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艳阳高照、清辉如洗,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金师附小凤山校区一(6)班青葵中队的八个孩子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踏入邵飘萍纪念馆的门槛,开展“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暑期实践活动。目光所及,墙壁上泛黄的照片、报章,与馆内静穆陈设彼此呼应,无声讲述着一段滚烫往事。</p> <p class="ql-block"> 稚嫩的面庞在展柜前停驻,眼神里闪烁专注的星火:“老师,邵爷爷手中的笔,难道比刀枪更有力量吗?”——小小疑问,恰是叩响历史大门的清脆声响。</p> 铁肩担道义:纸页上的惊雷 <p class="ql-block"> “铁肩辣手”四字箴言,是邵飘萍先生毕生用热血锻铸的勋章。当先生生平事迹经由讲解员之口徐徐展开,孩子们眼前仿佛铺开一幅新闻战士的壮烈画卷:从《京报》初创时秉笔直书,到立于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心,先生以纸笔为戈,以报馆为战场,将真相与公义置于生命之上。他不畏强权,屡揭军阀恶行;他视新闻真实为生命,在暗夜中坚守思想明灯。</p> 辣手著文章:精神的不灭传承 <p class="ql-block"> 先生目光如炬,穿越时空凝视着后来者,似无声询问与殷切托付。孩子们屏息聆听,先生“辣手”文章如惊雷炸响,穿越时光在童心中激荡,那笔端锋芒所凝聚的勇气,悄然刻入年轻记忆。历史与当下在纪念馆的庄严气息里奇妙交叠,精神血脉在无声传递。</p> 青葵向阳生:红色基因的萌芽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阳光遍洒,孩子们的心田亦被照亮。“邵爷爷真勇敢!”“他真有文化!”“邵爷爷的笔真厉害,比刀枪还锋利!”归途上议论纷纷,童言稚语间,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先生“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信念里,初识了知识分子肩头千钧重量,更触碰到民族脊梁那从未冷却的炽热温度。</p> <p class="ql-block"> 经过本次“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研学活动,“铁肩辣手”精神如种子在金师附小凤山校区一(6)班青葵中队的孩子们心中生发,化为支撑其勇毅前行的内在筋骨——这无声浸润,正是对邵飘萍先生最深沉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加活动学生:方雨桐 姜梓欣 施米诺 舒可涵 章乐祺 章知非 赵若妤 朱品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