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超燃 美篇号:5182524</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2003年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地上5层,地下2层,共48个展厅。馆藏文物约143万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古籍善本、艺术品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p> <p class="ql-block"> 其中《古代中国》展出2000余件文物,包括521件一级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5日我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由于内容博大精深,文物浩繁,现仅重点介绍《古代中国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博物馆北侧地下一层古代中国陈列馆,首先过道两边是青花瓷瓶组成的格栅墙,突显中国文化魅力,瓷器就代表中国(china)。</p> <p class="ql-block"> 来到入口处,电子屏介绍,展馆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通过古代珍贵文物,全面展示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展现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p> 进入展室内,好似穿入远古时光隧道,幽暗灯光下好似进入隐藏宝藏的密室、墓道、宫殿,聚光灯下一件件国宝,精美绝伦,惊艳无比。<b>“中华上下五千年,异宝奇珍数不完。历史悠长藏底蕴,文明久远有渊源。”</b> 远古时期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远古时期展室,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完成从直立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其中生活在距今30万年前的周口店猿人头盖骨为复制品,原件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科学家为保护头盖骨化石,在装箱运往美国途中丢失,成为科学界一大悬案,可恨可气。</p>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发明农业和养畜业,出现地域文化,晚期社会分化,向早期国家过渡。其中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1978年在洛阳临如发现的,因最早是在1959年我们洛阳伊川老家发现的,又叫伊川缸。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就是装尸骨的骨灰盒。器腹外壁一侧有著名的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时期我们的祖先画上去的,现在还清晰可见,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对祭祀的最高礼遇。 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是仰韶文化,是和上面彩陶缸搭配的盖子,也即棺材盖子。我们的祖先对骨灰尽善尽美的追求,也是中华工匠的最初底蕴。 陶鹰鼎:采用伫足站立的彩陶雄鹰造型,健壮可爱,是新石器时代雕塑艺术珍品,是古人用来装食物或者祭祀用的。1993年随萨马兰奇来到瑞士,做为北京申奥吉祥物出了一份力,差点成为奥运吉祥物。 红山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1971年在内蒙古三星塔拉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由墨绿色岫岩玉制成,高26厘米,反C字形,是中国最早的玉文化,也是最早的龙文化,是原始祭祀用品,中国龙头腾最早的实物,更证实了我们的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是龙的传人。 夏商西周时期 <p class="ql-block"> 来到夏商西周时期,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王权强化,青铜铸造鼎盛,汉字材料丰富,西周礼制对后世影响深远。</p> 后母戊鼎:商后期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代表了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叫司母戊鼎,后专家解读,甲骨文司和后为同一个字,而后可按皇天后土、母后理解,为商王祖庚或祖甲献给母后戊(商王武丁的妻子)的祭祀礼器,2011年改为后母戊鼎。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b>凝视商代后母戊鼎,四足如柱,方耳如翼,纹饰狰狞威严。仿佛诉说着殷商时期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征战四方的豪情。三千年前,无数工匠在烈火与铜液间挥汗如雨,将对神灵的敬畏、对权力的尊崇熔铸成这件国之重器。它不仅见证了青铜时代的巅峰技艺,更诉说着中华民族先民的集体智慧与协作精神。 三星堆青铜面具,夸张的纵目造型充满神秘色彩,与中原文明的鼎彝遥相呼应,印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原来早在远古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便已如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华夏文明的壮阔汪洋。 四羊青铜方尊:商代晚期青铜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被史学界称为“<b>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b>。此尊经历最坎坷,民国时期湖南农民第一次发现卖了400个大洋,此后转手价分别为11.64万、38万大洋,现在至少价值500亿元。 夏代乳钉纹铜爵:被誉为“中国第一爵”,形体古拙,俊巧清逸。为1984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酒器,通行于西周中期。 <p class="ql-block"> 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内有铭文记载牧野之战。</p> 青铜兕觥,属于西周早期的一种酒器。 <p class="ql-block"> 虢季子白盘,属商周时期的盛水器或敛尸祭祀用具。</p> 秦汉时期 <p class="ql-block"> 走过春秋战国时期。来到秦汉时期。琅琊刻石:秦始皇东巡时所立,记录了秦朝大一统的丰功伟绩,对于研究秦朝历史和文字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p> <p class="ql-block"> 琅琊石刻</p> <p class="ql-block"><b> 金缕玉衣:</b>出土于河北省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刘休墓中,是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件,由金丝和玉片制成,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厚葬之风。 </p> <p class="ql-block"> 东汉击鼓说唱俑</p> 隋唐五代时期 <p class="ql-block"> 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隋唐五代时期,<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b>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栩栩如生,驼背上的乐师们演奏着异域风情的旋律,仿佛能听见盛唐丝路的驼铃声与胡旋舞的节奏。重现了<b>“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b>的繁华盛景和开放包容、东西方交流的文化氛围。这一刻,我深刻理解了<b>“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b>的真谛。</p> 明清时期 <p class="ql-block"> 走过辽宋夏金元时期,来到明清时期。孝端皇后凤冠: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上面镶嵌了大量的红宝石、珍珠等,工艺复杂,华丽精美,是中国古代凤冠中的珍品。</p> 参观结束,回望展厅中那些静默的文物,它们不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从钻木取火的原始先民,到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中华文明正是由无数个体的智慧与奋斗汇聚而成。 <p class="ql-block"> 走出古代中国馆,站在大厅内看航天重器,心中满是<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的豪情。新时代,我们既是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未来的书写者,唯有铭记来路,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b>“乘风破浪会有时,续写时代新华章。”</b>让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