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4日清晨,携妻子与两位胞妹在堂姐家用过早餐,六时整启程搭乘地铁。二十分钟后步出太阳岛站,晨光熹微中,那座镌刻着"太阳岛"三字的牌坊与赭红色太阳石赫然入目,与我记忆中二十年前的太阳岛景象迥异。记忆中锈迹斑驳的游乐设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开阔整洁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晨间游客寥寥,观光车尚未运营。我们循着青石板路上的指示牌,以徒步方式探寻这座占地38平方公里的生态园林。导游图标注的70余处景点中,座龙广场青铜雕塑群恍若游龙临江,双翼台的观景平台可将松花江景尽收眼底,听雨廊的檐角仍在滴落晨露,太阳瀑的人工水幕折射出七彩虹光。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栈道穿行林间,途经天鹅湖时正遇饲养员投喂,黑天鹅曲项啄食的姿态优雅如画。</p> <p class="ql-block">时近晌午,俄罗斯风情小镇的尖顶建筑群映入眼帘。三位享受长者半价优惠,一位购买全价票后,我们步入这座由18栋百年木构建筑组成的露天博物馆。指尖抚过凹凸的原木墙面,细看这些始建于15-19世纪的木刻楞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完全依靠原木交叠咬合的榫卯结构堪称奇观。在仿旧式酒馆里,红菜汤的酸甜与格瓦斯的麦香唤醒味蕾,虽价格稍昂,但四位平均年龄63岁的长者而言,这份异国风味平添了旅途雅趣。</p> <p class="ql-block">午后二时三十分返程,地铁穿梭声中盘点此行:徒步四万余步丈量十二处主要景点,木建筑咬榫处残余的松脂气息仍萦绕鼻尖。兄妹四人鬓角皆染霜色,却在他乡共赏此景,归途倦意里漫溢着暖意。车窗映照的夕阳中,已开始期待下一场相聚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北国明珠”之称。岛屿占地广阔,植被丰茂,四季风光迥异:春有芳草野花,夏享碧波清凉,秋染层林斑斓,冬揽冰雪奇观。这里融自然生态、欧陆风情与冰雪文化于一体,是哈尔滨的城市生态绿肺与休闲胜地。</p><p class="ql-block">太阳石:岛内标志性景观,巨石镌刻“太阳岛”三字,背倚松花江,象征北国壮阔气韵。 松鼠岛与天鹅湖:生态互动乐园,可近距离观赏活泼松鼠群,湖中天鹅悠然戏水,野趣盎然。 俄罗斯风情小镇:复刻百年俄式木屋建筑群,沉浸式体验异域文化,品味俄式美食与手工艺。 太阳瀑与湿地风光:人工瀑布飞珠溅玉,周边湿地栈道蜿蜒,鹭鸟翩跹,勾勒静谧自然画卷。太阳岛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积淀,既是城市避世桃源,也是感受北国生态与多元文化的绝佳窗口。</p> 名称由来 <p class="ql-block">曾在太阳岛生活90余年的杨荣森老人,生前曾创作《太阳岛史略》手稿,记录了三次名字变化:早期称为“太阳滩”,后又称“太阳照”,最后名为“太阳岛”。</p><p class="ql-block">《太阳岛——未知的百年故事》一书中记载,清朝中叶,太阳滩是由松花江多年泛滥淤积而成。滩上沙粒洁净且大,有白、黄两种,沙质透明,夏日沙面炙热如火,“日无人进,夜无蛙栖”,并且由于沙粒在阳光照射下闪动耀眼之光,因而被喻为“水上的太阳”。捕鱼季节,渔民们收网时将渔船靠拢在岸边,将此称为“太阳滩”。</p><p class="ql-block">“太阳照”为航行的中俄船员所称。清光绪末年,哈尔滨至扶余上行航线开通。上行第一个“照头”(航标)设立在太阳滩上,凌空而起、十分醒目。水手们时常泅渡或操舢板来此野浴,称之为“太阳滩照头”,后简称为“太阳照”。</p><p class="ql-block">“太阳岛”则是游人称之并传延至今。来此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人,在松花江北岸发现了这一理想的沙滩浴场,并建起了错落有致的别墅,称为“太阳岛”。有资料记载,这座岛第一次被正式标注上俄文名称是在1923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出版的《哈尔滨市全图》里,俄文名称的中文直译为“阳光明媚的岛屿”。1925年6月30日,《滨江时报》刊发《太阳岛中春色多》一文,可见当时已命名。</p><p class="ql-block">“太阳岛”名字由来还有诸多版本。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太阳岛附近盛产松花江“三花五罗”之一的鳊花鱼,当地满族人称其为“taiyaon”(音“太要恩”),谐音与“太阳”发音相近,久沿成俗,人们在后面加一个“岛”,便泛指这片岛屿了。当然,还有因“太阳公公”住在岛上而得名等传说,但颇难让人信服,想来只是一种美好寓意。[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