的径验比我掌握的几何知识竟高明了许多!我由此知道,他在工作中绝不是混日子过的主,而是兢兢业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出材率的精明人。怪不得,他种的菜总是那么好,每年出栏的猪总是又肥又大,令人羡慕,而场里分给他的水田,亩产总是数一数二的。就连家里也总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他做事用心哪!</p><p class="ql-block"> 出殡那天,我随亲友把他送进了公墓。安放骨灰盒事毕,我对着墓碑鞠了躬,深情地说:“姐夫,今后你想我了,就给我托个梦吧。我们照旧举杯,喝酒!” 2025.6.2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