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窄巷子是宽窄巷子里的“慢生活”区,以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为主。</p> <p class="ql-block"> 同时也不乏一些具有成都特色的美食,选择比较多元化。</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多为清末民初的建筑,部分还带有早期西式洋楼风格,如罗马圆柱、西式拱形门窗等,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此处是窄巷子27号小洋楼,中式的屋顶,西式的楼身,木刻栏杆为中国古代传统构件,窗户是西方典型的长拱形。</p> <p class="ql-block"> 二楼露天阳台由罗马柱支撑,既有中式窗棂雕花,又有西式大六角星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成都最早的法国诊所之一,相传20世纪30年代,一位王姓军官买下此楼,数年后,军官随川军抗日未归,其妻在此一直守候直至去世,因此这座小洋楼被称为宽窄巷子里的“爱情圣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小洋楼及其广场是宽窄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新中式茶饮喜茶位于这个独栋小楼里,装修风格独特,成为留影打卡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小洋楼的后院面朝井巷子,与周围的川西民居建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30号原为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是大户人家的私宅,后为法国传教士居住,经改造后,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正房廊檐下有罗马柱,大门外墙上还保留着拴马石,是成都独有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三联韬奋书店在此营业,是一个集阅读、文创、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与地标。</p> <p class="ql-block"> 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有一个拴马石,离地1米有余,已风化斑驳,是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见证了300多年前清军进驻成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处古树掩映的院落是窄巷子38号,建筑为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风格,传统的木瓦结构,灰墙青瓦,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 现在知名餐饮品牌眉州东坡酒楼落户此地,提供正宗的川菜美食,如东坡肘子、东坡肉等,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四川风味。</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在清朝时是满城的兵丁巷,民国以后成为普通百姓的聚居地,因巷内原有一口水井,故称“井巷子”。</p> <p class="ql-block"> 巷子内现有历代砖文化墙和民俗留影墙,是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 历代砖文化墙长约380米,由不同历史时期的砖块砌成,展示了历代的地图、图像和图景,构成了一个成都历史文化的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与历代砖文化墙并行的民俗留影墙,则展示了老成都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张影像反映的应该是上世纪的雨中街景:一个摊贩身披雨衣,正蹬着三轮车上坡,车上装满了白菜、土豆等蔬菜……</p> <p class="ql-block"> 见他蹬得有点吃力,上去推了一把。看到他回头对我笑了吗?好像是在说“谢谢”。</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的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特点,以青瓦灰墙、雕花门窗为主要特色,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很多创意小店、酒吧、咖啡馆、特色餐厅等,装饰现代时尚。</p> <p class="ql-block"> 逛吃半日,走遍了宽窄巷子的每个角落,感觉非常值得。</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宽窄巷子是北方胡同文化在南方罕见的“孤本”,从军事要塞到市井生活,再到文化地标,浓缩了成都千年少城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凝聚了现代成都的时尚与烟火。</p> <p class="ql-block"> 午后,坐在一家传统老店里品尝正宗川菜,香辣酣畅,的确是“巴适得板”。</p>